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308301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2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纳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过程中,所述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在所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用于指示本次接入性质的信息;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于指示本次接入性质的信息判断是否允许所述用户设备建立RRC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用户设备上报更准确的和呼叫建立类型相关的信息,以辅助网络侧进行更加灵活和精确的接纳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第三代移动通信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由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E—UTRAN)、 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简称EPC) 组成。其中,E-UTRAN由接入网网元的增强型基站(eNB)组成。eNB通过Uu接口与终端UE 连接,通过Sl接口与核心网网元,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简称 MME)连接。目前,接入网侧对于用户设备的接入有多层次的接入控制处理机制,以保证网络侧不会因为过量的用户设备接入而发生过载等情况。用户设备接入网络侧需要完成如图1所示的几个过程随机接入过程用户设备通过该过程完成和网络侧的同步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建立过程建立用户设备和接入网网元的信令承载附着(Attach)过程完成用户设备标识信息的获取、鉴权过程以及安全建立 (Security Setup)。在现有协议中,网络侧为不同的呼叫类型设置了 15个接入级别(Access Class, 简称AC),其中普通的呼叫均属于ACO 9,紧急呼叫属于AC10,其他高优先级的呼叫属于 ACll 15。网络侧为ACO 9设置了一个控制因子,为AClO和ACll 15设置了“是否禁止”的标识,并广播给用户设备,以控制这些呼叫类型的随机接入行为。在RRC连接建立过程中,用户设备和接入网网元的信令交互如图2和图3所示,有连接建立和连接拒绝两种流程。网络侧通过这两个流程,就能够根据自身的数据负载能力和信令负载能力,以及空中接口负载能力等信息,对用户设备的RRC连接建立请求做出“接受”和“拒绝”的判断。考虑到用户设备发起的连接请求可能是基于不同种类的业务,而业务的优先级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为了实现更灵活更高效的接纳控制,在目前的RRC层协议中,要求用户设备在RRC连接建立请求(RRC Connection Request)中携带连接建立的原因信息。现有的连接建立原因信息(establishment Cause)包括下述内容Emergency (紧急,说明用户设备发起的是紧急呼叫),High Priority Access (高优先接入,说明用户设备发起的是高优先的服务类呼叫),mt-Access (说明用户设备是由于被叫而申请建立连接),mo-Signalling(说明用户设备是发起主叫信令类呼叫),mo-Data(说明用户设备是发起主叫数据类呼叫)。4上述连接建立原因信息仅适用于3GPP release 9及以前版本的用户设备。随着物联网概念的发展,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到机器)的通讯(在3GPP 中称之为机器类型通讯,即MTC)将逐步引入整个社会。M2M狭义上的定义是机器到机器的通信,广义上的定义是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其基于智能机器终端,以多种通信方式为接入手段,为客户提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用于满足客户对监控、指挥调度、数据采集和测量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M2M的应用中,业务类型非常广泛,例如家庭抄表、工业生产仪表自动化、水质监控、智能交通以及资产追踪等等,M2M的应用将进入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而M2M的业务类型也将是成千上万,对网络侧和对运营商的QoS(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要求也将是多种多样的。M2M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也将会远远超过目前手机终端,这就对当前乃至未来的无线网络构成了业务负载的巨大压力。由于M2M用户设备数量巨大,因此目前3Gpp提出了按照分组(Group)方式对用户设备进行管理的概念。在M2M应用的背景下,如何保护网络,如何防止网络出现过载,目前已成为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当前的协议中,用户设备可以在随机接入在和网络建立连接,并完成附着的过程中,接入网网元可以对随机接入过程进行接入控制,也可以在RRC层对用户设备的RRC连接建立请求进行控制,但目前的控制机制的灵活度已经不能满足对高密度、多业务的用户设备的接纳控制了。例如目前运营商的统计结果显示,无线通信中的数据业务(例如上网,视频呼叫,FTP下载等)的负载已经超过了语音业务的负载。当网络面临过载压力时,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对数据业务进行一定的接纳限制,而保证语音业务的正常服务,因为通常从运营商角度来说,语音业务是网络运营的基础,但是按照目前的协议标准,用户设备发起语音呼叫和数据业务呼叫时,在RRC连接建立请求中的连接建立原因信息都是mo-Data,网络侧无法区分是语音还是数据业务,因此无法进行灵活的接纳控制。此外,不同的M2M的应用具有不同的业务模型,业务模型是指用户设备和网络侧交互数据时的数据传输模型,表述业务模型的要素包括数据交互周期性、数据交互频度、 数据大小、数据交互方向(指以上行数据为主、或以下行数据为主、或上下行流量相近)。以智能电表为例,有的电力公司要求每台智能电表每5分钟上报一次抄表数据,有的电力公司要求每台智能电表每1小时上报一次抄表数据,有的电力公司甚至只要求智能电表每天上报一次抄表数据,每次抄表数据的流量较小,这就构成了 3种不同的业务模型,可以分别称为高频度周期性小数据上报、低频度周期性小数据上报、极低频度周期性小数据上报。又例如普通的语音业务,可称为极高频度周期性小数据交互模型。又例如上网业务(通常几十秒点击一次网页,以下行数据为主,且数据流量较大),可称为中频度非周期性大数据下传模型。这些不同的业务模型很明显对于网络的压力是不同的,而目前的机制是无法区分这些业务的模型的。不同的业务还具有不同的Qos要求,与接纳控制比较相关的Qos要求包括接入延迟的容忍度,例如有的业务对接入延迟非常敏感(例如火警、安防、医疗监护等业务),有的业务对接入延迟敏感度较低(例如抄表),目前的机制是无法区分这些不同。不同的业务或者用户设备还具有不同的优先级,例如和金融、安防、医疗相关的业务的优先级应当高于普通的业务,而目前的机制无法区分。这些缺陷在M2M广泛应用后,将变得更加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方法及系统,以使得网络侧能够更准确的掌握用户设备的信息,以保证网络侧进行更加灵活和精确的接纳控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方法,包括在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过程中,所述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在所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用于指示本次接入性质的信息;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于指示本次接入性质的信息判断是否允许所述用户设备建立RRC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下面特点所述用于指示本次接入性质的信息是所述用户设备从与网络侧预先约定的RRC 连接建立原因列表中选择的。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下面特点所述用户设备从与网络侧预先约定的RRC 连接建立原因列表中选择的步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RRC连接建立原因列表中选择符合本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方法,包括在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过程中,所述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在所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用于指示本次接入性质的信息;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于指示本次接入性质的信息判断是否允许所述用户设备建立RRC 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指示本次接入性质的信息是所述用户设备从与网络侧预先约定的RRC连接建立原因列表中选择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从与网络侧预先约定的RRC 连接建立原因列表中选择的步骤包括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RRC连接建立原因列表中选择符合本次接入性质的RRC连接建立原因,将所述RRC连接建立原因对应的索引作为所述用于指示本次接入性质的信息添加在所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C连接建立原因列表中的一项或多项RRC连接建立原因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业务类型信息、用户设备的类型信息、用户设备的分组信息、用户设备的优先级信息、 业务的优先级信息、业务模型的类型信息、公共陆地移动网类型信息、接入级别信息或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类型信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信息为按呼叫业务分类的信息;所述用户设备的分组信息为用户设备分组的序号或者用户设备分组的标识;所述用户设备的优先级信息为由网络侧和用户设备预先约定的用户设备的优先级序号或者用户设备的优先级标识;所述业务的优先级信息为由网络侧和用户设备预先约定的业务的优先级序号或者业务的优先级标识;所述业务模型的类型信息为业务的数据通讯模型信息,包括下述特征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数据交互周期性、数据交互频度、数据量大小或数据交互方向;所述公共陆地移动网类型信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用户设备是否在其本地公共陆地移动网(HPLMN)上的标识信息、用户设备是否在其等效的HPLMN上的标识信息、用户设备是否在其用户身份模块或者全球用户身份模块所包含的优选PLMN列表中的某个PLMN上的标识信息、是否是漫游的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用户设备的HPLMN的标识信息或者用户设备的等效HPLMN的标识信息;所述接入级别信息为由网络侧和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接入级别序号或者接入级别标识;所述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类型信息包括下述要求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接入延迟的容忍度、保证的流量或容许的误码率。6.一种无线资源控制系统,包括用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谦邓云毛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