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8534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液分离器,具有筒体,筒体的顶端连有上盖,筒体内的上部连有粗分离筒,筒体内在粗分离筒的下方还连有一锥形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当气流到达粗分离筒以下时,在锥形筒的作用下使气流的离心半径变小,使油滴在较小离心力作用下即可到达壁面,分离效果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特别适合于在喷油螺杆压缩机中使用。
技术介绍
喷油螺杆压缩机在使用过程中,其油气分离一般采用两次分离的方法,首先利用机械方法如旋风分离方法进行一次分离,然后再通过特别的分离元件进行二次分离。传统的气液分离器主要由筒体和安装于筒体内的粗分离筒构成,这种气液分离器在使用过程中,当气流到达粗分离筒以下时,由于其离心力越来越小,油滴很难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到达壁面,分离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效果好的气液分离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筒体,筒体的顶端连有上盖,筒体内的上部连有粗分离筒,粗分离筒与筒体之间形成旋风通道,其特征是筒体内在粗分离筒的下方还连有一锥形筒。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当气流到达粗分离筒以下时,在锥形筒的作用下使气流的离心半径变小,使油滴在较小离心力作用下即可到达壁面,分离效果好。本技术既可用于油气之间的分离,也可用于水气之间的分离。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图中1为上盖,2为法兰,3为粗分离筒,4为上法兰,5为筒体,6为支座,7为锥形筒。参照附图,本实施例具有筒体5,筒体5的顶端连有上盖1,底部连有支座6,筒体5内的上部连有粗分离筒3,粗分离筒3与筒体5之间形成旋风通道,筒体5内在粗分离筒3的下方还连有一锥形筒7。权利要求1.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5),筒体(5)的顶端连有上盖(1),筒体(5)内的上部连有粗分离筒(3),粗分离筒(3)与筒体(5)之间形成旋风通道,其特征是筒体(5)内在粗分离筒(3)的下方还连有一锥形筒(7)。专利摘要一种气液分离器,具有筒体,筒体的顶端连有上盖,筒体内的上部连有粗分离筒,筒体内在粗分离筒的下方还连有一锥形筒。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当气流到达粗分离筒以下时,在锥形筒的作用下使气流的离心半径变小,使油滴在较小离心力作用下即可到达壁面,分离效果好。文档编号B01D45/16GK2764467SQ20052008054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4日专利技术者褚晓冬 申请人:山东省潍坊生建机械厂(集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5),筒体(5)的顶端连有上盖(1),筒体(5)内的上部连有粗分离筒(3),粗分离筒(3)与筒体(5)之间形成旋风通道,其特征是筒体(5)内在粗分离筒(3)的下方还连有一锥形筒(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潍坊生建机械厂集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