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浆分离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5528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2 02:40
一种泥浆分离处理装置,包括:一架体;一动力源,装置于架体上,其具有一第一传动件及一第二传动件,以提供正反双向转动的动力;一外转件;具有一转筒及一外套管,且转筒与外套管连接成一体,横向枢设于架体上,转筒为一前后端闭合的中空柱体,后段为一缩口;外套管与动力源连接,并承受动力源一特定方向驱动力而转动;一内转件,枢设于架体上,其具有一转子及一内套管,且转子与内套管连接成一体;转子同轴向地置于转筒内,其外径壁设有一组呈螺旋状的叶片,转子前段内设有一流道,流道内壁设有数个出水孔,内套管一端与该动力源连接,以承受动力源另一反向的驱动力而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连续性泥水分离作业,且分离速度快、分离效果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源提供内、外转件正反双向转动,达到水分与固态物分离更快速、分离效果更好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泥浆分离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社会越进步,经济越繁荣,其家庭与工厂产生的污水量越多,早期只强调经济发展的年代,默许直接将污水排放至大海;但今天,全球都在重视环保,污水必须处理后再排放, 应是文明国家的基本要件;而污水处理的第一个步骤,是先将污泥从污水中分离移除,因此泥水分离装置乃应运而生。一种现有泥水分离装置,例如公告第M347216号「泥水分离器」,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是借由一滤网30承接来自一污泥水进水管道40的污泥水,以借该滤网30的过滤将污泥水分离为废水与污泥,并借重力的牵引加以引流集中分别于该排水管道50与该污泥排放管道 60来排放;但是,该滤网30并未附加任何动力,要达到分离废水与污泥的功能,只依其污泥水进入该装置的压力及其重力;因此,该装置具有过滤速度慢,过滤效果不佳的缺点。又,另一种机构,例如公告第M351102号「泥水分离装置」,如图2所示;其泥水是由一高速转动且呈倾斜状态的筛筒30 —端的入料口 40进入,借该筛筒30高速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得以分离出泥水中的水分,再借由一穿设在该筛筒30中的慢速转动拨杆20,刮除积存在该筛筒30内壁侧上已被去除水分的泥沙,使受刮除的泥沙由筛筒30的另一端出料口 50向外排放。但是,该装置是在筛筒30内壁面安装透水性的不织布31及具有细小网孔的内筛筒32 以过滤水份后借离心力甩出筛筒30外部,但这些细小网孔有可能阻塞而降低水分分离功能。再者,如瓷业及食品业等工业,在混合原料时常需加水搅拌,当混合物均勻后再将水分离,其使用的设备例如公告第M375543号「滤布走行式压滤机」如图3所示;其动作原理是1.借油压系统10的驱动使数并列的滤板20闭合,而于各滤板20间形成密闭的滤室;2.将待过滤的原液注入滤室,而各滤板20间以滤布走行装置30吊挂有滤布,滤液则穿通过滤布排出,乃于滤室形成脱水的滤饼;3.利用高压水使各滤板20的膜片膨胀挤压滤饼,使滤饼含水率再次降低;4.油压系统10缩回带动以链条连接的各滤板20开启;5.利用滤布的走行使滤饼剥落;6.由清洗喷嘴40配合滤布的走行而清洗滤布。但是,该滤板20开启至完成滤布清洗的期间,原液需停止注入,亦即,将已分离水分的滤饼剥除后,其滤布需清洗,才可进行下一个循环的原液过滤作业,所以该机构为间歇性分离装置。是以,以上三种现有技术,分别具有过滤分离速度慢、过滤网孔易阻塞,及非连续性分离作业其效率不佳的缺点;换言之,若分离装置能改善前述缺点,且兼具污水分离与压滤机功能,则必然可取代多数泥水分离机及压滤机,更广为市场所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泥浆分离处理装置,其可连续性泥水分离作业,且分离速度快、分离效果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泥浆分离处理装置,包含一架体;一动力源,装置于该架体上,其具有一第一传动件及一第二传动件,以提供正反双向转动的动力;一外转件;具有一转筒及一外套管,且该转筒与该外套管连接成一体,横向枢设于该架体上,该转筒为一前后端闭合的中空柱体,后段为一缩口 ;该外套管与该动力源连接, 并承受该动力源一特定方向驱动力而转动;一内转件,枢设于该架体上,其具有一转子及一内套管,且该转子与该内套管连接成一体;该转子同轴向地置于该转筒内,其外径壁设有一组呈螺旋状的叶片,该转子前段内设有一流道,该流道内壁设有数个出水孔,该内套管一端与该动力源连接,以承受该动力源另一反向的驱动力而转动;借此,泥浆自该流道的出水孔流至该转筒内,即承受该叶片及该转筒两个相反方向的旋转力,泥浆因离心力的作用贴于转筒内侧,该叶片转动将泥浆向缩口方向推挤,因缩口被泥浆占满多余水分就朝另一方向排出,达到泥浆中水分与固态分离的状态。前述的泥浆分离处理装置,其中转筒位于远离缩口处的闭合端面设有数个排水孔,以排出分离后的水分至该转筒外部。前述的泥浆分离处理装置,其中进一步将所述排水孔设于一转盘的偏离圆心处, 借由旋转该转盘以变化该排水孔的径向位置,来调整泥浆分离速度及分离的效果。前述的泥浆分离处理装置,其中转筒邻近于缩口设有数个排泥孔,以排出分离后的固态物至该转筒外部。前述的泥浆分离处理装置,其中转筒外部进一步装置一道以上的法兰,以阻绝排出于该转筒外部的水分与固态物混合。前述的泥浆分离处理装置,其中架体更设置一倾斜道及一排水道,借以将分离的水分排出本装置。由于内、外转件采连续性旋转,其泥浆为连续性注入,其水分与固态物亦连续性分离流出;而本技术是以离心力达到分离效果,非采滤网或滤孔过滤,因此无过滤或分离功能阻塞之虞;再者,内、外转件为相反方向的旋转,其被内转件离心力甩出的水分,会随着外转件另一方向的旋转力,加速朝固态物相反方向流出;是以,本装置可以完全达成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可连续性泥水分离作业,且分离速度快、分离效果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泥水分离器示意图。图2是另一种现有泥水分离装置示意图。图3是又一种现有压滤机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主要机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动力源部位放大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流道部位放大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0 架体11前支撑座12后支撑座13 外壳14倾斜道15排水道16固态物排放区20动力源21第一传动件22齿轮组23第二传动件30外转件31 转筒32外套管33 端板34中空柱体35 缩口36 转盘37排水孔38排泥孔39 法兰40内转件41 转子42内套管43前套管44 叶片45 流道46出水孔51第一轴承组52第二轴承组53第三轴承组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4 图7所示,本技术泥浆分离处理装置,其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架体10,具有一前支撑座11、一后支撑座12,及一外壳13,该外壳13主要是用来包覆本技术的回转机构,另外亦作为泥浆分离处理后的排放构件,其具有一倾斜道 14、一排水道15、及一固态物排放区16。一动力源20,装置于该架体10的后端,其具有一第一传动件21、一齿轮组22及一第二传动件23 ;该第一传动件21为一皮带轮,是以一外部马达经由一皮带带动,该第一传动件21内部连接一齿轮组22,经过大小齿轮连结变更转速后,再将动力传递给该第二传动件23,因此该第一传动件21及该第二传动件23具有不同的转速。一外转件30,横向枢设于该架体10上;其具有一转筒31及一外套管32,该转筒31 前端为一端板33,中央为一中空柱体34,后端为一缩口 35,且与该外套管32连接成一体; 该外套管32是以一第一轴承组51枢设于该后支撑座12上,并经由一结合件与该第一传动件21连接,以承受该动力源20 —正向驱动力而转动;该端板33在同一圆周上等角度设置 4个转盘36,每一转盘36在其偏离圆心处设有一排水孔37,且每一转盘36可旋转以变化该排水孔37在端板33上的径向位置,借以调整泥浆分离后其水分排放的速度;该转筒31邻近该缩口 35处以等角度设置4个排泥孔38,借以将泥浆分离后的固态物排至该转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正旭
申请(专利权)人:启铭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