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埋双壳类生物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97155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6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底埋双壳类生物采集器,其包括:一犁铧板,在所述梨铧板上设置有至少一通槽;安装在所述通槽内的犁铧,所述犁铧的尖端部向前下方向延伸;一安装在所述犁铧板上的滤水罩,所述犁铧的后端部向上延伸至所述滤水罩内;一安装在所述滤水罩和所述犁铧板后侧上的网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取材便利,可以跟现有的各种船舶进行结合。2.集生物采集和清洗于一体。3.较大程度的解放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4.更适合于大规模大面积的采集。5.打破了现有装备在作业时间和作业空间上的瓶颈状态,只要底质合适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深度进行。(*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对底埋生活的双壳贝类如蛤蜊、缢蛏、竹蛏等,在其成熟期,将其从砂质、泥质和泥砂质底质中采集起来的并清洗干净的底埋双壳类生物采集器
技术介绍
我国水产养殖规模世界第一,沿海砂质、泥质和泥砂质底岸线丰富,从南到北广泛养殖着蛤蜊、缢蛏、竹蛏等底埋生活的双壳贝类,养殖量巨大,市场需求也相当可观。而在收获季节,通常用一种原始的作业方式——用“耙子”一点点掏上来再淘洗干净,工作效率低下,耗时耗力,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针对野生的泥沙底质的软体生物采集也没有一个有效便捷的采样工具,而野生双壳类生物的经济价值较高,渔民还普遍采用着原始的脚踩触摸的方式获取。或者等到大潮时海水落到最低点时,利用短暂的时间在沙滩或者滩涂上刨取此类生物。采集时间收到较多因素的制约,采集效率也非常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养殖及野生的底埋经济双壳生物的大规模高效采集耗时耗力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将劳动力充分释放的底埋双壳类生物采集器。该底埋双壳类生物采集器用单船进行勻速拖曳,即可对底埋经济双壳生物进行采集和清洗,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拓展作业时间和作业空间的重要意义。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底埋双壳类生物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犁铧板,在所述梨铧板上设置有至少一通槽;安装在所述通槽内的犁铧,所述犁铧的尖端部向前下方向延伸;一安装在所述犁铧板上的滤水罩,所述犁铧的后端部向上延伸至所述滤水罩内;一安装在所述滤水罩和所述犁铧板后侧上的网体。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犁铧板上间隔开设有两个通槽,每一通槽内通过犁铧支架各安装有一犁铧。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槽为矩形通槽。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犁铧的尖端部成箭头形状,所述箭头形状的箭角为45°。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犁铧的最底部与所述犁铧板底面的垂直距离为20cm。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滤水罩的前侧面与底面成45°夹角。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滤水罩为格栅状。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滤水罩采用不锈钢管焊接成格栅状形成,所述不锈钢管的外径为5mm,不锈钢管间距均为3cm。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体由网衣和网囊缝制而成,其中网衣的前端通过绳索捆绑在所述滤水罩和所述犁铧板后侧上。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衣张开后成方锥筒状,所述网囊张开后成方筒状。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衣和网囊的网目尺寸均为3cmX3cm。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网囊的后端设置有一网囊盖,所述网囊盖依靠绳索捆绑在所述网囊上,所述网囊盖的网目尺寸为3cmX3cm。本技术用钢索连接在任意船舶上,以一定速度在需要采集样本的上覆水域拖曳行进;犁铧板上的犁铧的尖端部插进泥质、砂质或泥砂质的底质中,直到犁铧板贴着底质,并以此限制犁铧进入底质的深度。船舶前进拖曳本技术前进时,混合有所需采集生物的泥沙被犁铧从底层翻到滤水罩内;水体通过滤水罩进去,对被犁铧翻上来的底层物质进行充分清洗,泥沙等结构和质量均较小的物质被水流冲走,剩下蛤蜊、缢蛏、竹蛏等体积较大、质量较重的底埋双壳类生物;随着本技术的前进,这些底埋双壳类生物被收集进网衣,最后集中到网囊部分;直接将网囊部拉出水面,打开网囊盖,即可以取出采集到的底埋双壳类生物;再将空网囊放入水中,可继续采集。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取材便利,可以跟现有的各种船舶进行结合。2.集生物采集和清洗于一体。3.较大程度的解放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4.更适合于大规模大面积的采集。5.打破了现有装备在作业时间和作业空间上的瓶颈状态,只要底质合适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深度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犁铧与犁铧板之间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犁铧、犁铧板、滤水罩之间安装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图5的侧视图。图8为本技术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图8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的底埋双壳类生物采集器,包括一犁铧板100,犁铧板 100采用不锈钢板制成,在梨铧板100上间隔开设有两个矩形通槽110。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只开设一个矩形通槽110或三个以上的矩形通槽。在每一矩形通槽110内通过犁铧支架 210安装有一个犁铧220,犁铧220的尖端部向前下方向延伸,犁铧220的尖端部成箭头形4状,箭头形状的箭角为45°。采用这样的箭角能够在比较少的阻力情况下,犁铧220能够翻起更多的底质。犁铧220的最底部与犁铧板100底面的垂直距离为20cm。参见图5至图7,在犁铧板100上焊接有一滤水罩300,犁铧100的后端部向上延伸至该滤水罩300内,这样船舶前进拖曳本技术前进时,混合有所需采集生物的泥沙被犁铧从底层翻到滤水罩内。滤水罩300的前侧面与底面成45°夹角。整个滤水罩300为格栅状,采用实心不锈钢管310焊接而成,实心不锈钢管310的外径为5mm,实心不锈钢管 310间距均为3cm。这样既能保证有足够多的水进入到滤水罩300内对被犁铧220翻上来的底层物质进行充分清洗,又保证所采集的贝类不会穿过滤水罩300。在犁铧板100和滤水罩300的后侧通过绳索等柔性材料捆绑有网体400。参见图 8至图10,整个网体400由网衣410和网囊420缝制而成,其中网衣410的前端通过绳索捆绑在滤水罩300和犁铧板100后侧上。网衣410张开后成方锥筒状,网囊420张开后成方筒状。网衣410和网囊420的网目尺寸均为3cmX3cm,这样可以保证泥沙等结构质量较小的物质被水流冲走,剩下蛤蜊、缢蛏、竹蛏等体积较大、质量较重的底埋双壳类生物;随着本技术的前进,这些底埋双壳类生物被收集进网衣410,最后集中到网囊420部分。在网囊420的后端设置有一网囊盖421,网囊盖421依靠绳索捆绑在网囊420上,网囊盖421的网目尺寸为3cmX3cm。这样直接将网囊420部拉出水面后,打开网囊盖421,即可以取出采集到的底埋双壳类生物。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底埋双壳类生物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犁铧板,在所述梨铧板上设置有至少一通槽;安装在所述通槽内的犁铧,所述犁铧的尖端部向前下方向延伸; 一安装在所述犁铧板上的滤水罩,所述犁铧的后端部向上延伸至所述滤水罩内; 一安装在所述滤水罩和所述犁铧板后侧上的网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埋双壳类生物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犁铧板上间隔开设有两个通槽,每一通槽内通过犁铧支架各安装有一犁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满章守宇赵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