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9284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6 0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料装置,包括:运送部件(10)和底座(20),运送部件(10)竖立成对布置在底座(20)的两侧上方,用于将极板运送至底座(20);运送部件(10)包括轴承(101)、皮带(102)和棘爪(103),皮带(102)上固定有棘爪(103),并用于连接轴承(101);底座(20)包括矩形空盒子(201)、弹簧(202)、底板(203)和推板(204),弹簧(202)固定在底板(203)上,支撑着矩形空盒子(201),弹簧(202)的压缩极限位置有大于一个小于两个极板厚度的间隙,推板(204)将位于间隙中的极板推出。该加料装置靠重力作用运转,可以保证每次只推出一块极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国铅酸蓄电池制造领域,不同班次人员和设备存在制造误差,使得生产出来的铅酸蓄电池极板重量差异大,需要进行重量配组。而大多数厂家是以人工配组法生产,人工配组法生产的配组效率低、误差大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环境。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些称片机的加料装置,是用数条聚氯乙烯(PVC, Polyvinylchloride)圆柱将极板定位在底板上,利用传感器触点及压缩空气用推板将最下面的极板推出,进行称片。但此装置一次只能储存一叠极板,需工人频繁加料,增加了劳动强度,并且推板在推出最下面的极板时还有可能会推出多于一片的极板,不利于称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料装置,该加料装置可以只靠重力作用运转,且该加料装置可以保证每次只推出一块极板。运送部件10和底座20,所述运送部件10竖立成对布置在所述底座20的两侧上方,所述运送部件10用于将极板运送至所述底座20 ;所述运送部件10包括轴承101、皮带 102和棘爪103,所述皮带102用于连接所述轴承101,所述皮带102上固定有用于放置极板的棘爪103 ;所述底座20包括矩形空盒子201、弹簧202、底板203和推板204,所述弹簧 202固定在所述底板203上,用于支撑所述矩形空盒子201,所述弹簧202的压缩极限位置有大于一个小于两个极板厚度的第一间隙,所述推板204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间隙的极板推出。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使用固定有棘爪103的皮带102连接轴承101作为运送部件 10,将极板运送至底座20中的矩形空盒子201,根据皮带102上棘爪103的数量一次可放多叠极板;装置受极板重力作用运转,不需动力即可实现自动补料;极板被运送至矩形空盒子201内,配合底部弹簧202有大于一个小于两个极板厚度的第一间隙,可保证推板204每次只推出一块极板。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加料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技术加料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技术加料装置的左视图;图4为技术加料装置底座的侧面剖视图;图5为技术加料装置底座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料装置,该加料装置可以只靠重力作用运转,且该加料装置可以保证每次只推出一块极板。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加料装置主要包括以下部件运送部件10和底座20,运送部件10包括轴承101、皮带102和棘爪103,底座20 包括矩形空盒子201、弹簧202、底板203和推板204。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加料装置的主要特征及连接关系包括运送部件10竖立成对布置在底座20的两侧上方,并用于将极板运送到底座20 ; 皮带102用来连接轴承101,皮带102上固定有用于放置极板的棘爪103 ;弹簧202固定在底板203上且支撑矩形空盒子201,并且弹簧202的压缩极限位置有大于一个小于两个极板厚度的第一间隙,第一间隙中放置着即将被推板204推出的极板。例如,其中,轴承101可以包括第一轴承1011、第二轴承1012、第三轴承1013和第四轴承1014,其中,第一轴承1011、第二轴承1012、第三轴承1013和第四轴承1014分别安装在所需要加料的极板型号相对应的定位架上,第一轴承1011与第二轴承1012成对称布置在底座20的两侧上方,第三轴承1013位于第一轴承1011下方,且与第一轴承1011在同一竖直线上,第四轴承1014位于第二轴承1012下方,且与第二轴承1012在同一竖直线上。 当然,轴承101还可以包括其他的轴承,比如,还可以包括第五轴承和第六轴承,其中,第五轴承可以位于第一轴承1011和第三轴承1013之间,且与第一轴承1011在同一竖直线上; 第六轴承可以位于第二轴承1012和第四轴承1014之间,且与第二轴承1012在同一竖直线上,以此类推,在此不再赘述。而皮带102则可以包括第一皮带1021和第二皮带1022,第一皮带1021用于连接第一轴承1011和第三轴承1013,第二皮带1022用于连接第二轴承1012和第四轴承1014。 当然,皮带102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皮带,比如,还可以包括第三皮带,其中,第三皮带可以连接第五轴承和第六轴承,由此组成另一运送部件,位于原运送部件20的旁边,该运送部件与原运送部件20共同组成一个新的运送部件,将极板运送至下方的矩形空盒子,此时底座对应的设置为两个矩形空盒子。运送部件与底座的设置方式与运送原理与原来一样,此处不再赘述。这样,该加料装置每次可以运送两叠极板,可以最大化利用加料装置,运送更多的极板。以此类推,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具体的,矩形空盒子201可以位于第三轴承1013与第四轴承1014之间,矩形空盒子201的外侧与第一皮带1021及第二皮带1022的内侧均留有供皮带102顺利通过的第二间隙,矩形空盒子201前方有用于定位极板位置的第一开口 205,矩形空盒子201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供棘爪103顺利通过的开口 206。弹簧202可以安装在矩形空盒子201的底部,弹簧202不超出矩形空盒子201的内边缘,每个边上平行安装两个弹簧,弹簧的长短尺寸可以通过固定的螺丝来调节。由上可知,该加料装置使用固定有棘爪103的皮带102连接轴承101作为运送部件10将极板运送至底座20中的矩形空盒子201,根据皮带102上棘爪103的数量一次可放多叠极板;装置受极板重力作用运转,不需动力即可实现自动补料;极板被运送至矩形空盒子201内,配合底部弹簧202有大于一个极板厚度且小于两个极板厚度的第一间隙,可保证推板204每次只推出一块极板。根据前面所描述的加料装置,以下将举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加料装置中各部件的位置分布如下该加料装置主要可以包括运送部件10和底座20,运送部件10竖立成对布置在底座20的两侧上方,并用于将极板运送到底座20。其中,运送部件10包括第一轴承1011、第二轴承1012、第三轴承1013和第四轴承1014、第一皮带1021、第二皮带1022和棘爪103, 底座20包括矩形空盒子201、弹簧202、底板203和推板204。底座20具体位置分布为底板203上面固定有弹簧202,弹簧202支撑着矩形空盒子201。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矩形空盒子201是四边有一定的厚度,中间是完全镂空的一个盒子,四边的厚度均约为1cm,也可做得厚一些,但要保证矩形空盒子201的内尺寸大于极板的尺寸,弹簧202正好安装在矩形空盒子201的底部边上,一共有四个弹簧,每个边上平行安装两个弹簧,使得四个弹簧位于矩形空盒子201的四个角落,以更好的支撑矩形空盒子201,并且,弹簧必须不能超出矩形空盒子201的内边缘,这样弹簧就不会阻碍极板的下落,才能保证极板可以顺利落入矩形空盒子201底部。另外,弹簧202的压缩极限位置有大于一个小于两个极板厚度的第一间隙,由于极板位于矩形空盒子201的区域里,加上底部有大于一个小于两个极板厚度的第一间隙,可以保证推板204推出极板时每次只推出一片极板。另外,弹簧202的长短尺寸可以通过固定的螺丝来调节,所以可以根据需要加料的极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圣泉陈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天地龙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