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版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40407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网版印刷机,其包括一个底座、一个第一驱动机构、一个印刷网版和多个距离感测器。所述底座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承载待印刷基板。所述底座自承载面向内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安装孔与多个距离感测器一一对应,每个安装孔均用于嵌设一个距离感测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并与印刷网版机械连接,用于驱动印刷网版相对于底座移动。所述印刷网版具有多个网孔,并与承载面相对。所述印刷网版用于设置印刷材料,以将印刷材料通过多个网孔印刷至待印刷基板。每个距离感测器均用于测量印刷网版与承载面的间距,以获得印刷网版相对于底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板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印刷精度的网版印刷机
技术介绍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B)作为各种电子元件的载体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的封装。印刷电路板生产过程中一般包括网版印刷过程。网版印刷是一种多用途的印刷技术,其在电路板领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实现电路板油墨、粘胶及焊锡等精密涂布的关键步骤。在电路板制作过程中,网版印刷时,把电路板直接放置于具有负性的网印图案的印刷网版下面,让油墨、粘胶及焊锡等在刮刀的挤压作用下穿过网版的网印图案涂布到电路板上预定区域形成与所述网印图案互补的正性图案。现有的网版印刷机常包括用于承载固定电路板的载板以及印刷网版。所述印刷网版包括网框以及绷设于所述网框并形成有负性图案的网布。在反复使用过程中,所述网框会在刮刀施加的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从而绷设于该网框的网布上的负性图案也发生变化。使用变形的印刷网版进行印刷,形成于电路板上的正性图案会偏离预定的位置,从而降低网版印刷的精度。所述网版印刷机已经无法满足微型化、高密度电路板制作的需要,甚至会引起电路板报废,并影响电路板制作的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印刷精度的网版印刷机。一种网版印刷机,其包括一个底座、一个第一驱动机构、一个印刷网版和多个距离感测器。所述底座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承载待印刷基板。所述底座自承载面向内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安装孔与多个距离感测器一一对应,每个安装孔均用于嵌设一个距离感测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并与印刷网版机械连接,用于驱动印刷网版相对于底座移动。所述印刷网版具有多个网孔,并与承载面相对。所述印刷网版用于设置印刷材料,以将印刷材料通过多个网孔印刷至待印刷基板。每个距离感测器均用于测量印刷网版与承载面的间距,以获得印刷网版相对于底座的位置。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网版印刷机在底座中设置多个距离感测器,所述多个距离感测器可用于测量其所在处与所述网版的间距。使用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网版印刷机,可方便地根据测量结果调整所述网版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位置,确保所述网版的印刷图案与待印刷基板表面的平行度,提高印刷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网版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II-II线的部分剖视图。图3是使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网版印刷机对基板进行印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沿IV-IV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网版印刷机10底座11承载板110承载面111内表面112抽气孔113安装孔114抽真空装置12管道120第一驱动机构13安装板130滑槽1301第一驱动器131第一制动器1310第一螺杆1311固持件132连接臂1320滑块1321第一悬臂1322第二悬臂1323第一固定夹133第一固定部1330第一连接部1331第二固定部1332第一紧固件1333第一收容腔1334第一固定孔1335第二固定夹134第三固定部1340第二连接部1341第四固定部1342第二紧固件1343第二收容腔1344第二固定孔1345网版14网框140网布141第一端部142第二端部143网孔144距离感测器15感测信号150显不器16刮刀17刮动部170连接部171第二驱动机构18第二制动器180第二螺杆181基板100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网版印刷机进行详细描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版印刷机10,其包括底座11、抽真空装置12、第一驱动机构13、印刷网版14、多个距离感测器15、显示器16、刮刀17和第二驱动机构18。所述底座11用于承载待印刷基板。所述底座11可为长方体形。所述底座11包括一个承载板110。所述承载板110具有相对的承载面111和内表面112,其中,所述承载面111靠近印刷网版14,内表面112远离印刷网版14。所述承载板110上开设有多个抽气孔113和多个安装孔114。所述多个抽气孔113在所述承载板110上成阵列式分布,每个抽气孔113均为贯穿所述承载面111和内表面112的通孔。所述多个安装孔114均为自所述承载面111向内表面112开设的盲孔。所述安装孔114的数量应大于两个,且所述多个安装孔114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说,所述多个安装孔中,至少三个安装孔114的中心连线为折线或曲线。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114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安装孔114在所述承载板110上也成阵列式分布。每个安装孔114均正对所述印刷网版14的一个顶所述抽真空装置12与所述底座11相连通,用于通过抽真空而将待印刷基板固定于所述底座11的承载面111。所述抽真空装置12可为真空泵,其通过管道120连通于所述底座11。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设置于所述底座11,并与印刷网版14机械连接,用于驱动印刷网版14相对于底座11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包括安装板130、第一驱动器131、固持件132、第一固定夹133以及第二固定夹134。所述安装板130固接所述底座11的承载板110。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30垂直连接于所述底座11的承载板110。所述安装板130上开设有两条贯穿所述安装板130相对的两个表面的滑槽1301。所述两个滑槽1301相互平行,每一滑槽1301的开设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承载面111。所述第一驱动器131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30。所述第一驱动器131包括机械连接的第一制动器1310、第一螺杆1311和第一螺帽(图未示)。所述第一螺杆1311的中心轴向也垂直于所述承载面111。所述第一螺帽与第一螺杆1311螺纹配合。所述第一制动器 1310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3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螺杆1311旋转,所述第一螺帽与第一螺杆 1311相啮合,从而可带动通过所述第一螺帽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杆1311的物体沿所述第一螺杆1311的设置方向平移,即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111方向移动以实现相对于所述承载板 110升降。所述固持件132机械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器131。所述固持件132包括一个连接臂1320、两个滑块1321、一个第一悬臂1322和一个第二悬臂1323。所述连接臂1320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器131的第一螺杆1311上,且可在所述第一螺杆1311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承载板110升降。所述两个滑块1321均连接于所述连接臂1320靠近所述安装板130的一侧,每一滑块1321嵌设于所述安装板130的一条滑槽1301内,且可沿所述滑槽1301移动。所述第一悬臂1322和第二悬臂1323均连接于所述连接臂1320远离所述安装板130 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悬臂1322连接于所述连接臂1320的一个端部,第二悬臂1323连接于所述连接臂1320的另一个端部。所述第一固定夹133和第二固定夹134均设置于所述固持件132。所述第一固定夹133连接于所述第一悬臂1322远离连接臂1320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夹133包括第一固定部1330、第一连接部1331、第二固定部1332和多个第一紧固件1333。所述第一固定部1330、第一连接部1331和第二固定部1332均为长方形片状。所述第一固定部1330与所述承载面111相对。所述第二固定部1332与第一固定部1330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钊文
申请(专利权)人: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臻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