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耗能隅撑的抗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61983 阅读:3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4 0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强钢框架抗震性能的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耗能隅撑的抗震结构。它包括框架梁、框架柱,其框架梁和框架柱的节点位置设有耗能隅撑板;该耗能隅撑板与框架梁和框架柱接触面分别通过连接板相固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框架结构空间灵活布置,有利于填充墙的布置与施工。在无地震或多遇地震作用下,耗能隅撑可起到一般隅撑的作用,保护节点;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柱相对转动过大时,耗能隅撑的耗能板屈服,通过不断地受拉和受压屈服,不断地吸能耗能,又不会使其对梁柱的支撑作用和对节点的保护作用丧失,从而保护节点安全,不致形成节点破坏,减小地震震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强钢框架抗震性能的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耗能隅撑的抗震结构。属于多层和高层建筑技术这一

技术介绍
目前,多高层框架结构在进行抗震设计时,为了保证整体结构的安全,一般都采用 “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以保证在中遇或罕遇地震作用下,梁、柱等主要抗侧力构件进入屈服状态时,连接这些构件的节点不首先发生破坏。一旦连接节点发生破坏,结构构件再强也不能发挥作用。遵循“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不但可以保护梁、柱等主要抗侧力构件,也能通过这些抗侧力构件的塑性循环耗能,减小整体结构的地震作用。另外,传统的设计和分析将框架的梁柱节点分为刚性连接、铰接连接或者半刚性连接三种连接形式。通常情况下,抵抗侧力的框架和梁、柱抗弯连接,均采用刚性连接的节点连接方案。虽然理论上刚性连接的节点梁柱间没有相对转动,但是实际在受力过程中,梁柱之间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相对转角。铰接连接和半刚性连接节点,在理论上认为其梁柱之间有相对的转动。梁柱相对转动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发生节点破坏,无法抵抗地震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成本低,不会对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连光齐政许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