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31725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组端子和第二组端子,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舌板设有第一支持面,金属壳体与第一支持面共同形成收容腔,第一组端子包括四根导电端子,依次为电源端子、负信号端子、正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第一组端子中每一个包括没有弹性的接触部,第二组端子包括一接地端子及一对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的差分端子,第二组端子中每一个具有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位于第一组端子的没有弹性的接触部后面的弹性接触部,第一组端子的没有弹性的接触部与第二组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均排列于舌板上,第一组端子和第二组端子中有一组可替换性的固持于绝缘本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组件本专利技术为申请人在2008年10月31日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第200810175978. 6号专利技术名称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分案申请。方法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兼容USB2. 0标准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 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IBM、微软、NEC、Northern 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 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 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发布了 1.0、1. 1及2.0等版本。上述USB 1. 0,1. 1、2. 0版本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传输速率(1)低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 5兆比特每秒,多用于键盘和鼠标;(2)全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2兆比特每秒;C3)高速模式传输速率为480兆比特每秒。然而,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USB 2. 0的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某些电子工业的发展要求,例如,在传输音频或视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信号传输质量,传输速率往往高达IG 至2G每秒(IG=IOOO兆比特)。电连接器领域内的另外的两类接口,如PCI-E(传输速率可达2. 5G每秒)及SATA接口(传输速率可达1.56至3.06每秒)的传输速率已经明显超过了 USB 2. 0 接口。但是,PCI-E及SATA界面由于应用远远不及USB,且这两类接口的端子数量较多、 体积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电子工业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提供一种体积小且传送效率高的连接器很令人期待。这种电连接器已经在2006年4月4日被美国专利第7,021,971 号(后面称为971专利)所公布。下面将详细的描述该连接器。从971专利的说明书及其图4A-6H中,我们可以发现971专利延长了现行USB插头和插座连接器的长度并延长了现行USB连接器的收容腔的厚度以用来容纳增加的端子; 或者为了在插头连接器的舌板反面和插座连接器的相应部位增加端子,在最高的插座舌板下增加一个低位的舌板,因此四个USB端子可以被置于高的舌板上而增加的端子可以容置于插座连接器的低位舌板上。和标准的A型USB插座连接器相比,该插座连接器拥有高低两个舌板所以比A型USB的厚度要厚。如971专利中图4C、4D、5C、5D、6C和6D所示,增加了 8个端子。这8个附加的端子和4个USB端子全部或部分的应用于PCI-E、SATA、IEEE1394界面。能够使USB插头和插座连接器传输PCI_E、SATA、IEEE1394的信号是971专利所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少要增加8个端子。在现行的USB连接器上增加8个端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可能971专利中的实施例是增加这么多端子的一种不错的选择。正如我们上面所讨论的,插座连接器拥有两个舌板或者插头和插座连接器都增加长度的方法对于便携性和小尺寸的观点来说是不完美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成本低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组端子和第二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舌板设有第一支持面,所述金属壳体与第一支持面共同形成一收容腔,所述第一组端子包括四根导电端子,且依次为电源端子、负信号端子、正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第一组端子中每一个包括一个没有弹性的接触部,所述第二组端子包括一接地端子及至少一对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的差分端子,第二组端子中每一个具有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位于第一组端子的没有弹性的接触部后面的弹性接触部,第一组端子的没有弹性的接触部与第二组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均排列于舌板上,第一组端子和第二组端子中有一组是可替换性的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绝缘本体的舌板上前后方向布置两组端子,实现高速传输信号的同时有效的减小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和图3是图1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1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图5是图2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图6是图3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图7是图1的立体组装图。图8是图7沿线A-A剖开的横断面示意图。图9是图7沿线B-B剖开的横断面示意图。图10是图7沿线C-C剖开的横断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中提及的标准USB连接器、插头和信号是指于2002年12月公布的最终方案2. 0版中描述的标准USB连接器、插头和信号,请一并参考。USB支持主机同时和接近主机的各式各样的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USB支持外围设备在主机和其它外围设备运转时连接、安装、应用和拔除,这个我们称之为热插拔。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是一个USB插头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绝缘本体2、固持于绝缘本体2内的第一组端子3和第二组端子4、包覆于绝缘本体2和第一、二组端子3、4外的金属壳体7、包覆在金属壳体7后端的外绝缘壳体6及线缆5。所述绝缘本体2包括一个基部21和一个从基部21向前延伸出的舌板22, 所述线缆5包括分别与第一组端子3和第二组端子4电性连接的第一线缆51和第二线缆 52。外绝缘壳体6成型于绝缘本体2、金属壳体7和线缆5的后端以提高插头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整体强度。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握住外绝缘壳体6,进而将插头线缆连接器组件 100插入对应的插座电连接器内。下文将详细的描述这些组件、其关系以及在其上形成的一些其它组件。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基部21和舌板22是一体成型的。基部21包括用于连接金属壳体7的前端211和用于端接第一、二组端子3、4和第一、二线缆51、52的后端 212。前端211顶部有凹陷2110用于与金属壳体7形成连接。四个第一收容槽2111和五个第二收容槽2112排成高低两排贯穿并伸出基部21的前端211以用来收容第一组端子3 和第二组端子4。后端212为一个“U”形槽,其包括一对侧壁2121和一个与侧壁2121相连接的横向平板2122。四个第一通道2123和五个第二通道21M分别与第一收容槽2111 和第二收容槽2112相连通且其分别位于横向平板2122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以方便露出第一组端子3、第二组端子4以分别与第一线缆51和第二线缆52进行焊接。舌板22包括一个比基部21的顶面低的第一支持面221和一个与基部21的底面共面的第二支持面222。四个第三收容槽223和五个第四收容槽224凹设于舌板22的第一支持面221上,第三收容槽223和第一收容槽2111在高度方向上相连通,第四收容槽 2M在前后方向上和第二收容槽2112相连通。四个前端孔225自舌板22的前表面向内陷形成,其与第三收容槽223相连通以用于收容第一组端子3相应的部分。每个第三收容槽 223中在前后方向上并列设置了一对通孔226,其穿过第一和第二支持面221、222可以使销子穿过以在成型时固定第一组端子3以确保绝缘本体2和第一组端子3的相对位置。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组端子3包括四根导电端子31、32、33、34。第一组端子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杰利·吴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