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05350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太阳能接线盒,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座、第二导线固定座、第三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均包括一平滑部及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一固定部主体、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所述平滑部向斜上方弯折形成所述固定部主体,所述固定部主体的两侧分别向上方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主体上设有两件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两个缺口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缺口处,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部主体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设有一导线固定座,其可以更好地固定导线,加强散热的同时,双可以将导线排布更好,利于其散热。(*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接线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接线盒。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是具有旁路保护的直流电流汇线盒,众所周知,为适应各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不同功率要求,太阳能组件所采用的接线盒型号也多种多样,这样就造成了由于型号需求不一致,组件配置必须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才能将不同规格太阳能光伏接线盒组合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产的上述缺点。 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接线盒,上盖、底座、压合块、第一导线固定座、第二导线固定座、第三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线固定座及所述第三导线固定座的的两边,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座、第二导线固定座、第三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均包括一平滑部及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一固定部主体、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所述平滑部向斜上方弯折形成所述固定部主体,所述固定部主体的两侧分别向上方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主体上设有两件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两个缺口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缺口处,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部主体平行,所述第二固定部上与所述缺口匹配处分别设有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还包括一导线槽,所述导线槽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固定部主体连接。 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通孔的上方。 所述压合块采用双排吊桥式结构,压合块上端设置有一组双面熔接线,上盖和底座上端面封合,在上盖端面和底座的上端面均分布有一组波浪形加强筋,压合板和底座下端面焊接。 还包括第一导辊、第二导辊和第三导辊,所述导辊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导辊两端的固定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座和第二导线固定座的所述缺口和固定槽上,所述第二导辊两端的固定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线固定座和第三导线固定座的所述缺口和固定槽上,所述第三导辊两端的固定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三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的所述缺口和固定槽上。 本技术由于设有一导线固定座,其可以更好地固定导线,加强散热的同时,双可以将导线排布更好,利于其散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导线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接线盒,包括:上盖1、底座2和压合块3,压合块3采用双排吊桥式结构,压合块3上端设置有一组双面熔接线31,上盖1和底座2上端面封合,在上盖1端面和底座2的上端面均分布有一组波浪形加强筋,压合板1和底座2下端面焊接。 上盖1端面的波浪形加强筋与底座2的上端面的波浪形加强筋接头对接。加强筋4凸设在上盖1端面与底座2上端面,散热面积增加,提高了散热效率。 底座2包括接线端口 21,压合块3嵌入在接线端口 21内,焊接牢固,提高了接线端口的强度。 本技术还包括一第一导线固定座45、第二导线固定座46、第三导线固定座47和第四导线固定座48,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线固定座及所述第三导线固定座的的两边,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座、第二导线固定座、第三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均,所述导线固定座包括一平滑部41及一固定部42,所述固定部包括一固定部主体421、一第一固定部422及一第二固定部423,所述平滑部向斜上方弯折形成所述固定部主体,所述固定部主体的两侧分别向上方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主体上设有两件通孔4211,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两个缺口 4221及固定件4222,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缺口处,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部主体平行,所述第二固定部上与所述缺口匹配处分别设有一固定槽4231 ;第一导线固定座45和第四导线固定座48还包括一导线槽43,所述导线槽通过一连接件44与所述固定部主体连接。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通孔的上方。 本技术接线盒中上盖1扣接于底座2上端面,压合块3上的一组双面熔接线31采用超声波焊接于底座2下端面的接线端口 21,上盖1与底座2的连接可以放置在底座和其它元件连接之后再进行扣接,也可以先扣接,当底座内部零件发生故障,也可以先把上盖打开检测故障。压合块3首先与底座2下端面的接线端口 21连接,然后接线管插入接线端口的孔内即可。 本技术还包括第一导辊51、第二导辊52和第三导辊53,所述导辊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导辊两端的固定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座和第二导线固定座的所述缺口和固定槽上,所述第二导辊两端的固定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线固定座和第三导线固定座的所述缺口和固定槽上,所述第三导辊两端的固定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三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的所述缺口和固定槽上。 本技术中的第一导辊和第三导辊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所述第二导辊与第一导辊和第三导辊不处于同一条线上。 本技术接线盒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接线盒突破原有接线盒整体上表面为光面的结构,在接线盒的整体表面上增加波浪形加强筋,一方面盒体的外壳结构强度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散热。压合块表面上增加的双面熔接线与底座的接线端口焊接固定,同样增强了接线端口的连接强度。本技术由于设有一导线固定座和导辊,其可以更好地固定导线,加强散热的同时,又可以将导线排布更好,利于其散热,通过导辊可以使热量更易散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其特征在于,上盖、底座、压合块、第一导线固定座、第二导线固定座、第三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线固定座及所述第三导线固定座的的两边,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座、第二导线固定座、第三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均包括一平滑部及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一固定部主体、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所述平滑部向斜上方弯折形成所述固定部主体,所述固定部主体的两侧分别向上方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主体上设有两件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两个缺口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缺口处,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部主体平行,所述第二固定部上与所述缺口匹配处分别设有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还包括一导线槽,所述导线槽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固定部主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其特征在于,上盖、底座、压合块、第一导线固定座、第二导线固定座、第三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线固定座及所述第三导线固定座的的两边,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座、第二导线固定座、第三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均包括一平滑部及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一固定部主体、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所述平滑部向斜上方弯折形成所述固定部主体,所述固定部主体的两侧分别向上方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主体上设有两件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两个缺口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缺口处,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部主体平行,所述第二固定部上与所述缺口匹配处分别设有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座和第四导线固定座还包括一导线槽,所述导线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凌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尚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