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射紫外线的光源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86018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0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射紫外线的光源管,包括电极、管脚、密封玻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表面附着有氧化层,电极与管脚连接,所述电极为四根,同一侧两电极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28-0.32毫米,所述两根电极构成“U”形弧状,两根“U”形弧状电极相向布置,所述密封玻壳内压强为25.5毫米汞柱。本实用新通过调节同一侧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以及控制密封玻壳内压强,实现了光源管发射紫外线的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放电二极管,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安全检测领域的用于发射紫外线的光源管
技术介绍
UV是Ultraviolet Rays的缩写,即紫外光线。紫外线辐射是一种电磁辐射,它是不可见光,是可见紫色光以外的一段电磁辐射。紫外线的光谱范围为100-380nm,通常按其性质的不同又细分以下几个波段真空紫外线(UV-V),波长为100_200nm短波紫外线(UV-C),波长为200_280nm中波紫外线(UV-B),波长为280-315nm长波紫外线(UV-A),波长为315-380nm可见光(Visiblelight),波长为 400— 760nm紫外光在工业生产、医疗卫生、安全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特别是IXD生产过程中,紫外光固化、紫外光曝光及紫外光清洗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紫外光清洗技术是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光敏氧化作用达到去除黏附在材料表面上的有机物质,经过光清洗后的材料表面可以达到“原子清洁度”。UV光源发射波长为185nm 和2Mnm的光波,具有很高的能量,当这些光子作用到被清洗物体表面时,由于大多数碳氢化合物对185nm波长的紫外光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并在吸收185nm波长的紫外光的能量后分解成离子、游离态原子、受激分子和中子,这就是所谓光敏作用。空气中的氧气分子在吸收了 185nm波长的紫外光后也会产生臭氧和原子氧。臭氧对254nm波长的紫外光同样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臭氧又分解为原子氧和氧气。其中原子氧是极活泼的,在它作用下,物体表面上的碳和碳氢化合物的分解物可化合成可挥发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逸出表面,从而彻底清除了黏附在物体表面上的碳和有机污染物。公开号为CN 2285006,公开日为1998.06. M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家用理疗仪光源管,将电热丝放置在光管内,通电后产生红外光谱,其特征在于设有一个Y形骨架,在Y形骨架的3个凹弧形槽内分别设置有电热丝,将Y形骨架和电热丝设置于光管内, 在光管两端密封有瓷帽,于瓷帽外设有接线柱,在光管外表面涂有涂料。该专利文献产生的主要光谱区范围为3—5 μ m,不能发射紫外线,理疗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光源管不能产生紫外光的缺陷,提供一种通电后用于发射紫外线的光源管。本实用新通过调节同一侧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以及控制密封玻壳内压强,实现了光源管发射紫外线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用于发射紫外线的光源管,包括电极、管脚、密封玻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表面附着有氧化层,电极与管脚连接,所述电极为四根,同一侧两电极之间的直线距离为 0. 28-0. 32毫米,所述两根电极构成“U”形弧状,两根“U”形弧状电极相向布置,所述密封玻壳内压强为25. 5毫米汞柱。所述电极为0. 5mm铁镍合金丝。所述密封玻壳内充有比例为50比1的氖气和氢气。使用时,由于氖气的量影响管子的工作点,氢气的多少影响管子的发生紫外光线的强度。所以选择氖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作为工作气体,且将其比例定为50比1,确保起始工作电压小于160v,紫外光线的波长以245nm为中心值,压强25. 5毫米汞柱。实现了稳定发射紫外线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将同一侧两电极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 28-0. 32毫米,使发射出的紫外线具有很高的能量。二、在电极表面附着氧化层,能够有效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三、将密封玻壳内压强设置为25. 5毫米汞柱,保证紫外线的稳定发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中标记1、电极,2、管脚,3、密封玻壳,4、氧化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用于发射紫外线的光源管,包括电极1、管脚2、密封玻壳3,所述电极1表面附着有氧化层4,电极1与管脚2连接,所述电极1为四根,同一侧两电极1之间的直线距离为 0. 28毫米,所述两根电极1构成“U”形弧状,两根“U”形弧状电极1相向布置,所述密封玻壳3内压强为25. 5毫米汞柱。所述电极1为0.5mm铁镍合金丝。所述密封玻壳3内充有比例为50比1的氖气和氢气。实施例2用于发射紫外线的光源管,包括电极1、管脚2、密封玻壳3,所述电极1表面附着有氧化层4,电极1与管脚2连接,所述电极1为四根,同一侧两电极1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 3 毫米,所述两根电极1构成“U”形弧状,两根“U”形弧状电极1相向布置,所述密封玻壳3 内压强为25. 5毫米汞柱。所述电极1为0.5mm铁镍合金丝。所述密封玻壳3内充有比例为50比1的氖气和氢气。实施例3用于发射紫外线的光源管,包括电极1、管脚2、密封玻壳3,所述电极1表面附着有氧化层4,电极1与管脚2连接,所述电极1为四根,同一侧两电极1之间的直线距离为 0. 32毫米,所述两根电极1构成“U”形弧状,两根“U”形弧状电极1相向布置,所述密封玻壳3内压强为25. 5毫米汞柱。所述电极1为0.5mm铁镍合金丝。所述密封玻壳3内充有比例为50比1的氖气和氢气。使用时,由于氖气的量影响管子的工作点,氢气的多少影响管子的发生紫外光线的强度。所以选择氖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作为工作气体,且将其比例定为50比1,确保起始工作电压小于160v,紫外光线的波长以245nm为中心值,压强25. 5毫米汞柱。实现了稳定发射紫外线的目的。主要电气参数及工作条件光谱范围190nm ^Onm着火电压彡160V (AC)工作电流0· 5 2. 5mA响应时间彡IOms负载电阻R=IOKΩ 200K Ω工作电压220士15% (AC)工作温度(环境)_20°C +ΙδΟ 平均寿命10000小时长度22士 2mm外径07 士 Imm重量约2g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但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用于发射紫外线的光源管,包括电极(1)、管脚(2)、密封玻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1)表面附着有氧化层(4),电极(1)与管脚(2)连接,所述电极(1)为四根,同一侧两电极(1)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 28-0. 32毫米,所述两根电极(1)构成“U”形弧状,两根“U” 形弧状电极(1)相向布置,所述密封玻壳(3)内压强为25. 5毫米汞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发射紫外线的光源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1)为0.5mm 铁镍合金丝。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射紫外线的光源管,包括电极、管脚、密封玻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表面附着有氧化层,电极与管脚连接,所述电极为四根,同一侧两电极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28-0.32毫米,所述两根电极构成“U”形弧状,两根“U”形弧状电极相向布置,所述密封玻壳内压强为25.5毫米汞柱。本实用新通过调节同一侧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以及控制密封玻壳内压强,实现了光源管发射紫外线的目的。文档编号H01J61/04GK202196747SQ201120347669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6日专利技术者丁继呜 申请人:成都旭光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继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旭光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