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维峰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平面侧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98804 阅读:258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26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平面侧移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汽车轮胎内侧的侧移支撑架,侧移支撑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设有支撑圆柱,支撑圆柱的下端设有第一活动连接头,第一活动连接头的下端与纵向液压千斤顶的底座固定连接,纵向液压千斤顶的活塞端和设有电动轮子的轮子支架固定连接,在纵向液压千斤顶的外壳体上设有第二活动连接头,斜向液压千斤顶的活塞端与第二活动连接头连接,底座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平面侧移装置,汽车不用手提式千斤顶就可以自动离地升起以便更换轮胎,无需前后移动就可以直接侧移位置来到达理想的停车位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单独手动控制,亦可单独遥控器控制。(*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移动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汽车平面侧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汽车已成为人们理想的交通工具,现有汽车都依靠传统的前进、后退、左右转向移动的方法,停车、入库。在遇到汽车靠边停车、入库而距离比较短时,车辆就很难倒车入库(或想要比别人提前出车库)。还有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有爆胎后需换胎的时候,而这时换胎人只能趴在地上用手提式千斤顶将车辆顶起来更换轮胎,可能还会弄得满身脏,这些难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汽车使用人的头等大事项,尤其新手上路的驾驶人头疼事项,往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与精力,有时还会有小刮小擦等伤到换胎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平面侧移装置,汽车不用手提式千斤顶就可以自动离地升起以便更换轮胎,无需前后移动就可以直接侧移位置来到达理想的停车位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单独手动控制,亦可单独遥控器控制。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平面侧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侧移支撑架11,其数量与汽车轮胎数量相同,每个汽车轮胎的内侧分别设置一个,且侧移支撑架与汽车底盘着力处固定连接,每个侧移支撑架的结构均相同,包括以下部件前后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1的下表面设有与其垂直连接的支撑圆柱2,支撑圆柱2的下端设有能沿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7排列方向90度弯折的第一活动连接头3,第一活动连接头3的下端与纵向液压千斤顶4的底座固定连接,纵向液压千斤顶4的活塞端和轮子支架5固定连接,轮子支架5上设有电动轮子6,所述电动轮子6的移动方向与汽车轮胎的移动方向垂直,在纵向液压千斤顶4的外壳体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活动连接头10,斜向液压千斤顶9的活塞端与第二活动连接头10连接,斜向液压千斤顶9的底座与第二连接板7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斜向液压千斤顶9的底座通过转接件8与第二连接板7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纵向液压千斤顶4至少为能支持2吨以上重量的液压千斤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纵向液压千斤顶4和斜向液压千斤顶9均通过液压油输送管与液压泵相连,所述液压泵设置在后备箱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电动轮子6通过线缆从汽车电瓶取电。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电动轮子6的速度为5公里/小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设于车体左侧的电动轮子6的转动方向均相同,设于车体右侧的电动轮子6的转动方向均相同,且设于车体右侧的电动轮子6的转动方向与设于车体左侧的电动轮子6的转动方向相反。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电动轮子6和液压泵均设有相应的电控箱,所述电控箱设于车内,电控箱的手动操控面板设于驾驶座位前面的仪表面板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控箱设有与其配套的无线遥控器。本技术所述的汽车平面侧移装置,汽车不用手提式千斤顶就可以自动离地升起以便更换轮胎,无需前后移动就可以直接侧移位置来到达理想的停车位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单独手动控制,亦可单独遥控器控制。附图说明本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汽车平面侧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汽车平面侧移装置,包括若干侧移支撑架11,其数量与汽车轮胎数量相同,每个汽车轮胎的内侧分别设置一个,且侧移支撑架与汽车底盘着力处固定连接,每个侧移支撑架的结构均相同,包括以下部件前后(车头为前,车尾为后)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7,例如分别通过螺母将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7与汽车底盘着力处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的下表面设有与其垂直连接的支撑圆柱2,支撑圆柱2的下端设有能沿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7排列方向90度弯折的第一活动连接头3,第一活动连接头3的下端与纵向液压千斤顶4的底座固定连接,纵向液压千斤顶4的活塞端(活塞端即承载重物的一端,图3所示实施例中即为下端)和轮子支架5固定连接,轮子支架5上设有电动轮子6,所述电动轮子6的移动方向与汽车轮胎的移动方向垂直,即汽车轮胎的移动方向为沿车头车尾方向前后移动,而电动轮子6的移动方向为沿两侧车门方向左右移动,在纵向液压千斤顶4的外壳体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活动连接头10,斜向液压千斤顶9的活塞端与第二活动连接头10连接,斜向液压千斤顶9的底座与第二连接板7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斜向液压千斤顶9的底座通过转接件8与第二连接板7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纵向液压千斤顶4至少为能支持2吨以上重量的液压千斤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纵向液压千斤顶4和斜向液压千斤顶9均通过液压油输送管与液压泵相连,所述液压泵设置在后备箱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电动轮子6通过线缆从汽车电瓶取电。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电动轮子6的速度为5公里/小时。由于停车入库的平面移行的距离较短而电动轮子本身就依靠电驱动平面侧移行速度不快,所以能达到随时断电,随时停,确保安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设于车体左侧的电动轮子6的转动方向均相同,设于车体右侧的电动轮子6的转动方向均相同,且设于车体右侧的电动轮子6的转动方向与设于车体左侧的电动轮子6的转动方向相反。向一侧移动时,只需要给一侧的各电动轮子6供电驱动其转动,另一侧的电动轮子6均作为从动轮随之转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电动轮子6和液压泵均设有相应的电控箱,所述电控箱设于车内,例如,电控箱可以设于后备箱中,电控箱的手动操控面板设于驾驶座位前面的仪表面板上。对电动轮子6和液压泵的控制可以手动控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控箱设有与其配套的无线遥控器。对电动轮子 6和液压泵的控制可以遥控器控制。不需要移动车辆时,斜向液压千斤顶9收缩,带动纵向液压千斤顶4以第一活动连接头3为基点收起,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停放。当需要移动车辆时,斜向液压千斤顶9 顶出,放下纵向液压千斤顶4至与第一连接板1垂直的位置,此时,再控制纵向液压千斤顶 4顶出,使电动轮子6着地并使汽车轮胎离开地面一定距离,通过控制一侧的电动轮子6转动,带动车体直接侧移位置。当需要更换某个汽车轮胎时,只需将靠近该轮胎的斜向液压千斤顶9顶出,放下纵向液压千斤顶4至与第一连接板1垂直的位置,再控制纵向液压千斤顶4顶出,使电动轮子6着地,则此时需要更换的汽车轮胎离开地面,其余汽车轮胎不动,更便于维修、更换汽车轮胎。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平面侧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侧移支撑架(11),其数量与汽车轮胎数量相同,每个汽车轮胎的内侧分别设置一个,且侧移支撑架与汽车底盘着力处固定连接,每个侧移支撑架的结构均相同,包括以下部件 前后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7), 第一连接板(1)的下表面设有与其垂直连接的支撑圆柱0), 支撑圆柱O)的下端设有能沿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7)排列方向90度弯折的第一活动连接头(3),第一活动连接头(3)的下端与纵向液压千斤顶的底座固定连接, 纵向液压千斤顶的活塞端和轮子支架(5)固定连接,轮子支架( 上设有电动轮子(6),所述电动轮子(6)的移动方向与汽车轮胎的移动方向垂直,在纵向液压千斤顶的外壳体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活动连接头(10), 斜向液压千斤顶(9)的活塞端与第二活动连接头(10)连接,斜向液压千斤顶(9)的底座与第二连接板(7)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平面侧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液压千斤顶(9)的底座通过转接件(8)与第二连接板(7)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维峰
申请(专利权)人:蒋维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2年06月19日 22:14
    我们小区如果有人用上这装置,那肯定都会跟着买这种车或买这种装置。好,很棒,如果上市我第一个买!!!
    19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