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机中山三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50642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脑针织横机中山三角,中山三角形状为两个等腰梯形叠加,上部梯形的下底比下部梯形的上底长,在连接部分形成两个角,两个角之间有一“∧”形轨道贯通中山三角;“∧”形轨道之下有一“M”形轨道,“M”形轨道下有内凹的第一平面,第一平面两侧各由一个斜面向外过渡至一个与侧边连接的平面;第一平面下为中山三角底座,底座正中有一个三角突起至第一平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去掉大量的电磁铁及电控装置、机械辅助装置,简化了机头的结构,降低了机头的重量,还不会出现三角卡死或不灵活等现象,并使设备的使用更加稳定、更加节能,从根本上降低了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针织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机中山三角
技术介绍
中山三角是电脑针织横机机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产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系统中的中山三角大部分采用上下切换式的工作方式。在编织花型时,中山三角都必须有灵活的辅助机构,并在电磁铁的控制或其它类似的电控装置配合下才可以完成,因此,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最终的整体设计相当复杂,同时也会增加制造成本和安装难度。此外,三角装置在运行的时候,由于毛灰、油污、电控失灵或其它因素,也常会导致此类动作三角工作时不灵敏甚至卡死现象,增加了故障率,造成大量织针的损坏,直接影响用户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电脑针织横机中山三角。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电脑针织横机中山三角形状为两个等腰梯形叠加,上部梯形的下底比下部梯形的上底长,在连接部分形成两个角,两个角之间有一 “ Λ ”形轨道贯通中山三角;“ Λ ”形轨道之下有一 “Μ”形轨道,“Μ”形轨道下有内凹的第一平面,第一平面两侧各由一个斜面向外过渡至一个与侧边连接的平面;第一平面下为中山三角底座,底座正中有一个三角突起至第一平面上。本技术将蝶山与中山导块合并为一体,其中“Λ”行轨道为长针处于编织状态其针脚的走针轨道,“Μ”形轨道为长针处于接针状态时其针脚的走针轨道。本技术在机头向左运行时,可使长针针脚从“Λ”形轨道的一侧进入,并沿 “ Λ,,形轨道上升直至编织的位置,完成动作后沿“ Λ,,形轨道的另一侧下滑直至退出“ Λ,, 形轨道。此外,在机头向左运行时,也可使长针针脚进入“Μ”形轨道,在第一平面以及第一平面上的三角的共同作用下即使长针针脚位置有所偏移,亦能使长针针脚顺利进入“Μ”形轨道。本技术在机头向右运行时,其工作原理与机头向左运行时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去掉大量的电磁铁及电控装置、机械辅助装置, 简化了机头的结构,降低了机头的重量,还不会出现三角卡死或不灵活等现象,并使设备的使用更加稳定、更加节能,从根本上降低了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的编织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中山三角1为上下两块等腰梯形连接形成,两个梯形连接处形成角2,两个角2之间有一“Λ”形轨道贯3通中山三角1,“Λ”行轨道3为长针处于编织状态其针脚的走针轨道;“Λ”形轨道3之下有一“Μ”形轨道4,“Μ”形轨道4为长针处于接针状态时其针脚的走针轨道;“Μ”形轨道4下有内凹的第一平面5,第一平面5的左侧由第一斜面6向外过渡至第二平面7,第二平面7与中山三角1左侧边相连,第一平面5的右侧由第二斜面 8向外过渡至第三平面9,第三平面9与中山三角1右侧边相连;第一平面5下为中山三角底座10,底座正中有一个三角突起11至第一平面上。本技术在机头向左运行时,可使长针针脚从“Λ”形轨道3的一侧进入,并沿 “ Λ,,形轨道3上升直至编织的位置,完成动作后沿“ Λ,,形轨道3的另一侧下滑直至退出 “Λ”形轨道3。此外,在机头向左运行时,也可使长针针脚进入“Μ”形轨道4,在第一平面5以及第一平面5上的三角突起11的共同作用下即使长针针脚位置有所偏移,亦能使长针针脚顺利进入“Μ”形轨道4。本技术在机头向右运行时,其工作原理与机头向左运行时相同。权利要求1.电脑针织横机中山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山三角形状为两个等腰梯形叠加, 上部梯形的下底比下部梯形的上底长,在连接部分形成两个角,两个角之间有一 “ Λ,,形轨道贯通中山三角;“Λ”形轨道之下有一“Μ”形轨道,“Μ”形轨道下有内凹的第一平面,第一平面两侧各由一个斜面向外过渡至一个与侧边连接的平面;第一平面下为中山三角底座, 底座正中有一个三角突起至第一平面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脑针织横机中山三角,中山三角形状为两个等腰梯形叠加,上部梯形的下底比下部梯形的上底长,在连接部分形成两个角,两个角之间有一“∧”形轨道贯通中山三角;“∧”形轨道之下有一“M”形轨道,“M”形轨道下有内凹的第一平面,第一平面两侧各由一个斜面向外过渡至一个与侧边连接的平面;第一平面下为中山三角底座,底座正中有一个三角突起至第一平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去掉大量的电磁铁及电控装置、机械辅助装置,简化了机头的结构,降低了机头的重量,还不会出现三角卡死或不灵活等现象,并使设备的使用更加稳定、更加节能,从根本上降低了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文档编号D04B15/36GK202181422SQ201120278149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日专利技术者孙平范 申请人: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平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