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浅层雨水调蓄结构的雨水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260015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3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浅层雨水调蓄结构的雨水排水系统,至少包括上游检查井、下游检查井,以及贯通的主管道;在上游检查井与下游检查井之间并联设置有浅层雨水调蓄结构;上游检查井内还设置有溢流堰以形成溢流区,溢流堰的堰顶与上游检查井的进水管管内顶齐平,浅层雨水调蓄结构的进水管与溢流区连通,出水管与下游检查井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雨水排水系统,由于设置了浅层雨水调蓄结构,当降雨强度超过雨水排水系统原有的设计标准时,超标的雨水在上游检查井内通过溢流堰溢流至浅层调蓄结构中,再缓慢排至下游检查井。本发明专利技术显著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了雨水排水系统的防汛标准,或储存超过标准的暴雨量,降低了上游地区产生内涝积水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洪
,尤其涉及一种带浅层雨水调蓄结构的雨水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区域的扩大及城市化地区建设开发强度的增加,近年来城市化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发生变化,导致暴雨产生的频次与强度逐年增加,城市防汛面临愈来愈严峻的挑战。在此情况下,进一步降低雨洪灾害,维护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正常稳定地运行,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雨洪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城市雨水管网系统总是基于一定的设计暴雨重现期进行设计的,在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事件不会产生内涝问题,但高于设计标准的降雨事件就可能引发内涝,产生积水。因此,理论上,按照最大降雨强度来设计雨水管网系统可以彻底避免内涝灾害。但是,高强度的降雨一般历时较短,这意味着地面径流大流量的历时也较短,且出现的频次也不高。因此,由于最大降雨强度的这种不确定性及小概率特性,在实际情况中按照最大降雨强度来设计雨水管网系统既不现实也不经济。我国现有的雨水排水系统一般由雨水口、雨水管道、泵站(泵排系统有,自排系统无)组成。部分地区在合流制排水系统(雨水管网为其一部分)的末端设有调蓄池,但该调蓄池的作用主要是消减雨水排放至江河时的污染问题,而非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龙张善发李兵徐连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