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48921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调节式风道,包括前后左右端均开口的十字形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部和后部为出风口,所述左右两端均为进风口,所述壳体进风口至壳体中央位置为进风道,所述壳体出风口至壳体中央位置为出风道,所述出风道包括左侧风道和右侧风道,所述进风口分别与所述防爆风机连接,所述两个进风口内均设置可在所述进风道内旋转抵靠在所述进风道前侧壁或后侧壁上的挡风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调节式风道可以选择开启和关闭前部或后部出风通道,保证在与不同型号的防爆风机的连接的情况下,可以调节出风的方向和风量的可调节式风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道,特别是涉及可调节式风道
技术介绍
通用的救生舱是一个密闭的环境,人在其中呼吸会产生C02、CO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需要使用防爆风机把舱内浑浊气体通过循环过滤如吸和吹的方式,使得气体均通过过滤C02、C0的药剂盒的方式可释放出人生存所需的空气(较低C02、C0含量的空气)。不过由于某些客观原因,防爆风机的出风口只有一个,如何把防爆风机吹出来的风引导到所需要的出风口是个技术问题,尤其是当两个同种型号的防爆风机一起送风,风向的引导就更加困难。本案例采用可切换式风道进行出风方向的调整,已达到所需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以选择开启和关闭前部或后部出风通道,保证在与不同型号的防爆风机的连接的情况下, 可以调节出风的方向和风量的可调节式风道。本技术的可调节式风道,包括前后左右端均开口的十字形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部和后部为出风口,所述左右两端均为进风口,所述壳体进风口至壳体中央位置为进风道,所述壳体出风口至壳体中央位置为出风道,所述出风道包括左侧风道和右侧风道,所述进风口分别与防爆风机连接,所述两个进风口内均设置可在所述进风道内旋转抵靠在所述进风道前侧壁或后侧壁上的挡风片。本技术的可调节式风道还可以是所述壳体前部和所述后部的所述出风口均设置挡板,所述挡板沿所述进风道进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挡片与所述壳体左侧壁、上侧壁和下侧壁组成所述左侧风道,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右侧壁、上侧壁和下侧壁组成所述右侧风道。所述挡风片通过贯穿所述壳体顶部和底部的联动轴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联动轴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联动轴的中间贯穿所述壳体内部, 所述挡风片一侧边与所述联动轴固定。所述挡风片的一侧设有固定槽,所述联动轴外侧沿轴向固定有卡接片,所述卡接片与所述联动轴与所述固定槽内插接。所述联动轴底端或顶端固定有操纵所述联动轴旋转方向的操作手柄。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联动轴上。所述挡风片四周均固定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的内侧与所述挡风片边缘固定,所述密封层的外部与所述壳体密封接触。所述密封层均由密封橡胶制成。所述密封层内侧通过黏胶与所述挡风片内侧粘结固定。本技术的可调节式风道,其包括前后左右端均开口的十字形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部和后部为出风口,所述左右两端均为进风口,所述壳体进风口至壳体中央位置为进风道,所述壳体出风口至壳体中央位置为出风道,所述出风道包括左侧风道和右侧风道,所述进风口分别与所述防爆风机连接,所述两个进风口内均设置可在所述进风道内旋转抵靠在所述进风道前侧壁或后侧壁上的挡风片。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通过旋转两个挡风片分抵靠在进风道的前壁或后壁上,进而改变出风方向。即同时开启防爆风机,同时使得左右侧的挡风片均抵靠在左右两端的进风道的前壁上,封闭前端的出风口,风由左侧风道和右侧风道分别从壳体后端的出风口排出。或者同时开启防爆风机,同时使得左右侧的挡风片均抵靠在左右两端的进风道的后壁上,封闭壳体后端出风口,风由左侧风道和右侧风道分别从壳体前端出风口排出。也可以同时开启防爆风机,使得左右侧的挡风片分别抵靠在左右两端的进风道的前壁和后壁上,风由左侧风道和右侧风道分别从壳体前端和后端的出风口排出。或者单独开启一个防爆风机根据挡风片的位置使得风从壳体前端或后端的出风口排出。同时由于与进风口连接的防爆风机的型号不同,可以单独或同时开启,因此在调节方向的同时可以调节各出风口的风量。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可调节式风道外部示意图。图2本技术可调节式风道实施例内部示意图。图3本技术可调节式风道另一实施例内部示意图。图4本技术可调节式风道壳体示意图。图5本技术可调节式风道挡风片与操作手柄连接示意图。图6本技术可调节式风道挡风片与联动轴整体示意图。图7本技术可调节式风道挡风片与联动轴分体示意图。图号说明1…壳体5…进风道9…挡风片13…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7对本技术的可调节式风道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可调节式风道,请参考图1至图7,包括前后左右端均开口的十字形壳体1,所述壳体1的前部和后部为出风口 3,所述左右两端均为进风口 2,所述壳体1进风口 2至壳体1中央位置为进风道5,所述壳体1出风口 3至壳体1中央位置为出风道4,所述出风道4包括左侧风道6和右侧风道7,所述进风口 2分别与所述防爆风机8连接,所述两个进风口 2内均设置可在所述进风道5内旋转抵靠在所述进风道5前侧壁或后侧壁上的挡风片9。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通过旋转两个挡风片9分别抵靠在进风道5的前壁或后壁上,进而改变出风方向。即同时开启防爆风机8,同时使得左右侧的挡风片9均抵靠在左右两端的进风道5的前壁上,封闭前端的出风口 3,风由左侧风道6和右侧风道7分别从壳体1后端的出风口 3排出。或者同时开启防爆风机8,同时使得左右侧的挡风片9均2…进风口3…出风口4…出风道6…左侧风道7…右侧风道8…防爆风机10…挡板11…联动轴12…螺母14…操作手柄15…密封层16…固定槽抵靠在左右两端的进风道5的后壁上,封闭壳体1后端出风口 3,风由左侧风道6和右侧风道7分别从壳体1前端出风口 3排出。也可以同时开启防爆风机8,使得左右侧的挡风片9 分别抵靠在左右两端的进风道5的前壁和后壁上,风由左侧风道6和右侧风道7分别从壳体1前端和后端的出风口 3排出。或者单独开启一个防爆风机8根据挡风片9的位置使得风从壳体1前端或后端的出风口 3排出。同时由于与进风口 2连接的防爆风机8的型号不同,可以单独或同时开启,因此在调节方向的同时可以调节各出风口 3的风量。本技术的可调节式风道,请参考图1至图7,具体可以是所述壳体1前部和所述后部的所述出风口 3均设置挡板10,所述挡板10沿所述进风道5进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挡片与所述壳体1左侧壁、上侧壁和下侧壁组成所述左侧风道6,所述挡板10与所述壳体 1右侧壁、上侧壁和下侧壁组成所述右侧风道7。这样挡板10和挡风片9以及壳体1外壁结合形成端部依次连接的四个弧形通道。可以保证不同型号的防爆风机8的风可以沿四个通道中与其相通的两个通道被输送。本技术的可调节式风道,请参考图1至图7,还可以是所述挡风片9通过贯穿所述壳体1顶部和底部的联动轴11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联动轴11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螺母12固定在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联动轴11的中间贯穿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挡风片 9 一侧边与所述联动轴11固定。这样设置的挡风片9可以在联动轴11旋转的同时旋转一定角度,进而抵靠在壳体1进风道5的前壁或后壁上,通过改变挡风片9的位置进而达到改变出风方向的目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挡风片9的一侧设有固定槽13,所述联动轴11外侧沿轴向固定有卡接片,所述卡接片与所述联动轴11与所述固定槽13内插接。 这样就可以将联动轴11与所述挡风片9插接在一起,保证挡风片9随着联动轴11的旋转而旋转一定角度。另外,联动轴U底端或顶端固定有操纵所述联动轴U旋转方向的操作手柄14。设置操作手柄14的优点是其力臂比较长,可以很容易地控制联动轴11的旋转,使得旋转联动轴11更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东昇孙金磊何金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康毅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