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模块和发光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01589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7 0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电模块(2),具有:柔性的支架(8);布置在支架(8)上的供电单元(15);和至少一个能由供电单元(15)供电的输出端侧的、用于发光模块(3)的接口(4b)。发光带(1)具有至少一个供电模块(2)和至少一个发光模块(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供电模块和发光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电模块和一种具有至少一个这种供电模块和具有至少一个发光模块的发光带。
技术介绍
由Fa.OsramGmbH(欧司朗有限责任公司)的LINEARLightFlex-系列中已知了一种LED灯带,它由一个或多个灵活的LED模块组成。每个LED模块具有一个带状的柔性电路板(“Flexband”或者“Flexboard”),该电路板在前面装配有发光二极管(“LEDs”)。LED模块能够连续地由统一的基本单元构成,在这些基本单元之间能拆开LED模块,以便因此相应地构造较小的LED模块。LED模块通过专利的连接器、例如Fa.OsramGmbH的CONNECTSystem-系列机械地和电地相互连接并且也能与供电装置连接。供电装置设计为一个独立的、有壳体的供电单元,例如Fa.OsramGmbH的OPTOTRONIC-系列。一个单独的、连续的LED带的长度基于具有增大的供电点距离的供电电压的下降来限制。在此缺点在于,已知的供电单元使得将LED灯带安装在特别是弯曲的表面上变得更加困难和/或在这种情况下造型比较引人注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避免上述的缺点并且特别提供一种可能性,即简单地并且造型有利地将发光带特别是安装在弯曲的表面上。为了实现该目的提出一种供电模块,具有:至少部分柔性的支架;布置在支架上的供电单元;和至少一个能由该供电单元供电的输出端侧的、用于发光模块的接口。基于至少部分柔性的支架,供电模块现在可作为刚性的供电模块同样也简单地并且造型在视觉上不引人注意地安装在柔性薄膜上。该供电模块因此可用于对一个或多个发光模块供电。至少部分柔性的支架可以设计用于实现一次或多次弯曲。弯曲的特征可以有利地在于最小允许的弯曲半径、例如2cm。至少部分柔性的支架可具有至少两个刚性的区域,该区域能通过柔性的区域相互弯折成角度。例如刚性的区域可以具有和至少一个柔性的区域相比更厚的相同基底材料厚度。可替换地,刚性的区域可以是以后会加强的柔性的区域,例如通过增加层或板。为了尽可能使得形状匹配于弯曲的接触表面,优选地使用基本上完全柔性的支架。如果没有明确的其它规定,则柔性的支架随后也可以理解成至少部分柔性的支架。至少一个接口可以有利地这样设计,即该接口相应于一个用来使发光模块互相连接的接口。特别地,该接口可以这样设计,即可以应用专利的连接器、特别是模块连接器。因此模块连接器特别可理解成一个能插入两个模块之间的并且将其机械地和/或电地连接在一起的独立的连接元件。因此,在供电模块和至少一个发光模块之间,可省去特殊的连接元件。可替换地或附加地,接口可以设计为连接元件(例如插座),发光模块可直接(即没有模块连接器)连接在该连接元件上。由此可以省去连接器,这简化了安装和储存。由于供电模块不再会被视为一个与至少一个发光模块分离的单元,因此至少一个发光模块和包括该至少一个发光模块的发光带也呈现出统一的外观。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是,支架设计为长形的。由此供电模块可以在其操纵和/或设计方面近似于带状的发光模块,这简化了统一的安装和统一的设计。支架可以特别设计为柔性带或者设计为柔性薄膜。这能实现与那些同样也具有柔性带和/或柔性薄膜的发光模块相联系的特别统一的操纵和/或设计。一个改进方案是,支架具有至少一个输入端侧的、用于发光模块的电的和/或机械的接口。由此供电模块可以插在至少两个发光模块之间并且特别可以应用为中间供给单元(“Refresher(再生器)”、特别是电压再生器)。如果存在的是输入端侧的电的、但不是机械的、用于发光模块的接口,则可以由此例如防止机械分离,即供电模块和发光模块单独地固定,例如借助于相应的粘贴连接和/或螺丝连接。如果存在的是输入端侧的机械的、但不是电的、用于发光模块的接口,则输入端侧机械连接的发光模块和输出端侧连接的发光模块可以电彼此独立地运行。供电模块则在电方面用来馈电或供给并且在机械方面用作为模块连接器。特别当存在从输入端侧的和输出端侧的接口时,支架可以有利地设计为带状的,其中随之可以在供电模块的或者支架的端部区域上、特别是端面上存在输入端侧的接口并且在供电模块的或者其支架的(例如相对设置的)端部区域上、特别是端面上存在输出端侧的接口。由此,供电模块在接口的形状和布置方面可以尽可能地相应于带状的发光模块。另一个改进方案是,至少一个接口设计为电的和/或机械的防接错极的(verpolungssicher)。因此还可以进一步简化安装,并且可以防止由于接错极而导致损害或妨碍供电模块的和/或至少一个发光模块的功能。防接错极性能例如可以借助于相应布置的和/或电接通的接触来实现。附加地或可替换地,防接错极性能可以通过接口的一种相应的代表性的设计方案来实现,例如借助于机械元件,例如通过铆钉和/或支架中的突出部,或者通过不对称设计的接口。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在至少一个输入端侧的接口上可以应用和在至少一个输出端侧的接口(例如插接连接)上不同的另一种接触技术(例如利用螺栓端子)。供电模块还可以具有用于识别接错极的逻辑电路。供电模块可以随之进一步设定用于,对所属的接口这样重新配置,使得接口匹配于与之相连的模块。附加地或可替换地,供电模块也可以设定用于,当识别接错极时输出至少一个信号、例如声音的和/或光学的信号。光学的信号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元件的照明(例如,红色的LED用来显示接错极,而绿色的LED用来显示正确极化接口。另一个改进方案是,一个接口可以具有多个触点,其中接口可以提供一种或多种功能。因此接口可以具有至少两种功能,例如提供至少两个能量范围、电压范围和/或电流范围。因此,供电模块可以特别被普遍使用。例如可以提供不同组的触点,且每个组具有不同功能:例如,一个用于不同地设计的发光模块的供电装置,取决于其尺寸,例如具有不同的供电电压范围。因此取决于连接的触点来为连接的发光模块提供相应的供电电压或供电电流。因此可以借助于这里介绍的供电模块为不同的、可能是统一规格的或在未来标准化的接口类型相应普遍地进行供给。功能可以根据存在输入端侧的接口还是输出端侧的接口而不同。在一个附加的改进方案中,供电模块具有至少两个输出端侧的接口。由此供电模块可以用作为发光带的分路、例如零点。下一个设计方案是,至少一个接口设计为ZIF(“ZeroInsertionForce(零插入阻力)”;零阻力)接口。这能实现特别不易发生故障的机械的和/或电的接触。一种不易发生故障的接触会通过下面的设计方案得到支持,即至少一个接口和机械闭锁件在功能方面共同工作或者具有机械闭锁件。闭锁件可以设计为可拆卸或者不可拆卸的。一种可能的闭锁件可以作为卡紧件来安装;则例如供电模块具有卡紧突出部(例如卡紧销)和/或卡紧凹槽来引入卡紧突出部。另一个设计方案是,供电模块在侧面上至少部分地具有胶带,其一侧粘附在支架的背面上。由此可以实现供电模块的特别简单的固定。胶带的应用可以有利地与散热器、例如冷却体一起使用,这是因为也能在没有准备散热器的情况下实现和散热器的良好的热连接以用于对供电单元进行冷却。为了进一步改进导热,供电模块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用来实现螺丝连接的螺丝元件,例如一个或多个用来使螺丝穿过的贯通孔。因此可以压制使热传递变困难的气隙。还有一种可能性,即供电单元具有变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供电模块和发光带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5.19 DE 102009021846.71.一种供电模块(2;17;20),具有:-至少部分柔性的支架(8);-布置在所述支架(8)上的供电单元(15);和-至少一个能由所述供电单元(15)供电的输出端侧的、用于发光模块(3)的接口(4b),其中所述支架(8)具有至少一个输入端侧的、用于所述发光模块(3)的机械的接口(4a),在机械连接的情况下,输入端侧机械连接的发光模块和输出端侧连接的发光模块可以电彼此独立地运行,其中,所述供电模块(2;17;20)能够分开地与所述发光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模块(2;17;20),其中所述支架(8)设计为长形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模块(2;17;20),其中所述支架(8)设计为柔性薄膜。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模块(2;17;20),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输入端侧的、用于所述发光模块(3)的机械的接口(4a)和至少一个所述输出端侧的、用于发光模块(3)的接口(4b)设计为机械的防接错极的。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模块(2;17;20),所述供电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两种功能的接口,所述至少两种功能是提供至少两个能量范围、电压范围或电流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模块(2;17;20),所述供电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两种功能的接口,所述至少两种功能是提供至少两个能量范围、电压范围或电流范围。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具有至少两个输出端侧的接口。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具有至少两个输出端侧的接口。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模块(2;17;20),所述供电模块的至少一个接口(4a,4b)设计为ZIF接口。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模块(2;17;20),所述供电模块的至少一个接口(4a,4b)设计为ZIF接口。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模块(2;17;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比亚斯·弗罗斯特斯特芬·斯特劳斯
申请(专利权)人: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