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盒及其电连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5723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3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太阳能模块的接线盒及其电连接机构,接线盒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开口,用以由该开口导入多个导线;以及一电连接机构,设置于壳体的一容置槽内。其中电连接机构包括多个导线连接装置,分别设置于壳体的一内表面上,用以连接多个导线;以及一电流路径安排模块,可拆卸地与导线连接装置连接,并具有一载具、多个电力传输组件及多个电子组件,其中电力传输组件与电子组件设置于载具的一表面上,且每一该电子组件连接至两相邻的电力传输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接线盒其结构简单、具成本效益、耐用性足够对抗各种环境变量,且更易于安装及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线盒及其电连接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太阳能或光伏模块的接线盒及其电连接机构。
技术介绍
由于光伏太阳能具有许多的优点,而使其成为现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再生能源之一。基本上,光伏太阳能是可自由免费取得的,它不需要燃料,不会产生废弃物或污染, 且其使用的太阳能产生器仅需花费微力维持,不需特别管理即可以低运作成本持续使用20 至30年。另一方面,太阳能产生器亦可轻易地配设于一般家庭、学校或营业场所中,且在其配设组装设备的地点上并不需要再特别的处理建构或额外的占地面积,其功能运作安全且安静。而在偏远地区更可简便地借由建构所需大小的系统来生产自有供应电力。一般而言,借由太阳光产生电力能源的太阳能或太阳光电模块具有多个太阳能或光伏电池。而在太阳能模块内的太阳能电池则通常通过薄型传导带(亦称导线)而彼此连接。这些薄型传导带由太阳能模块中背离太阳的背面导出。而该薄型传导带几乎都是由铜箔所制成且由太阳能模块(如太阳能面板)的背面延伸出。此类可弯曲的薄型传导带极其敏感且不易于导接。因此,遂而有一种接线盒被应用于太阳能模块中,使得该等薄型传导带能以手工方式与接线盒的电性端子连接。另一方面,该接线盒亦可谓一太阳能或光伏系统的整合部件,因该接线盒可提供各太阳能模块(如太阳能面板)中太阳能电池间的电性连接,以及太阳能模块与其他系统组件(如直流/交流转换器)间的电性连接。一般而言,接线盒设置于太阳能面板的背面,且其内部具有电连接机构用以与太阳能模块的薄型传导带导接,并将太阳能模块产生的电流传送至外部。没有了接线盒,太阳能模块将无法适切地运作。一般而言,多个太阳能模块会串联操作,其中一被称为旁路二极管的组件以反向并联(anti-parallel)的方式连接至每一太阳能模块。该旁路二极管设置于接线盒内,固定且连接至接线盒内的电连接机构。当一太阳能模块被遮蔽或因缺陷无法产生电力时,若没有了旁路二极管,此一太阳能模块将降低整体串联太阳能模块的输出电源,甚而遭受损害。这是因为若在太阳能模块的太阳能电池群组内的一太阳能电池被部分遮蔽时,此一被遮蔽的太阳能电池会成为一阻断二极管或该太阳能电池群组电路的电阻。这将可能导致该被遮蔽的太阳能电池损害,以及太阳能模块的整体太阳能电池群组无法再提供电力。然而前述的状况可借由将一旁路二极管导入接线盒而避免,这是因为其电流可持续地流经该旁路二极管。换句话说,该旁路二极管是以一反向并联(anti-parallel)的方式对应连接至太阳能电池群组,且具有将流经太阳能模块的电流导引通过仅提供低功率的太阳能电池群组。亦即该太阳能模块的太阳能电池群组各端子皆因该旁路二极管而呈现短路状态,而其他太阳能电池群组则由此旁路传输电流。借此,该被遮蔽的太阳能电池群组便不再对太阳能模块的整体效能做出贡献,但整体流经太阳能面板的电流在本质上可顺利传输,且对各别太阳能电池的损害亦可避免。然而,由于机械性构成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对于薄型传导带与旁路二极管的构成, 使得在建构接线盒时会有一些困难产生。此外,由于手工连接、组装及安装薄型传导带,以及安装接线盒内电连接机构与旁路二极管等工艺均使其生产成本过高且耗费人力。因此到目前为止,传统的接线盒在组装上均属复杂难以实施;且安装该接线盒亦极其费工。且传统的接线盒并无法提供具可靠度的电性连接;而接线盒的耐用性亦不佳。因此,有鉴于现有技术的限制与缺失,有必要提出一种接线盒及其电连接机构,其结构简单、具成本效益、耐用性足够对抗各种环境变量,且更易于安装及维护,进而可在太阳能或光伏系统组件间维持一高质量及可靠的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接线盒,其电连接机构具有一电流路径安排模块,可轻易地组装、固定并替换旁路二极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应用于太阳能模块的接线盒,其结构简单、具成本效益、耐用性足够对抗各种环境变量,且更易于安装及维护。本专利技术尚有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应用于太阳能模块的接线盒,可用于太阳能或光伏系统组件间,并维持一高质量及高可靠性的电性连接。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态样为提供一接线盒,包含一壳体,具有一开口,用以由该开口导入多个导线;以及一电连接机构,设置于壳体的一容置槽内。电连接机构更包含多个导线连接装置,分别设置于壳体的一内表面上,用以连接多个导线;以及一电流路径安排模块,可拆卸地与导线连接装置连接,并具有一载具、多个电力传输组件及多个电子组件,其中电力传输组件与电子组件设置于载具的一表面上,且每一该电子组件连接至两相邻的电力传输组件。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应用于太阳能模块接线盒的电连接机构,包含多个导线连接装置,用以结构及电性地连接太阳能模块的多个导线;以及一电流路径安排模块,可拆卸地与导线连接装置连接,并具有一载具、多个电力传输组件及多个电子组件,其中电力传输组件与电子组件设置于载具的一表面上,该电力传输组件分别连接至导线连接装置,且电子组件连接至电力传输组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接线盒其结构简单、具成本效益、耐用性足够对抗各种环境变量,且更易于安装及维护。再者,本专利技术接线盒所具有的电流路径安排模块,可轻易地组装、固定并替换其旁路二极管。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接线盒可用于太阳能或光伏系统组件间,并维持一高质量及高可靠性的电性连接。附图说明图1揭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应用于太阳能模块的接线盒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揭示图1中接线盒的电连接机构示意图。图3A及图:3B分别揭示图2中该电连接机构的电流路径安排模块的前视图与后视图。图4A及图4B分别揭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具电流路径安排模块的电连接机构结构前视图与后视图。图4C揭示图4A及图4B中电子组件与电力传输组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A揭示本专利技术如图1中接线盒的另一电连接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B揭示图5A中电连接机构的电流路径安排模块结构示意图。图5C揭示图5A及图5B中电子组件与电力传输组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A揭示本专利技术如图1中接线盒的再一电连接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B揭示图6A中电连接机构的电流路径安排模块结构示意图。图7A揭示本专利技术如图1中接线盒的又一电连接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B揭示图7A中电连接机构的电流路径安排模块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 接线盒10 壳体101 基座IOla:开口IOlb:固定组件102 上盖103:容置槽11:电连接机构12 导线连接装置121 端子连接部13:电流路径安排模块131 载具132:电力传输组件133 第一连接垫134 第二连接垫14 电子组件14a、14b、14c 旁路二极管15:电流路径安排模块150:电力传输组件150a、150b、150c、150d 导电轨151 主体部1511 第一侧壁1512 第二侧壁1513 滑动槽1513a:导引段1513b 弧形段1513c:基底段1514 第一连接垫1515 第二连接垫1516 啮合组件152 弹性组件152a、15 :支臂152c 连接部153 载具16 电子组件16a、16b、16c 旁路二极管161 端子17:电流路径安排模块170:电力传输组件170a、170b、170c、170d 导电轨1701 主体部1702 啮合组件1703 第一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彦奇游承谕黄金柱陈智仁黄仁德张永裕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