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圆形钢管混凝土柱与基础连接形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97627 阅读:3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6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圆形钢管混凝土柱与基础的连接形式,通过焊接外环板,增大柱子和基础连接位置的刚度,保证了连接位置具有足够的刚度,避免焊缝产生撕裂现象,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结构发生脆性破坏。主要由钢管混凝土柱、基础、外环板、柱子底板以及加肋板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肋板上缘沿钢管的外侧焊接一块环板,环板与管壁采用角焊缝焊接。外环板通过肋板和柱的底板相连。其特征在于:外环板与肋板、肋板与柱的底板以及肋板与钢管壁都是采用角焊缝焊接而成,加肋板的形状如直角梯形。这种连接形式不仅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工程等,还可以用于多震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少震后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确切地说是一种新型圆形钢管混凝土柱与基础的连接形式。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施工方便及综合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已大量应用在我国土木工程中。通过大量的试验表明目前钢管混凝土柱与基础的连接形式,在遇到较大水平荷载时,柱与基础的连接位置的焊缝将会被撕裂,发生严重脆性破坏。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已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中。对于钢管混凝土柱,钢管对其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又可以有效地防止钢管发生局部屈曲。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高于相应的钢管柱承载力和混凝土柱承载力之和,并且也能大大提高其延性。另外圆形钢管混凝土结构还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耐腐蚀性好、耐火性能好等特点。但是,钢管混凝土柱与基础的连接问题往往限制了其良好性能的发挥。柱与基础的连接部分通常称为柱脚。柱脚用以把柱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并把柱中的内力安全地通过基础传给地基,简单地讲就是柱脚具有固定位置和传力两大作用。根据所需传递的荷载情况以及与基础的连接形式,分为铰接柱脚和刚接柱脚两种。一般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飞杨阳隋伟宁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