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斗及应用其的混凝土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4701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8 0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料斗及应用其的混凝土泵,该料斗包括上斗体及与所述上斗体相配合的下斗体,所述下斗体包括斗身、前墙板、后墙板及隔板,所述斗身与所述前墙板及后墙板相连接并共同围成一收容腔,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该斗身、前墙板及后墙板相连接,以将所述收容腔分隔成两个部分。该隔板可对下斗体进行保护,防止下斗体的底板因混凝土长时间的冲击磨损后,造成该下斗体的破损,从而使混凝土外漏造成环境的污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料斗及应用该料斗的混凝土泵。
技术介绍
料斗是泵送系统中存储混凝土的容器,主要保证泵送时混凝土连续且不离析、不吸空。同时起连接安装泵送系统的作用,并承受泵送冲击载荷。目前,常见的料斗包括前后墙板、左右侧板及底板,该前后墙板与左右侧板垂直连接。其中,该前后墙板用于安装S阀, 左右侧板用于安装搅拌系统。所述前后墙板、左右侧板及底板共同围成一腔体以盛装混凝土。由于前后墙板、左右侧板及底板为单层结构,在经过混凝土长时间的冲击磨损后, 该料斗容易破损,从而使混凝土外漏造成环境的污染。提供一种不易破损、防止混凝土外漏的料斗,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斗,包括上斗体及与所述上斗体配合的下斗体,所述下斗体包括斗身、前墙板、后墙板及隔板,所述斗身与所述前墙板及后墙板相连接并共同围成一收容腔,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该斗身、前墙板及后墙板相连接,以将所述收容腔分隔成两个部分。优选地,所述隔板包括左弧形板、右弧形板、圆锥板及与所述圆锥板相连接的圆弧板,所述左弧形板及右弧形板分别与所述斗身、前墙板、后墙板、圆锥板及圆弧板相连接,所述圆锥板还与所述前墙板相连接,所述圆弧板还与所述后墙板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斗身包括底板、两个侧板及两个过渡连接板,所述每个过渡连接板分别将其中一个侧板与一个底板相连接,所述左弧形板及右弧形板分别与其中一个侧板、其中一个过渡连接板及前墙板、后墙板相连接。优选地,所述过渡连接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钝角。优选地,所述左弧形板及右弧形板分别与邻近所述收容腔开口端一侧的侧板、过渡连接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优选地,所述前墙板与所述收容腔开口端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优选地,所述锐角为0至40度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一应用上述料斗的混凝土泵。该隔板设置于该收容腔内以将该底板及过渡连接板与该收容腔相隔离,以对该下斗体的底板及过渡连接板进行保护,防止该底板因混凝土长时间的冲击磨损后,造成该下斗体的破损,从而使混凝土外漏造成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料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料斗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料斗的下斗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3中下斗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4中下斗体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6所示为图4中下斗体的B-B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图1至图6,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料斗,其应用于混凝土泵等工程机械中。 该料斗包括上斗体1及下斗体2。该上料斗1包括本体11及筛网12。该本体11为一筒状结构,其设置于该下斗体 2的开口端以将混凝土导入该下斗体2内。该筛网12固定于该本体11上,该筛网12用于筛分混凝土,防止混凝土中大于规定尺寸的物料或其它杂物进入下斗体2中。请参阅图3至图5,该下斗体2包括斗身21、前墙板22、后墙板23及隔板。该斗身21包括底板211、两个侧板212及两个过渡连接板213。所述两个过渡连接板213分别将对应的侧板212与该底板211相连接,以增大前墙板22与两个侧板212之间的夹角,可防止混凝土在前墙板22与侧板212的拐角处积料。每个过渡连接板213分别与该底板211之间形成钝角,以便于混凝土向该底板211的方向滑落。该前墙板22与所述两个过渡连接板213相连接。该后墙板23与所述两个侧板212 及该底板211相连接。该底板211、两个侧板212、两个过渡连接板213、前墙板22及后墙板 23共同围成一收容腔观。请结合参阅图6,该前墙板22与该收容腔观开口端之间的夹角 α为锐角,较佳角度为0至40度之间。该前墙板22上设有一轴承座221,该轴承座221用于安装S管(图未示)的出料端。该后墙板23上开设两个与S管的进料口相配合的物料管口 231。该隔板设置于该收容腔28内,并与该斗身21、前墙板22及后墙板23相连接,以将该收容腔观分隔成两个部分。该隔板包括左弧形板Ml、右弧形板M2、圆锥板243及圆弧板 244。该左弧形板241及右弧形板242分别与对应的侧板212、过渡连接板213、前墙板 22及后墙板23相连接,且与邻近收容腔观开口端一侧的侧板212及过渡连接板21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因此,过渡连接板213可引导混凝土向该底板211的方向滑落。该圆锥板243与该左弧形板Ml、右弧形板242及前墙板22相连接。该圆弧板M4 与该左弧形板Ml、右弧形板M2、圆锥板243及后墙板23相连接。该圆锥板243及圆弧板 244共同形成的曲面与S管摆动所形成的连续轨迹相仿。该隔板设置于该收容腔观内以将该底板211及过渡连接板213与该收容腔观相隔离,以对该下斗体2的底板211及过渡连接板213进行保护,防止该底板211因混凝土长时间的冲击磨损后,造成该下斗体2的破损,从而使混凝土外漏造成环境的污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料斗,包括上斗体(1)及与所述上斗体(1)相配合的下斗体O),所述下斗体 (2)包括斗身(21)、前墙板02)及后墙板(23),所述斗身与所述前墙板02)及后墙板相连接并共同围成一收容腔( ),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斗体( 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收容腔08)内,并与该斗身(21)、前墙板0 及后墙板相连接,以将所述收容腔08)分隔成两个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左弧形板(Ml)、右弧形板 042)、圆锥板( 及与所述圆锥板( 相连接的圆弧板044),所述左弧形板(Ml)及右弧形板( 分别与所述斗身(21)、前墙板(22)、后墙板(23)、圆锥板( 及圆弧板 (244)相连接,所述圆锥板( 还与所述前墙板0 相连接,所述圆弧板(M4)还与所述后墙板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斗身包括底板011)、两个侧板(21 及两个过渡连接板013),所述每个过渡连接板(21 分别将其中一个侧板012) 与一个底板011)相连接,所述左弧形板041)及右弧形板( 分别与其中一个侧板 012)、其中一个过渡连接板013)、前墙板0 及后墙板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板(21 与所述底板011) 之间形成钝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弧形板(Ml)及右弧形板042) 分别与邻近所述收容腔08)开口端一侧的侧板012)、过渡连接板(21 之间的夹角为钝 角。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板0 与所述收容腔 (28)开口端之间的夹角为锐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为O至40度之间。8.—种混凝土泵,包括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为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料斗。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一种料斗及应用其的混凝土泵,该料斗包括上斗体及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张春光张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