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切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40309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6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盘切边装置,包括上刀架、下刀架、上刀轴、下刀轴、上刀盘、下刀盘和调节机构,调节机构采用偏心轴及连杆构成的多连杆调节机构,通过转动偏心轴即可实现刀盘侧间隙和重叠量的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偏心轴代替了现有技术的涡轮、蜗杆和偏心轮调节机构,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和对安装维护的要求,同时,也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采用全偏心轴来调节刀盘的侧间隙和重叠量,也消除了原有技术中涡轮蜗杆之间咬合间隙的影响,提高了调节精度,同时,也降低了加工要求,从而使加工成本降低;另外,偏心轴一端安装电机,另一端安装手轮,能非常方便地实现刀盘侧间隙和重叠量的全自动和手动调节,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轧钢生产中带材和板材的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板带切边设备。
技术介绍
在金属带材和板材的生产过程中,切边是非常常见的生产步骤,目前各生产线都是采用圆盘式的切边装置来对金属带材和板材进行切边,对于圆盘式的切边装置而言,切边质量的高低与每侧刀盘侧间隙和重叠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生产实践可知,剪切同不同厚度的金属带材或板材,刀盘侧间隙和重叠量的大小也不同,因此在生产不同厚度的金属带材或板材,需要对刀盘侧间隙和重叠量进行调节。现有的技术中,刀盘侧间隙和重叠量的调节都是采用蜗轮蜗杆加偏心轮的形式来实现,例如专利200720083199. 4,200720083198. X等。这种调节机构包含了涡轮、蜗杆、偏心轮等部件,系统非常复杂,安装维护非常不方便。同时,这种调节机构对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的要求也较高,因而制造成本较高。同时由于涡轮蜗杆存在咬合间隙,导致这种调节机构的调节精度不高。因此,需探索一种全新的可方便调节刀盘侧间隙和重叠量圆盘切边装置,避开使用蜗轮蜗杆调节机构,以简化装置结构、方便安装维护、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调节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圆盘切边装置,该装置采用偏心轴及连杆结构实现刀盘侧间隙和重叠量的调节,避免使用涡轮蜗杆调节机构,达到简化装置结构、方便安装维护、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调节精度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圆盘切边装置,包括上刀架、下刀架、分别与上刀架和下刀架转动配合的上刀轴、下刀轴、分别固定设置于上刀轴上和下刀轴上形成剪切结构的上刀盘、下刀盘和用于调节上、下刀盘侧隙量及重叠量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呈三角形分布的偏心轴I、偏心轴II、偏心轴III以及作用于偏心轴II和偏心轴III的连杆;所述上刀架上设置有与偏心轴I、偏心轴II和偏心轴III一一对应的轴孔,所述下刀架上设置有与偏心轴I 和偏心轴II 一一对应的轴孔,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偏心轴II和偏心轴III一一对应的轴孔;所述偏心轴I分别与上刀架和下刀架转动配合,偏心轴I的固定中心I与下刀架的相应轴孔同轴,偏心轴I的旋转中心I与上刀架的相应轴孔同轴;所述偏心轴II分别与连杆的下端和下刀架转动配合,偏心轴II的固定中心II与下刀架的相应轴孔同轴,偏心轴 II的旋转中心II与连杆下端的轴孔同轴;所述偏心轴III与上刀架转动配合并与连杆上端的轴孔以可转动调节的方式固定配合,偏心轴III的固定中心III与上刀架的相应轴孔同轴,偏心轴III的旋转中心III与连杆上端的轴孔同轴。进一步,所述偏心轴I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偏心轴I转动的主调节电机,所述偏心轴II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偏心轴II转动的副调节电机;进一步,所述偏心轴I的另一端沿周向固定配合设置主调节手轮,所述偏心轴II 的另一端沿周向固定配合设置副调节手轮;进一步,所述主调节手轮和副调节手轮上均设置有角度刻度;进一步,所述偏心轴III的一端设置用于扳手着力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方向标示,所述连杆上端设置贯通轴孔孔壁与连杆上端面的调节缝,连杆上设置横穿调节缝的锁紧螺钉;进一步,所述偏心轴I、偏心轴II和偏心轴III上均设置两处偏心段形成两端支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圆盘切边装置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采用偏心轴代替涡轮、蜗杆、偏心轮,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和对安装维护的要求,同时,也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2)采用全偏心轴来调节刀盘的侧间隙和重叠量,消除了原有技术中涡轮蜗杆之间咬合间隙的影响,提高了调节精度,同时,也降低了加工成本;3)偏心轴一端安装电机,另一端安装手轮,能非常方便地实现刀盘侧间隙和重叠量的全自动和手动调节,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D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调节机构的原理示意图;图5为图4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4的C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圆盘切边装置,包括上刀架1、下刀架2、分别与上刀架1和下刀架2转动配合的上刀轴3、下刀轴4、分别固定设置于上刀轴3和下刀轴4上形成剪切结构的上刀盘5、下刀盘6和用于调节上、下刀盘侧隙量 C及重叠量Δ的调节机构,上、下刀轴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上、下刀架上,上、下刀架采用分体式设置,下刀架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呈三角形分布的偏心轴I 7、偏心轴II8、偏心轴III 9以及作用于偏心轴II 8和偏心轴III 9的连杆10 ;所述上刀架1上设置有与偏心轴I 7、偏心轴II 8和偏心轴III 9 一一对应的轴孔,所述下刀架2上设置有与偏心轴 I 7和偏心轴II 8 一一对应的轴孔,所述连杆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偏心轴II 8和偏心轴III9 一一对应的轴孔;所述偏心轴I 7分别与上刀架1和下刀架2转动配合,偏心轴I 7的固定中心I 7b与下刀架2的相应轴孔同轴,偏心轴I 7的旋转中心I 7a与上刀架1的相应轴孔同轴;所述偏心轴II 8分别与连杆10的下端和下刀架2转动配合,偏心轴II 8的固定中心II 8b与下刀架2的相应轴孔同轴,偏心轴II 8的旋转中心II 8a与连杆10下端的轴孔同轴;所述偏心轴III9与上刀架1转动配合并与连杆10上端的轴孔以可转动调节的方式固定配合,偏心轴III 9的固定中心III 9b与上刀架1的相应轴孔同轴,偏心轴III 9的旋转中心III 9a与连杆10上端的轴孔同轴,旋转中心为偏心轴上偏心段的轴心,固定中心为非偏心段的轴心,偏心轴转动时,旋转中心公转,固定中心自转。该圆盘切边装置主要是通过安装在上、下刀架上的三根偏心轴的旋转来实现剪刃侧隙和重叠量的调节,三根偏心轴在刀架上的位置及其几何关系如图4-7所示,其中偏心轴I和偏心轴II为剪刃侧隙和重叠量调节用偏心轴,而偏心轴III为刀架安装调试用偏心轴,调试好后锁紧,以保持偏心轴III的偏心方向与连杆之间的夹角不变。保持偏心轴II和偏心轴III不动,仅旋转偏心轴I,剪刃侧隙和重叠量的大小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而改变偏心轴III偏心方向与连杆之间的夹角,在旋转偏心轴I时,能让剪刃侧隙和重叠量按照不同的规律去变化,一般在安装调试时根据生产的需要确定偏心轴III的安装角度,并固定住,再旋转偏心轴I。偏心轴II主要用于增加或减小剪刃的重叠量,旋转偏心轴II,剪刃的重叠量会增加或者减小(增减与旋转方向有关),而侧隙不发生变化。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偏心轴I 7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偏心轴 I 7转动的主调节电机11,所述偏心轴II 8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偏心轴II 8转动的副调节电机12,调节电机采用步进电机等高精度电机,通过控制电机的运转实现刀盘重叠量和侧间隙的自动调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偏心轴I 7的另一端沿周向固定配合设置主调节手轮13,所述偏心轴II 8的另一端沿周向固定配合设置副调节手轮14,以便于进行手动调节,操作方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调节手轮13和副调节手轮14上均设置有角度刻度,以实现手动定量调节,该角度刻度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二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