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砼管布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45410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7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管浇注设置,具体涉及一种钢筋砼管布料装置。所述布料装置包括:一大致呈车轮状的支撑底盘,由一圆环形钢圈及设于所述钢圈内呈轮辐状分布的框架结构组成,所述钢圈下端搁置于所述成型模具中内模上端,所述钢圈上端凸设有圆环状之轨道;旋转装置,由一电机及水平设置的转臂构成,所述转臂末端设置有与所述轨道滚动配合的滚轮;二可拆卸式料斗,分别可分离式固定设于所述转臂的末端,所述料斗外表面大致呈倒置的棱台体状,其下端开设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直接在现有钢筋砼管模具上使用,无需改动钢筋砼管模具,适应性强;针对不同粘滞系数的混凝土料,可灵活调整电机转速及料斗出料口大小,均匀加料。(*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管浇注设置,具体涉及一种钢筋砼管布料装置
技术介绍
钢筋砼管(即钢筋混凝土管)以其良好的抗渗、抗压、抗腐、抗震性能,坚固耐用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在工业生产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常现有的浇注时采用的是哈呋结构模具同轴套装的方式,即分为外模,用于限制钢筋砼管外侧面部位形状;内模,用于限制钢筋砼管内侧面部位形状,在内膜和外模之间放置钢筋笼架并进行混凝土浇注即可。由于钢筋砼管直径较大,这样就需要用布料装置进行布料,以避免不均勻加料造成的钢筋砼管质量问题。现有的布料装置一般由料斗和一个圆锥体状的加料器构成,该加料器搁置在内膜上,使用时用行车将料斗吊至该加料器顶点,打开料斗出料口使混凝土料沿加料盘侧壁流入内膜和外模之间。理想状态下该布料方式是可以达到均勻布料的目的,但实际使用中钢筋砼管的口径较大,无法保证混凝土料在圆锥体状加料器的周向均勻分布,而且混凝土料粘滞系数较大也会导致在加料器上的流速不同,实际效果并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钢筋砼管布料装置,该布料装置通过设置旋转装置,将料斗放置在旋转装置的末端,旋转加料,保证了布料均勻。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钢筋砼管布料装置,用于钢筋砼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装置包括—大致呈车轮状的支撑底盘,由一圆环形钢圈及设于所述钢圈内呈轮辐状分布的框架结构组成,所述钢圈下端搁置于所述成型模具中内模上端,所述钢圈上端凸设有圆环状之轨道;旋转装置,由一电机及水平设置的转臂构成,所述电机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底盘上框架结构的中心处,所述转臂中心固定于所述电机转子上,其末端设置有与所述轨道滚动配合的滚轮;二可拆卸式料斗,分别可分离式固定设于所述转臂的末端,所述料斗外表面大致呈倒置的棱台体状,其下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料斗任一侧面与水平面角度在65-75度之间。所述料斗上固定有若干具有向下开口的挂钩,所述转臂的末端设置有与所述挂钩配合的连接杆。所述料斗底部铰接有一挡板,可封闭所述出料口 /从所述出料口移开。所述框架结构下端铰接有若干支架,所述若干支架均勻对称于所述电机设置。本技术的优点是可直接在现有钢筋砼管模具上使用,无需改动钢筋砼管模具,适应性强;针对不同粘滞系数的混凝土料,可灵活调整电机转速及料斗出料口大小,均勻加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布料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底盘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至图2所示,总参考标号1-12分别表示支撑底盘1、钢圈2、轮辐结构3、 轨道4、旋转装置5、电机6、转臂7、滚轮8、料斗9、挡板10、支撑杆11、电机固定座12。本技术所描述之布料装置主要由支撑底盘1、旋转装置5和料斗9三部分组成参见图1,支撑底盘1作为布料装置整体的支撑部件,由一圆环形钢圈2及其中的轮辐结构3组成。轮辐结构3主要起到固定电机及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由12根呈放射状的钢梁构成,12根钢梁一端与钢圈2焊接固定,另一端交汇并焊接在一个电机固定座12上。 由于支撑底盘1呈轮辐状分布,故此与钢圈2 (可视为轮辋)组成的支撑底盘1形状和车轮类似。钢圈2内、外径尺寸在成型模具中内模内外径尺寸之间,由此其下端可搁置于内模的上端,同时,整个布料装置也是完全依靠该钢圈2完成在内模上的固定。所述钢圈2的上端凸设有圆环状之轨道4。轮辐结构3的下端铰接有若干支撑杆11,所述若干支撑杆11均勻对称于所述电机6设置。当整个布料装置放置在地面上时,支撑杆11张开作为支撑底盘1 的底部支架,以避免电机6直接接触地面,导致电机6的损坏。旋转装置5由一电机6及水平设置的转臂7构成。其中,电机6垂直固定于轮辐结构3中心处的电机固定座12上,其转子垂直向上。见图1,转臂7为长条状的框架结构, 转臂7中心固定于所述电机6转子上,转臂7两个末端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轨道4滚动配合的滚轮8,转臂7两个末端的外侧面成斜面状,用于和料斗9配合。两个可拆卸式料斗9,分别可拆卸式设于转臂7的两个末端。料斗9作为混凝土浆的容器,其外表面构成一个倒置的四棱台体状的侧面,其上端的开口用于向料斗内加料;其下端的开口(出料口)用于向模具中布料。为了在加料时不至于浆液漏出,料斗9的底部铰接有一截面呈圆弧状的挡板10,该挡板10通过一拉手启闭。使用时,挡板10封闭出料口, 料斗9在搅拌站接料,之后吊装到旋转装置5上。之后拉动拉手使挡板10从出料口移开, 启动电机6向模具内布料。料斗9出料口尺寸不能超过内模、外模之间的间距。但料斗必须满足一定的容量而料斗9越高则转动时稳定性越差,由此决定料斗9形状上必须是上大下小的造型。上述的料斗9呈倒置四棱台体状即为了此目的。且由上述加料方式可知,料斗9出料速度(混凝土从料斗9内流出速度)以及电机6的转速决定了整个布料的均勻。而料斗9侧面和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决定了混凝土从料斗内的流出速度,故此侧面和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越大出料速度越快,但同时相同容积的情况下料斗9高度也越高。与混凝土浆的粘滞系数配合,料斗 9任一侧面与水平面角度在65-75度之间为宜。过小则出料速度不理想,过大则每次加料的量过小。权利要求1.一种钢筋砼管布料装置,用于钢筋砼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装置包括 一大致呈车轮状的支撑底盘,由一圆环形钢圈及设于所述钢圈内呈轮辐状分布的框架结构组成,所述钢圈下端搁置于所述成型模具中内模上端,所述钢圈上端凸设有圆环状之轨道;旋转装置,由一电机及水平设置的转臂构成,所述电机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底盘上框架结构的中心处,所述转臂中心固定于所述电机转子上,其末端设置有与所述轨道滚动配合的滚轮;二可拆卸式料斗,分别可分离式固定设于所述转臂的末端,所述料斗外表面大致呈倒置的棱台体状,其下端开设有出料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砼管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任一侧面与水平面角度在65-75度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砼管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上固定有若干具有向下开口的挂钩,所述转臂的末端设置有与所述挂钩配合的连接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砼管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底部铰接有一挡板,可封闭所述出料口/从所述出料口移开。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砼管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下端铰接有若干支架,所述若干支架均勻对称于所述电机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管浇注设置,具体涉及一种钢筋砼管布料装置。所述布料装置包括一大致呈车轮状的支撑底盘,由一圆环形钢圈及设于所述钢圈内呈轮辐状分布的框架结构组成,所述钢圈下端搁置于所述成型模具中内模上端,所述钢圈上端凸设有圆环状之轨道;旋转装置,由一电机及水平设置的转臂构成,所述转臂末端设置有与所述轨道滚动配合的滚轮;二可拆卸式料斗,分别可分离式固定设于所述转臂的末端,所述料斗外表面大致呈倒置的棱台体状,其下端开设有出料口。本技术的优点是可直接在现有钢筋砼管模具上使用,无需改动钢筋砼管模具,适应性强;针对不同粘滞系数的混凝土料,可灵活调整电机转速及料斗出料口大小,均匀加料。文档编号B28B2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生居贤镛朱林峰赵国强田培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