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东升专利>正文

脑室分流管压力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71531 阅读:3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18:21
一种用于临床治疗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调节分流管压力的医疗器械。它是在分流管经过胸大肌处埋入一个控制阀,将分流管装入控制阀内。控制阀固定于胸大肌。控制阀上面有一个操作杆被保护盖保护,可以防止皮肤长合后限制操作杆的摆动。根据术后复查的影像学表现来机械式摆动操作杆,使操作杆下端的椭球形体压迫分流管使分流管内压升高来调整分流管内压,分流管内压范围可以从完全开放到完全关闭。该分流管压力控制阀操作简单,随时随地就可以操作,不受外界磁力影响,管内压力变化范围宽泛,可用于各种分流手术中。如摘要附图所示,控制阀内有隧道允许分流管通过,外有操作杆可以调节管内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的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治疗脑积水用的脑室分流管压力调控阀门,该阀门不仅可以机械式的随意调控分流管内压,而且不受磁力场影响, 不受磁共振检查的限制。
技术介绍
自Kausch首次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V_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以来已近百年。 V-P分流术用于治疗脑积水为许多患者解决了病痛并挽救了不少生命,分流装置的不断完善以及分流技术的不断改进伴随着分流术发展的始终,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分流术的并发症。尽管如此,各式各样地分流故障还是陆续出现,使之成为脑积水治疗中最大的障碍。有学者回顾分流术的50年历史时指出,分流术1年失败率为40%,2年失败率达50%, 其中分流过度就是非常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果分流管内压过低而没有及时调压,就容易引发分流过度,分流过度易引起硬膜下血肿、低颅压综合症或脑室裂隙综合症,如果症状严重,常需要再次手术拔出分流管或者结扎分流管,待颅内情况好转后再次手术放置或松解分流管,如果这样,一位患者可能需要经历3次甚至更多次的手术,不仅给患者心身造成痛苦,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手术风险。为了防止分流过度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临床上已专利技术了各种各样的可调压分流管,其压力阀门可根据术后复查的影像学表现逐渐调压, 但因为现有的调压阀门多与磁力有关,会受到磁共振检查的影响,另外每次调节阀门压力都需要厂家携带特定的仪器进行调压,如果术后突发分流过度,或患者出院后发生分流过度,那么调压将非常不便。如果分流术后发生分流过度,导致硬膜下出血、低颅压综合症或脑室裂隙综合症等情况,常需要暂时关闭分流管,而现有的可调压阀门不能达到这一目的。 另外,现在临床上较常使用的分流管装置多是国外进口,价格较贵,这也为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从而也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分流管容易分流过度、调压阀门易受磁力影响、调压不方便等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脑室分流管压力控制阀。该分流管压力控制阀是机械式操作,不受磁力的影响,根据需要随时随处都可以调节分流管内压力,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关闭分流管。该分流管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操作方便,可以达到临床脑积水分流术后压力控制的各种要求, 降低了医疗成本,也避免了再次手术的风险,提高了分流手术的成功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脑室分流管压力控制阀是一个 2cmX2cmX0. 5cm的立方体,偏一侧有一个平行于侧壁的隧道,内径较分流管管径稍大,隧道与一侧壁相通,分流管可以通过侧壁装入隧道内,侧壁内有一卡槽,当分流管装入管道内时,卡槽内嵌入卡片,分流管即被卡死无法移出。隧道另一侧是一个旋钮,旋钮下端是一个不规则椭球形体,可以随旋钮转动而堵塞隧道,隧道、不规则椭球形体均在立方体内部;旋钮上端在立方体外连接一个操作杆,操作杆、旋钮、椭球形体连为一体,操作杆可以通过带动旋钮来带动椭球形体旋转90°,操作杆外面安装一个保护盖,操作杆可以在保护盖和立方体上面之间来回旋转。保护盖上端标记有2个稍突起的刻度标记,其值是指30°、6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脑室分流管从头部经皮下隧道入腹腔后,在胸部将控制阀埋入皮下固定于胸大肌处,将分流管装入控制阀内,旋转上面的操作杆使内部的不规则椭球形体旋转压迫分流管,可使分流管内压增高,从而调整分流管内压。因操作杆有保护盖保护,即使皮肤长合也不易防碍操作杆的摆动。另外,旋钮因有磨沙面接触,可增加摩擦力,旋转后不致于滑脱。保护盖上的刻度线标识有30°、60°,表示的是操作杆的旋转角度,也代表分流管内一定范围的压力值。控制阔因为是机械式操作,不受磁共振等磁力的影响。控制阀压力的调整不需要特殊器械,也不需要厂家调整,只需要了解此设备的医务人员就可以操作。该阀门是硬质塑料制成,与人体无排异反应。该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疗效极佳,不仅可以随时调整阀门压力,又可以不受磁力影响,极大的提高了分流手术成功率,降低了医疗费用,有极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上面视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面视3是本专利技术所带的附件正面视中1.脑室分流管压力控制阀,2.操作杆,3.不规则椭球形体,4.保护盖,5.刻度线,6.固定孔,7.侧壁口槽,8.卡槽,9.旋钮,10.隧道,11.卡片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图2、图3中,将脑室分流管压力控制阀(1)埋入胸大肌皮下,通过侧壁口槽(7)将分流管装入隧道(10),将卡片(11)镶嵌入卡槽(8)内,分流管即被控制阀固定住。 将控制阀四角的固定孔(6)用丝线缝合在胸大肌可固定控制阀。通过旋转操作杆O),可使控制阀内部的旋钮(9)旋转而带动不规则椭球形体压迫分流管,从而使分流管内部压力增大。控制阀埋入皮下后即使皮肤长合,因有保护盖(4)的保护,操作杆仍能自由活动。用手可以触摸保护盖上的刻度线(5),可以提示操作杆的旋转角度,从而间接提示分流管内压的大小。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节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管管内压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是控制阀是一个 2cmX2cmX0. 5cm的立方体结构,偏一侧有一个平行于侧壁的隧道,隧道一侧与侧壁相通, 另一侧与一个不规则椭球形体紧贴,不规则椭球形体与控制阀表面的操作杆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力控制阀,其特征是操作杆由保护盖保护,保护盖上面标有突起的刻度线。全文摘要一种用于临床治疗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调节分流管压力的医疗器械。它是在分流管经过胸大肌处埋入一个控制阀,将分流管装入控制阀内。控制阀固定于胸大肌。控制阀上面有一个操作杆被保护盖保护,可以防止皮肤长合后限制操作杆的摆动。根据术后复查的影像学表现来机械式摆动操作杆,使操作杆下端的椭球形体压迫分流管使分流管内压升高来调整分流管内压,分流管内压范围可以从完全开放到完全关闭。该分流管压力控制阀操作简单,随时随地就可以操作,不受外界磁力影响,管内压力变化范围宽泛,可用于各种分流手术中。如摘要附图所示,控制阀内有隧道允许分流管通过,外有操作杆可以调节管内压。文档编号A61M39/22GK102397622SQ20101028425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9日专利技术者赵东升, 陈静 申请人:赵东升, 陈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升陈静
申请(专利权)人:赵东升陈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