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热塑性塑料夹芯复合板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25151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0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是一种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热塑性塑料夹芯复合板材,以其包括由上、下改性热塑性塑料层与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层所构成的热塑性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复合片材,还包括发泡塑料层;所述热塑性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复合片材层,与发泡塑料层相间复合,并通过粘结层经滚压热塑成所述的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热塑性塑料夹芯复合板材为主要特征。具有选材科学,结构合理,制成品所述夹芯复合板材的机械物理性能好,化学性能稳定,耐侯能力强,阻燃环保和可回收利用等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热塑性塑料夹芯复合板材,属于复合材料技术。
技术介绍
以塑代钢,是发展低能耗、低成本、低污染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发展低碳经济所追求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在以塑代钢的具体实践中,尼隆和高强度塑料及其合金等的工程塑料件及其板材,业已在机械、电子、建筑和日常生活必须品等领域广为推广应用,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复合材料所包括的热塑性塑料复合板材,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并具有可回收利用等特点,而对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而,所述复合板材是当前现代科研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已有的纯塑料复合板材,由于其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等,还不能满足特殊场合如汽车、军事工程及其装备的要求,而制约了 “汽车塑料化”和“军事装备轻量化”等的发展。PP聚丙烯塑料和PS聚苯乙烯塑料,由于其价格比较适中,来源比较广泛,而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工程塑料,但由于其模量和耐热性较低,冲击强度差,因而,用它们所制取的复合板材,不能直接用作需要承重和高耐冲击的结构件,如动车和汽车的底板、建筑模板和军用浮桥面板以及汽车轮胎保护罩,隔墙板和野战指挥所外墙等等。为此,研发一种能够满足适用于“汽车塑料化”和“军事装备轻量化”的热塑性塑料复合板材,便成为经济社会的期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强度高,弯曲模量大,耐侯性能好,承受压力大,耐冲击性能强的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热塑性塑料夹芯复合板材,以满足当前以上所述领域以塑代钢的需求。本技术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构想,一是采用热塑性塑料作为基料,以求降本增效和可回收利用;二是对所用塑料(例如PP、PS)进行改性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其物化性能, 尤其是提高其耐热性(达到115 120°c),并能在承受高温> 500h后不老化、不龟裂、不破损;三是采用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网格布)作为增强本技术纵模向抗拉强度的中间复合层,以进一步提高其机械物理性能;四是将至少2层由上、下热塑性改性塑料层中间夹有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层的所述复合片材复合在一起,且在相邻2层所述复合片材之间,复合发泡塑料层,通过上、下粘结层,经机械热塑滚压,而令所述复合片材层和所述发泡塑料层复合成制品复合板材;五是本技术制品所述复合板材的生产过程,采用专门的热塑滚压机实施,从而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基于上述技术构想,本技术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热塑性塑料夹芯复合板材,其创新点在于,包括由第一改性热塑性塑料层,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层和第二改性热塑性塑料层依次复合且经滚压热塑成一体的热塑性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复合片材,所述热塑性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复合片材层有N层;还包括N-I层塑料发泡层,所述发泡塑料层布置复合在相邻2层热塑性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复合片材层之间,且通过处在发泡塑料层正面的第一粘结层和处在发泡塑料层背面的第二粘结层,经热塑滚压令所述热塑性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复合片材层,与发泡塑料层复合成所述本技术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热塑性塑料夹芯复合板材。由以上所给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明了,本技术由于采用改性热塑性塑料为基料,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和发泡塑料层夹芯,且采取多层复合的方式,从而实现了本技术的目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改性热塑性塑料层,是PP聚丙烯改改塑料层和PS聚苯乙烯改性塑料层。但不局限此。这是鉴于热塑性塑料比热固性塑料具有可回收利用,可塑性好,所需成型温度和压力较低,无废气排放而绿色环保和生产效率高等特点,而被本技术优先选用的。当所述改性热塑性塑料层是PP聚丙烯塑料时,则本技术主张,所述第一改性热塑性塑料层和第二改性热塑性塑料层,均是PP聚丙烯,马来酰酐,滑石粉,硫酸钡,硅烷偶联剂,乙丙橡胶聚烯羟共聚物,硬脂酸钡,1010抗氧剂和玻璃纤维的不同形态物质复合共塑层。也就是说,所述改性热塑性塑料层,是由以上所述多种不同形态物质混合共塑而成的 (以下同)。当所述改性热塑性塑料层是PS聚苯乙烯塑料时,则本技术主张,所述第一改性热塑性塑料层和第二改性热塑性塑料层,均是高抗冲聚苯乙烯,增韧剂苯乙烯——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硅烷偶联剂,马来酰酐,碳酸钙,硬脂酸钡,1010抗氧剂和玻璃纤维的不同形态物质复合共塑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主张,所述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层,是玻璃连续长丝织物层,或者是芳纶连续长丝织物层,或者是碳连续长丝织物层,或者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连续长丝织物层;或者是铜丝织物层,所述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的克重在21纩240g/m2范围内。但不局限于此。究竟采用哪一种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层,可以根据制成品所述复合板材的用途要求来选定。本技术特别推荐S级玻璃连续长丝织物网格布和芳纶连续长丝织物网格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主张,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均是富肽树脂粘结层,或者是环氧树脂粘结层,或者是PS聚苯乙烯粘结层;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的厚度均在0. 2^0. 3mm范围内。由于富肽树脂粘结层的粘结强度和耐压强度相对较高,粘结工艺温度较低,而本技术予以特别推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主张,所述发泡塑料层,是PU聚氨脂发泡层,或者是PVC聚氯乙烯发泡层,或者是PE聚乙烯发泡层,或者是PS聚苯乙烯发泡层;所述发泡塑料层的密度在0. 4^0. 7g/cm2范围内;所述发泡塑料层的厚度> 2mm。究竟采用哪一种发泡塑料层,应当视其产品复合板材用途而定,例如用于汽车底板、隧道顶板和浮桥面板等承重的所述复合板材,可选用PVC聚氯乙烯发泡层;而用于建筑模板、家居室内地板和隔墙板等所述复合板材,可选用PU聚氨脂发泡层等等。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主张,所述热塑性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复合片材层的厚度在0. Π. 5mm范围内。在一般条件下,所述复合片材层的厚度有Imm就可以了,其性价比最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主张,所述热塑性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复合片材层有2飞层。也就是说,所述复合片材层分别是2层,或3层或4层或5层或6层,而其相对应的所述发泡塑料层分别是1层或2层或3层或4层或5层,且所述发泡塑料层分别布置在相邻2层所述复合片材层之间。当然,本技术并不排除7层以上的所述复合片材层。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后,本技术所具有的选材科学,结构合理,制成品所述复合板材的强度等机械物理性能好,化学性能稳定,侯性能力强,阻燃环保和可回收利用等特点,是非常明显突出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包括的热塑性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复合片材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复合板材,是由4层所述复合片材层1和3层发泡塑料层3,所复合热塑滚压而成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照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如附图1、2所示。一种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热塑性塑料夹芯复合板材,包括由第一改性热塑性塑料层1-1,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层1-2和第二改性热塑性塑料层1-3依次复合且经滚压热塑成一体的热塑性非天然连续长丝织物增强复合片材1,还包括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新章兴中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华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