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壳体内腔二次塑性成形的液压胀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91966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6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壳体内腔二次塑性成形的液压胀管装置,其特征是:由外壳、工作台、液压缸、外涨片胀管和内八棱锥圆轴构成,所述工作台与外壳固接,所述工作台下表面与液压缸前法兰固接,工作台上表面通过法兰固定盘与置于壳体型材内腔的外涨片胀管固接,所述外涨片胀管内腔贯穿有内八棱锥圆轴,所述内八棱锥圆轴下端通过连接螺套与液压缸活塞连接。有益效果:通过挤压壳体内腔的液压胀形装置,可实现壳体内腔二次塑性成形并修正在挤压状态形成的内径及形位尺寸,包括同轴度、圆柱度等;铝合金材料经二次塑性成形过程引入应变,将对人工时效处理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增益,以及过剩Si型冶金组织均利于电机壳体精确加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机壳体成形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壳体内腔二次塑性成形的液压胀管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电机壳体的设计和市场开发正在向铝合金材料转变。6063铝合金以其中等强度、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良好的抛光性、良好的阳极氧化着色性及良好的涂漆性能,在电机壳体结构材料中得到了应用。由于铝合金机壳为了满足电机运行的功能需求,对挤压壳体内径的精度及控制方法要求很高,例如同轴度、圆柱度的偏差要求;而这些控制精度的要求对于传统挤压工艺方法又难以达到。因此又影响了采用6063铝合金挤压电机壳体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机壳体内腔二次塑性成形的液压胀管装置,在电机壳体一次挤压成形的基础上,实现壳体内腔二次塑性成形,即可修正并保证电机壳体在挤压状态后形成的内径及形位尺寸。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壳体内腔二次塑性成形的液压胀管装置,其特征是由外壳、工作台、液压缸、外涨片胀管和内八棱锥圆轴构成, 所述工作台与外壳固接,所述工作台下表面与液压缸前法兰固接,工作台上表面通过法兰固定盘与置于壳体型材内腔的外涨片胀管固接,所述外涨片胀管内腔贯穿有内八棱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国占昌胡建华张双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锐新昌轻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