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1258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3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包含散热基板、发光源及导热层。散热基板具有L型结构,其中散热基板具有底部及侧部。发光源是设置于散热基板的侧部上。发光源包含电路板以及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光二极管芯片是设置于电路板上,而导热层是设置于发光源的电路板与散热基板的侧部间,如此发光二极管芯片所产生的热能可经由导热层排出至散热基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优良散热效果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轻薄、低耗电和低辐射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显示器、液晶电视、手机和笔记本计算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中。然而,液晶本身不会发光,故一般的液晶显示装置皆需要背光模块来为其提供光源。背光模块的发光源主要采用冷阴极射线管或发光二极管,其中发光二极管具高色彩饱和度、不含汞、高寿命等特性,故发光二极管已逐渐取代冷阴极射线管,而被广泛被应用在背光模块中。当使用者使用此液晶显示装置时,发光二极管接收到电能后,会将部分电能转换为光能而发光,其余大部分电能均会转变为热能逸散而出。所以发光二极管所接收的电能, 几乎都转化为热能散逸,就会使得热量累积,造成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电路温度上升,进而使其电性受到影响,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也会缩短,因此如何解决发光二极管的散热问题便成为一重要的课题。然而,现行制作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背光模块时,仅仅是利用底部的电路板进行简易的散热,此做法虽容易且直观,但却使得热量无法有效的排放。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已知技术缺失的背光模块,实为目前迫切需要研发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方面是在提供于一种具有优良散热效果的背光模块,以避免因整体电路温度提升而影响使用寿命及影响电性等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此背光模块包含散热基板、发光源及导热层。散热基板具有L型结构,其中散热基板具有底部及侧部。发光源是设置于散热基板的侧部上,其中发光源包含电路板以及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光二极管芯片是设置于电路板上。导热层是设置于发光源的电路板与散热基板的侧部间,以使发光二极管芯片所产生的热能经由导热层排出至散热基板。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一底板,固设于该散热基板上,以防止该散热基板变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散热基板的该底部具有至少一凹槽,而该底板具有至少一凸块,该至少一凸块是与该至少一凹槽紧配合,以使该底板嵌合于该散热基板上。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一导光板,设置于该底板上,以将该发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引导至该背光模块的一出光面;以及一扩散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与该背光模块的该出光面间,以扩散该发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底板的变形抗力大于该散热基板的变形抗力。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底板的材质为金属。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散热基板的材质为铝。综合以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是利用一体成型的散热基板来加强 背光模块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绘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A是绘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B是绘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散热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C及图2D是绘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散热基板的侧视结构示 意图;图2E是绘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金属基板、发光源及导热层的 侧视结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 背光模块200:散热基板201 底部201a:凹槽202 侧部203 底板203a:凸块300 发光源301:发光二极管芯片302:电路板303:防焊漆层400 :导热层401 第一导热胶402 导热铜箔层403 第二导热胶500 导光板501 反射片502 光学膜片组600 壳体700 背光模块的制造方法710:基板提供步骤720:冲压步骤730 发光源提供步骤740 接合步骤S 预设折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其是绘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本实 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0包含散热基板200、发光源300、导热层400、导光板500、反射 片501以及光学膜片组502,且容置于壳体600中。在本实施例中,壳体600为耐高温材质。 散热基板200具有L型结构,且散热基板200具有底部201及侧部202。在本实施例中,此 散热基板200可为但不限为铝制金属板。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于散热基板200的底部201 上设置底板203。此底板203的变形抗力(stiffness)是大于散热基板200的变形抗力,以 防止散热基板200变形。底板203上设置凸块203a,而散热基板200上设置凹槽201a。凸 块203a是与凹槽201a紧配合,如此便可透过凸块203a及凹槽201a的互相卡固来使得底 板203牢固地设置于散热基板200的底部201上。发光源300设置于散热基板200的侧部202上。在本实施例中,发光源300包含发光二极管芯片301、电路板302,而发光二极管芯片301是设置于电路板302上。于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更可于发光二极管芯片301及电路板302间设置防焊漆层303,用以避免将发光二极管芯片301焊于电路板302时造成电路板302的损伤。导热层400设置于发光源300的电路板302与散热基板200的侧部202间,以使发光源300所产生的热能经由导热层400排出至散热基板200。于本实施例中,导热层400可包含第一导热胶401、 导热铜箔层402与第二导热胶403,其中导热胶是用以将导热铜箔层粘固于电路板302与侧部202间,以借此达成良好的散热效果。导光板500设置于底板203之上,导光板500下方设置有一反射片501,扩散板502 设置于导光板500与背光模块100的出光面503间。发光二极管芯片301与导光板500为相邻设置,故当发光二极管芯片301接收电能后发光,则光线会导入导光板500再经由反射片501反射后经过光学膜片组502 (例如扩散板)以扩散光线,如此即可使得背光模块100 因应显示器(未绘示)的要求而作动。而当发光二极管芯片301发光时所产生的热能,可以透过导热层400将热能传递至散热基板200,再透过散热基板200将热能逸散的空气中, 如此即可使得背光模块100于工作时,不会受到温度提升而影响电性及整体电路寿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壳体600的底部为具有镂空结构,其可使散热基板200直接与外部空气接触,以加强背光模块100的散热效果。请参照图2A,并配合图2B、图2C及图2D,图2A是绘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制造方法700的流程示意图,图2B是绘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0 的散热基板20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C及图2D是绘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0的散热基板20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E是绘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金属基板、发光源及导热层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在背光模块的制造方法700中,首先进行基板提供步骤710,以提供金属基板200, 如图2B和图2C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此金属基板200可为但不限为铝制金属板。接着,进行冲压步骤720,以根据预设折线S来将金属基板200冲压成L型。透过冲压步骤720得以使金属基板200具有底部201及侧部202。经过基板提供步骤710及冲压步骤720后,已可以得到一体成型的L型金属基板200,其具有高机构强度与高散热效果的优点。然后,进行发光源提供步骤730,以提供发光源300。于此实施例中,发光源300包含发光二极管芯片301、电路板302。另外,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怡仁张金南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