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康豫专利>正文

一体化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7484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污水净化处理工艺中使用的一体化沉淀池,该一体化沉淀池包括池体和浓缩机,池体的底部设置有积泥区,池体的底部向积泥区倾斜,积泥区内设有排泥管;池体的入水端侧壁上设有沉砂区,沉砂区的底部设有排砂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沉砂池、沉淀和投药的功能于一体,一池起到多池的作用和效果,具有占地面积小、可降低能耗和工程投资的优点,可广泛的应用于城市污水净化处理工程中。(*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城市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尤其是用于去除污水中杂质和悬浮物的一体化沉淀池。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体化沉淀池包括池体和浓缩机,池体的底部设置有积泥区,池体的底部向积泥区倾斜,积泥区内设有排泥管,池体的入水端侧壁上设有沉砂区,沉砂区的底部设有排砂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集沉砂池、沉淀和投药的功能于一体,一池起到多池的作用和效果,占地面积小、降低了能耗和工程投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剖视图。若一体化沉淀池之后的污水处理工艺为生物处理并引入少量剩余活性污泥进入一体化沉淀池沉砂区7,进行曝气。由于活性污泥具一定活性,吸附污水中细小悬浮物(SS)和部份胶体物质,形成易沉淀的较大颗粒,进一步提高了一体化沉淀池的沉淀效果。综上所述,经过一体化沉淀池,污水中SS去除率可达70%,BOD5去除率可达30%。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化沉淀池,包括池体(1)和浓缩机(2),池体(1)的底部(3)设置有积泥区(4),底部(3)向积泥区(4)倾斜,积泥区(4)内设有排泥管(5),其特征在于池体(1)的入水端侧壁(6)上还设有沉砂区(7),沉砂区(7)的底部(8)设有排砂管(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区(7)是设置在入水端侧壁(6)的外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区(7)的底部(8)是向排砂管(9)倾斜的。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区(7)内还设有曝气穿孔管(1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中部靠沉砂区(7)的一侧设有配水墙(1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上部、配水墙(11)与出水端侧壁(12)之间还设有斜管(1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污水净化处理工艺中使用的一体化沉淀池,该一体化沉淀池包括池体和浓缩机,池体的底部设置有积泥区,池体的底部向积泥区倾斜,积泥区内设有排泥管;池体的入水端侧壁上设有沉砂区,沉砂区的底部设有排砂管。本技术集沉砂池、沉淀和投药的功能于一体,一池起到多池的作用和效果,具有占地面积小、可降低能耗和工程投资的优点,可广泛的应用于城市污水净化处理工程中。文档编号B01D21/02GK2535105SQ0222192公开日2003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9日专利技术者蒋康豫 申请人:蒋康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沉淀池,包括池体(1)和浓缩机(2),池体(1)的底部(3)设置有积泥区(4),底部(3)向积泥区(4)倾斜,积泥区(4)内设有排泥管(5),其特征在于:池体(1)的入水端侧壁(6)上还设有沉砂区(7),沉砂区(7)的底部(8)设有排砂管(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康豫
申请(专利权)人:蒋康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