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3807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2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具备背光灯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不降低来自背光灯装置的出射光的利用效率地缓和灯的影像。液晶显示装置(100)依序具备背光灯装置(2)、第1光漫射板(3)、棱镜片(4a,4b)、第1偏振片(5)、液晶单元(1)、第2偏振片(6)、第2光漫射板(7),第1偏振片(5)与第2偏振片(6)配置为它们的吸收轴形成正交尼科尔的关系,第1光漫射板(3)具有下述特性,即,从背面在所述背面的垂线方向入射平行的光线时,相对所述垂线方向形成20°角度的方向上出射的透射光的强度(I20)与相对所述垂线方向形成0°角度的方向上出射的透射光的强度(I0)之比(I20/I0)为30%以下,第2光漫射板(7)具有包含透光性树脂(721)和在透光性树脂(721)中分散的透光性微粒(722)的光漫射层(7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具备正下方型背光灯(direct backlight)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背景技術具备所谓正下方型背光灯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多支冷阴极管灯平行配置的背光灯装置与液晶单元之间设置乳白色的光漫射板,抑制冷阴极管灯的正上方比其他部分亮度大引起的灯影像的出现。但是,一旦设置光漫射板,从背光灯装置射出的光被光漫射板所吸收、反射,因此透过光漫射板的光的亮度低,从背光灯装置射出的光的利用效率低下。因此,有提出用例如使来自背光灯装置的出射光适当散射的漫射膜使灯的影像模糊,同时用透镜膜使模糊的灯的影像的数目增加,以此缓和灯的影像,谋求发光面的均勻化的技术(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31912
技术实现思路
近年来,一直在寻求能够不降低来自背光灯装置的出射光的利用效率而能够缓和灯的影像的新的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依序具备背光灯装置、第1光漫射部件、光偏转部件、第1 偏振片、在一对基板之间设置液晶层的液晶单元、第2偏振片、第2光漫射部件,所述第1偏振片与所述第2偏振片配置为,使它们的吸收轴形成正交尼科尔关系,所述第1光漫射部件具有下述特性,即从背面在所述背面的垂线方向上入射平行的光线时,相对所述垂线方向形成20°角度的方向上出射的透射光的强度(I2tl)与相对所述垂线方向形成0°角度的方向上出射的透射光的强度(Itl)之比(Ι"。为30%以下,所述第2光漫射部件具有包含透光性树脂和在所述透光性树脂中分散的透光性微粒的光漫射层。最好是所述第1光漫射部件是具备具有透光性树脂和分散于所述透光性树脂中的光漫射剂的光漫射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光漫射层的一面或两面的表面层的光漫射板,至少一个面的所述表面层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在20 60 μ m的范围。还有,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以日本工业标准JIS B0601为依据测定的值。最好是所述表面层设置于所述光漫射层的、与所述光偏转部件相对的面上。最好是所述光偏转部件具有断面为多边形而且为前头细形状的线状棱镜在光出射面侧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的多片棱镜膜,所述多片棱镜膜配置为其线状棱镜的棱线的方向互不相同。最好是所述第2光漫射部件的光漫射层形成于基材膜表面,最好是所述透光性微粒的平均粒径超过5 μ m,所述透光性微粒的含量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透光性树脂含有25 50质量份的范围。或所述透光性微粒的平均粒径为2 μ m 5 μ m,所述透光性微粒的含量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透光性树脂含有35 60质量份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在不使来自背光灯装置的出射光的利用效率降低的条件下缓和灯的影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概要说明图。图2是表示棱镜膜与偏振片的配置例的概要说明图。图3是表示第1光漫射板的一个例子的概要说明图。图4是表示第2光漫射板的例子的概要说明图。图5是表示第2偏振片与第2光漫射板形成一体的实施方式的概要说明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要说明图。图7是测定透过第1光漫射板的光线的强度的装置的概要说明图。图8表示向第1光漫射板的背面在其背面的垂线方向入射平行光(Li)时的透射光(L)的散射情况。图9(a)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正视图,(b)是对图9(a)的平面14b从其垂线方向观察的情况。符号说明1 液晶单元2 背光灯装置3 第1光漫射板(第1光漫射部件)4a, 4b棱镜膜(光偏转部件)5第1偏振片6第2偏振片7第2光漫射板(第2光漫射部件)72光漫射层721透光性树脂722透光性微粒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受这些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概要说明图。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是常白模式的TN式液晶显示装置,是依序配置背光灯装置2、第1光漫射板(第1 光漫射部件)3、2枚棱镜膜(光偏转部件)4a、4b、第1偏振片5、在一对透明基板IlaUlb之间设置液晶层12形成的液晶单元1、第2偏振片6、第2光漫射板(第2光漫射部件)7形成的。棱镜膜^、4b的光入射面的垂线与Z轴大致平行。还有,本说明书中所谓大致平行的意思包含完全平行的情况和相对于平行的偏离在士5°左右的角度范围内的情况。如图2所示,第1偏振片5与第2偏振片6配置为它们的吸收轴(Y方向、X方向) 形成正交尼科尔的关系。而且2枚棱镜膜4a、4b各自的光入射面侧为平坦面,在光出射面侧,平行地形成多个断面为三角形的线状棱镜。而且棱镜膜如配置为线状棱镜的棱线与第1偏振片5的吸收轴方向大致平行,棱镜膜4b配置为线状棱镜的棱线与第2偏振片6的吸收轴方向大致平行。断面为三角形的线状棱镜的顶角θ在90° 110°的范围内。断面的三角形可以任意选择为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但是想要在正面方向聚光时最好是等腰三角形,采用使与顶角相对的底边相邻,依序配置相邻的等腰三角形,作为顶角的列的棱线成为长轴,相互大致平行地排列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聚光能力不显著下降,顶角和底角也可以具有曲率。棱线间的距离通常在10 μ m 500 μ m的范围,最好是在30 μ m 200 μ m的范围。在这里,从光出射面侧观察,上述线状棱镜的棱线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是波浪形曲线状。还有,本说明书中,从光出射面侧观察,棱线为波浪形曲线状的情况下,棱线的方向是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的回归直线(regression line)的方向。又,线状棱镜的断面形状不限于三角形,断面只要是多边形而且前头细的形状即可。在这样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如图2所示,从背光灯装置2射出的光线, 如下所述由第1光漫射板3漫射到灯影像残留的程度后,射入棱镜膜如。在与第1偏振片 5的吸收轴方向正交的垂直断面(ZX面),向棱镜膜如的下表面倾斜射入的光线改变进路向正面方向射出。接着,在棱镜膜4b,在与第2偏振片6的吸收轴方向正交的垂直断面(ZY 面)上,向棱镜膜4b的下表面倾斜入射的光线,与上面所述一样改变进路向正面方向(Z方向)射出。从而,通过2枚棱镜膜如、仙的光线在任何垂直断面都被聚光于正面方向,正面方向的亮度得到提高。然后,返回图1,被向正面方向赋予指向性的光线,利用第1偏振片5将圆偏振光变换为线偏振光后射入液晶单元1。射入液晶单元1的光线,由受电场控制的液晶层12的取向,对于每一像素偏振面受到控制,从液晶单元1射出。然后,从液晶单元1射出的光线借助于第2偏振片6图像化后,由第2光漫射板7进一步漫射,在灯的影像完全缓和(relieve) 的状态下射向显示面侧。如下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使第1光漫射板3的光漫射性比以往低,提高背光灯装置的出射光的利用效率,同时设置第2光漫射板7,在不损害显示性能的情况下缓和灯的影像。而且,利用2枚棱镜膜^、4b,使射入液晶单元1的光向正面方向的指向性比以往高,与已有的装置相比,正面方向的亮度得到了提高。而且利用第2光漫射板7也能够得到优异的防眩晕性能。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各构件进行说明。首先,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液晶单元 1,具备利用未图示的衬垫保持一定距离相对配置的一对透明基板lla、llb、以及在该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原基裕金光昭佳宫本知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