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型水处理内压微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8966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微孔滤管为介质的管道型水处理内压微滤装置,它包括外壳体、源水进口、源水出口和清水出口,外壳体由分隔板隔成前、后布水室和中部的过滤室三部分,过滤室中水平设置微孔滤管通前、后布水室。本微滤装置将过滤和冲洗过程合二为一,结构简单,处理水质好,占地面积少,运行成本低。(*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孔滤管为介质的管道型水处理内压微滤装置。在现有水处理技术中,常规水处理流程大都设置沉淀(澄清)池及过滤池,通过投加混凝剂及消毒剂完成水的净化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沉淀(澄清)池需定时排泥,过滤池则需定时及冲洗,以保持良好的沉淀及过滤效果。这种传统的水处理装置的缺点在于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长,总投资及运行成本高,实现自动化运行困难,而且设备不能移动,无法实现工厂化的批量生产。近年来,国内也有采用微孔滤管的水处理装置问世,例如中国专利90207685“一种新型精细水质过滤器”,它是由多根竖排的微孔烧结复合滤管为滤芯,管盒的集水腔以排液管与集水输出管连通,运用反吹方式清洗。上述结构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处理质量,但仍存在如下缺点1.由于进入过滤器的水只有一出口即集水出口,所有的水经过微孔滤管过滤后,必将留下大量杂质,为维持过滤器正常运行,需频繁地进行反冲洗,它所采用的反吹清洗方式,需配以空压机、气罐等设备,过滤间断运行,能耗大、费用高。2.采用立式安装,连接管路复杂,切换阀门多。若延伸至工业给水及污水处理,投资大、自动化运行困难,最终导致单位占地面积产水量少。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在过滤过程中自动同时清洗,水平安装的管道型水处理内压微滤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管道型水处理内压微滤装置,包括外壳体、源水进口、清水出口、源水出口,外壳体内设有前、后布水室和中部的过滤室,它们之间由分隔板隔断,前、后布水室分别设源水进口和源水出口,过滤室设清水出口;过滤室中水平设置微孔滤管,微孔滤管两端固定在分隔板上,导通前后布水室。微孔滤管至少设两根。与现有微滤水处理设备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勿需进行频繁的高压气、水联合反冲洗以维持正常的过滤过程,过滤不需间断运行,处理水质好,浊度低于0.5NTV,节省能量且费用低。本技术在后布水室设源水出口,使水流进入过滤室时,一部分水因水压作用由微孔滤管内流向外过滤,另一部分则经微孔滤管冲刷内表面的杂质后流向后布水室,再经源水出口流出,这样对被处理水的过滤与对微孔滤管冲洗合二为一,利用水流流体的剪切力作用,大大减少过滤杂质在微孔滤管内表面的沉积,从而极大地延长正常过滤时间,在一定的水处理条件以及选用的过滤参数恰当时,此一正常过滤周期可长达数年以上。2.本技术安装工位为水平式,结构简单,极大地提高了单位占地面积的产水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微孔滤管截面放大图。图中1.外壳体2.微孔滤管3.分隔板4.前布水室5.后布水室6.过滤室7.源水进口8.源水出口9.清水出口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过滤器外壳体1的内部,分隔板3及固定在分隔板3上的一组水平微孔过滤管2将过滤器内腔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前布水室4与后布水室5两个部分是通过微孔滤管2而相互连通的,第三个部分则为过滤室6。前、后布水室4、5分别设源水进口7和源水出口8,过滤室6设清水出口9。如图2所示,本技术采用特制的微孔滤管作过滤元件,滤管管壁的微细滤孔是由材质结构在设定的生产工艺中形成的。采用一级或两级微滤的工艺流程乃是根据被处理水质和需求水质之不同要求,并选用相应孔径的微孔滤管,它可以有效地过滤泥砂、悬浮物以及细菌等。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来实现的装置在系统和管道上的过滤器,可通过水泵(高位水池、箱)向过滤器供水,水流通过前布水室4、分隔板3,进入微孔滤管2的内壁,利用水的渗透压力,通过滤管管壁进行过滤,水中各种微细杂质则被管壁的微细小孔所截住,进入管壁弯弯曲曲多孔的立体网状孔道可以“卡”住部分杂质,附在管壁上的微细杂质则同时形成滤膜,可用作进一步筛滤,凝聚及吸附水中的更细小杂质。这样清水源源不断地通过管壁进入到过滤室6,再通过管道系统汇流至清水池或水箱,而大量较粗的杂质则沉积于滤管内表面,不断地被流向布水室的水流带走。对于非正常的过滤条件下,诸如源水水质较多与较长时间地超出允许处理范围,水质变化较大时,本技术可以方便地拆卸,暴露微孔滤管,然后可用清水冲洗或刷洗,而对于连结在系统上的过滤管群体则可方便地进行短暂时间的低压水及冲洗。长时间的使用之后,本技术也允许采用特殊配置的无害清洗剂对微孔滤管进行为时不长的再生。在应用本技术处理城市自来水时,在规定的浊度小于3NTV时,为求得小于0.5NTV(甚至小于0.2NTV)的洁净水时,这一水洗与再生的周期可长达数年以上。上述过滤器的多个组合则可适应不同处理水量的水处理厂。它十分适合于水处理的挖潜增容以及国内众多的低温、低浊水处理。如果配用高效的予处理设备,则本技术可以适应一切生活、工业给水及污水处理。此外,本技术还可用作高纯水处理的予处理。权利要求1.管道型水处理内压微滤装置,包括设有源水进口(7)、清水出口(9)的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与外壳体(1)的源水进口(7)相对的另一端设源水出口(8),外壳体(1)内设有前、后布水室(4、5)和中部的过滤室(6),它们之间由隔板(3)隔断,前、后布水室(4、5)分别通源水进口(7)和源水出口(8),过滤室(6)通清水出口(9);过滤室(6)中设水平的微孔滤管(2),微孔滤管(2)两端固定在隔板(3)上并连通前、后布水室(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型水处理内压微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孔滤管(2)至少设两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微孔滤管为介质的管道型水处理内压微滤装置,它包括外壳体、源水进口、源水出口和清水出口,外壳体由分隔板隔成前、后布水室和中部的过滤室三部分,过滤室中水平设置微孔滤管通前、后布水室。本微滤装置将过滤和冲洗过程合二为一,结构简单,处理水质好,占地面积少,运行成本低。文档编号B01D29/31GK2348908SQ9821951公开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14日专利技术者张大川 申请人:张大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管道型水处理内压微滤装置,包括设有源水进口(7)、清水出口(9)的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与外壳体(1)的源水进口(7)相对的另一端设源水出口(8),外壳体(1)内设有前、后布水室(4、5)和中部的过滤室(6),它们之间由隔板(3)隔断,前、后布水室(4、5)分别通源水进口(7)和源水出口(8),过滤室(6)通清水出口(9);过滤室(6)中设水平的微孔滤管(2),微孔滤管(2)两端固定在隔板(3)上并连通前、后布水室(4、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永新双益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