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紫外线、抗起球复合功能的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28110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0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抗紫外线、抗起球复合功能的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包括酯化反应工序、聚合反应工序和纺丝工序,酯化反应工序包括一次酯化反应段和二次酯化反应段,在一次酯化反应段中,引入脂肪族二元羧酸或非对位芳基二元羧酸作为第三单体;在二次酯化反应段中引入柔性聚乙二醇作为第四单体;酯化完成后,加入分别用醋酸与乙二醇为溶剂调配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和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及羟基硅油;在聚合反应工序的预聚合结束之后,终聚合之前,加入紫外线吸收剂。在纺丝工序之前,对聚酯切片进行预结晶和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所得聚酯纤维具有优异的抗紫外线、抗起球功能,织成针织及机织面料后,经测试其相关技术指标为:紫外光透过率≤5.0%,抗起球性能≥4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自聚酯纤维问世以来,凭借其良好的强度、优良的抗皱性能、悬垂性能及洗可穿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服装纺织品,经过近几十年的长足发展,PET聚酯纤维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合成聚酯品种。但其与各种天然纤维相比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手感发硬、吸湿性差、抗紫外线性能差、易产生静电、易起球、难于染色等。天然纤维如棉、真丝、毛、麻等虽然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面料具有透气性、吸汗保湿性能好,无静电、舒适性好的特点,但却存在易皱、导湿以及速干性差等不足。随着聚酯纤维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针对聚酯纤维的上述不足,以天然纤维的诸多优点为目标,在纤维的服用舒适性方面,从三个方面入手,改善聚酯纤维的服用性能。一方面通过纺丝工艺技术的革新,生产各种差别化纤维,逐步开发出细旦、超细旦纤维纺丝技术,通过复合纺丝技术生产海岛纤维、桔瓣纤维、双组分复合纤维、异形截面纤维等一系列差别化纺丝品种,使聚酯面料在柔软性、弹性、仿真丝等功能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组分的共混纺丝,以物理共混方式生产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纤维品种,通过面料的后整理也可赋予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树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边树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