一种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5710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碎纸机的自动进纸结构,包括有机架和设于机架上方的进纸通道,进纸通道的出纸口位于碎纸机的碎纸辊组入纸口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在机架的固定轴上轴向分布多个绕该固定轴转动的分纸针座,每个分纸针座上插设一根分纸针,各沿着固定轴的轴向在高度方向依次呈阶梯状分布,且各分纸针的针尖朝向正对进纸通道的出纸方向,在机架上还设有平行于固定轴的凸轮轴,凸轮轴上轴向分布有能随凸轮轴同步转动并与分纸针座一一配对的凸轮,凸轮作用于分纸针座以带动对应的分纸针依次朝碎纸辊组入纸口方向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送纸可靠性高并能实现分次送纸,可提高碎纸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碎纸机,具体涉及一种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
技术介绍
碎纸机作为一种用于对纸件进行销毁的专用办公设备,人们通常使用它来粉碎废弃纸张或需要保密的纸张。为提高碎纸效率,现有的不少碎纸机都增设有自动送纸结构,这些自动送纸结构普遍采用搓纸轮与待粉碎纸张进行直接摩擦,靠搓纸轮与废纸之间的摩擦力送纸。如专利号为ZL200920134472. 0(授权公告号为CN20147044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带自动进给装置的碎纸机,该碎纸机的自动进给装置中包括有一个由S型导向板与搓纸轮组合而成的导向进给机构,搓纸轮经搓轮轴安装在机架上,其中搓轮轴的轴线平行于托纸板和挡纸板平面并设置在托纸板上方,固定在搓轮轴上的搓纸轮穿过S型导向板上的通槽并行设置在托纸板的上表面,S型导向板末端弯曲部分与挡纸板组合匹配形成纸张进入碎纸刀片的出纸口。该碎纸机的S型导向板可以对进入碎纸刀片的废纸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提高进纸的可靠性。又如专利号为ZL201020138865. 1(授权公告号为CN20173543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碎纸机的自动进纸结构,该自动进纸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搓纸轮在废弃纸文件上因打滑而无法搓动废弃纸文件,进而无法完成自动进纸的技术缺陷。它包括一组搓纸轮、托纸板和控制弹簧,所述的一组搓纸轮轴向均布安装在搓纸轴上,搓纸轴固定在机架上,搓纸轮的径向端面为凸轮形状,搓纸轮与托纸板之间为接触间隙可调的活动接触连接, 托纸板经支撑轴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控制弹簧与机架和托纸板的进纸端之间连接,构成托纸板在控制弹簧作用下可绕支撑轴摆动的活动连接。这样,通过改变搓纸轮的形状和托纸板的相对位置变化改变搓纸轮对废弃纸文件的摩擦位置和废弃纸文件的进纸角度,进而克服搓纸轮在废弃纸文件上打滑。上述两专利虽然在送纸方式上有所区别,但本质上都是通过搓纸轮与废纸之间的摩擦进行送纸,送纸可靠性较差,送纸数量也不够稳定,当纸皱褶时还会经常出现卡纸或送纸张量少等问题,导致碎纸机的工作效率较低。因此,有待对上述的自动送纸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送纸可靠性高、 并能实现分次送纸的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包括有一机架,在所述机架上方设有一进纸通道,该进纸通道的出纸口位于碎纸机的碎纸辊组入纸口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端设有一轴向平行于所述进纸通道的出纸口下边沿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轴向依次设有多个能绕该固定轴转动的分纸针座,上述各分纸针座上分别固定有一根分纸针,各所述分纸针沿着所述固定轴的轴向并依次在高度方向呈阶梯状分布,且各分纸针的针尖朝向正对所述进纸通道的出纸方向,所述机架上端还设有一平行于所述固定轴的凸轮轴,所述凸轮轴上轴向依次固定有与所述分纸针座一一配对的凸轮,各凸轮在所述凸轮轴的带动下能够依次带动与其配对的分纸针座转动,从而使各所述分纸针依次朝碎纸辊组入纸口方向转动。优选的,所述的分纸针座包括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的轴套、设于轴套上方的牵拉臂、设于轴套下方的插孔座及横向设于轴套上的转动臂,所述分纸针插设在上述插孔座内, 且分纸针的前端与转动臂分别位于所述轴套的两侧,各所述凸轮在凸轮轴的带动下依次作用于各转动臂的下端面使转动臂向上转动,各所述牵拉臂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时刻保持有与转动臂反方向转动的趋势。这种结构的分纸针座不仅较为简单、牢固、转动灵活,且转动臂转动后能直接带动分纸针转动,此外,弹性件作用在牵拉臂上,能保证转动后的分纸针座能及时复位。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凸轮轴上方设有一与其平行的支撑轴,该支撑轴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的弹性件为一拉簧,该拉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牵拉臂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支撑轴上。这样,一个牵拉臂对应一个拉簧,多个拉簧沿支撑轴的轴向排成一列以对各牵拉臂时刻保持牵拉作用,待一个碎纸循环结束后,使各分纸针座能及时顺利复位。进一步的,为使分纸针座的结构更为简洁、牢固,所述牵拉臂、插孔座及转动臂为一体件,作为一个整体固定在轴套上。进一步优选,各所述凸轮大体呈扇形,其具有扇形面、位于外周的圆弧面及位于扇形两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各凸轮的圆弧面位于同一圆柱面上,各凸轮的扇形面的面积沿所述凸轮轴轴向从一侧依次逐步递减,且各凸轮的第一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而各凸轮的第二端面则依次错开相同的角度。这样,每当凸轮轴转动一定的角度,便有一凸轮的第二端面作用于对应的转动臂,相应地,便有一分纸针将位于其下方的纸张压入至碎纸辊组的入纸口,纸张压入后,与该分纸针配对的转动臂便脱离该凸轮的第二端面而抵靠在该凸轮的圆弧面上。根据碎纸的速度来合理设计凸轮轴的转速,可使整个碎纸过程保持连续性, 凸轮轴旋转一周,则预先被分纸针隔开的纸张依次被压入碎纸辊组内完成粉碎。为了使每次进纸时进入碎纸辊组内的纸张数量相等,所述各相邻分纸针的垂直间距相等。这样,待分纸针将待粉碎纸张等分成若干份后,经凸轮带动下,便可逐次将等分好的纸送入碎纸辊组的入纸口进行粉碎。为了将各分纸针整齐限位,更进一步的方案为一限位板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两端, 所述限位板上横向开有多个开口朝下且深度依次呈阶梯状分布的凹槽,所述各依次呈阶梯状分布的分纸针在上述凹槽内对应穿设而过,且各分纸针的针杆均抵靠在对应凹槽的底部。作为上述任一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分纸针座数量为6-10个。对应地,分纸针及凸轮的数量也为6-10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碎纸机机架上的凸轮轴轴向固定有多个凸轮,凸轮与绕固定轴转动的分纸针座一一对应,分纸针则固定在分纸针座上并沿固定轴轴向在高度方向依次呈阶梯状分布,且针尖朝向正对进纸通道的进纸方向,凸轮作用于分纸针座并带动对应的分纸针依次朝碎纸辊组入纸口方向转动,位于最下方的分纸针最先转动,且各分纸针依次转动,位于最上方的分纸针最后转动,这种送纸方式不会出现卡纸现象,送纸可靠性较高,单次送纸量大,并且同时实现了分次送纸,提高了碎纸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所述碎纸机的侧视图3为图2中所示凸轮转动带动分纸针座转动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碎纸机的局部俯视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纸针座的结构示意图6为图5所示分纸针座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凸轮及凸轮轴的结构示意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各分纸针的针尖刚接触纸张时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各分纸针完成分纸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9所示,该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包括有机架1,在机架1上方设有进纸通道3,进纸通道3的出纸口斜向下并位于碎纸机的碎纸辊组2入纸口的上方。机架1上端固定有固定轴4,且该固定轴4轴向平行于进纸通道3的出纸口下边沿,在固定轴4轴向依次套设有多个并均能绕该固定轴4转动的分纸针座5。一般地,分纸针座5的数量一般可以设置为6-10个,本实施例中,分纸针座5的数量为8个。具体地,分纸针座5包括轴套 51、牵拉臂52、插孔座53及转动臂M,其中,轴套51套设在固定轴4上,牵拉臂52固定在轴套51上方,插孔座53固定在轴套51下方,转动臂M横向固定在轴套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包括有一机架(1),在所述机架(1)上方设有一进纸通道(3),该进纸通道(3)的出纸口位于碎纸机的碎纸辊组(2)入纸口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端设有一轴向平行于所述进纸通道(3)的出纸口下边沿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4)上轴向依次设有多个能绕该固定轴(4)转动的分纸针座(5),上述各分纸针座(5)上分别固定有一根分纸针(6),各所述分纸针(6)沿着所述固定轴(4)的轴向并依次在高度方向呈阶梯状分布,且各分纸针(6)的针尖朝向正对所述进纸通道(3)的出纸方向,所述机架(1)上端还设有一平行于所述固定轴(4)的凸轮轴(7),所述凸轮轴(7)上轴向依次固定有与所述分纸针座(5)一一配对的凸轮(8),各凸轮(8)在所述凸轮轴(7)的带动下能够依次带动与其配对的分纸针座(5)转动,从而使各所述分纸针(6)依次朝碎纸辊组(2)入纸口方向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慧岗魏武军
申请(专利权)人:启发宁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王志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