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内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24485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罐内过滤装置,该罐内过滤装置由围堰和主过滤组件组成;主过滤组件由底座、滤筒骨架、滤网、环形卡箍和提手组成;底座的侧面开有一出口管,出口管通过螺纹与水罐出口内侧管口相连接;底座的上方与滤筒骨架连接固定;底座下方装有滤网;滤筒骨架的外侧包覆滤网,滤网由环形卡箍压紧;滤筒骨架的上方配有提手;围堰由两块侧板、一块端板和底面焊接而成;端板上有卡槽,用于插上平筛网;围堰的上端稍低于主过滤组件或与其平齐;两块侧板焊接于水罐出口两侧内壁上;底面在水罐内的位置低于主过滤组件的底座;底面由滤网封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罐内过滤装置具有过滤面积大、过滤效率高、清理方便、安装占地空间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罐内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上固液分离是一种常见现象,固液分离即要用到过滤装置。常用的过滤装置有滤纸滤布、Y型过滤器、蓝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等。采用滤纸滤布及Y型过滤器过滤时,存在过滤面积小、滤网易堵塞、滤网更换频繁等问题,采用蓝式过滤器或袋式过滤器可增大过滤面积,提高过滤量,但存在所需安装空间大,压损大,设备费用高,堵塞时需停机清理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过滤装置中过滤效率低、对滤网清理频繁、装置占用空间大、投资费用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面积较大、效率高、节约空间、劳动强度小、可在不停机情况下更换滤网的罐内过滤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罐内过滤装置,其置于水罐内,包括围堰和围堰内的主过滤组件;所述的围堰是由两块侧板、一块端板和底面相互密闭连接而成;所述的两块侧板焊接于水罐出口两侧内壁上,两块侧板间距和长度大于主过滤组件的外径;所述端板与二块侧板中至少有一块板设有开口,当更换所述的主过滤组件时,所述开口还安装有覆盖整个开口的平筛网,让平筛网暂时替代滤网,阻止水中的固相物质流入围堰中,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停机情况下更换滤网的目的。在不更换滤网的时候,平筛网可插上也可不插上,插上的话整个过滤装置就是双重过滤,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不插上的话水流的速度较快;所述侧板或端板的开口下方设有卡槽,用于插上平筛网;所述围堰的底面由滤网封住,有利于提高过滤面积;所述的平筛网由滤网和金属框构成。所述的主过滤组件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底座、滤筒骨架、滤网、环形卡箍和提手;所述的主过滤组件底座其侧面开有一出口管,该出口管通过螺纹与水罐出口内侧管口相连接,从而将主过滤组件固定在水罐侧面上;所述的主过滤组件底座的上方通过螺纹与滤筒骨架连接固定;底座下方装有滤网,底座下方不密封是为了增大过滤面积,因为底部过滤时,杂质不易粘附其上。所述的滤筒骨架其外侧包覆所需精度的滤网,滤网由数个环形卡箍压紧;滤筒骨架的上方用金属薄板封口并配有方便安装的提手;水罐的侧面开有一出口,其通过内侧管口的螺纹与主过滤组件的底座相连接固定;水罐底部开有排污口,在水罐罐顶位于主过滤组件正上方处开有人孔,该人孔用于取出主过滤组件。本装置安装好后开始工作时,水罐内液体通过围堰端板上的卡槽进入围堰,然后透过滤筒骨架上的滤网及滤筒座底部的滤网进入滤筒内,然后经由滤筒座与罐出口相联管道流出罐外,液体内的杂质将会被滤筒外的滤网及滤筒座底部滤网截留。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滤网外会粘附越来越多的杂质而影响液体的通过,流向罐外的水量将会降低,这时需清洗滤网,此时将水位控制在围堰高度以下,将平筛网插于卡槽中,临时过滤水中污物,将主过滤组件与其底座脱开并由人孔取出,然后取下环形卡箍,更换新的滤网,再将主过滤组件复原回罐内,取出平筛网,过滤装置即可恢复工作。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罐内过滤装置具有过滤面积大(滤筒侧面和滤筒底座底面都是滤网,都是过滤面)、过滤效率高(过滤组件直接浸在液体中,流体阻力小,接触面积大,过滤效率高)、清理方便(清理时只需将平筛网插上,将滤筒与底座脱开取出,更换滤网即可恢复)、安装占地空间小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罐内过滤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罐内过滤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罐内过滤装置中主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罐内过滤装置中围堰的组成示意图;其中,1-罐内过滤装置,2-螺纹,3-水罐,4-主过滤组件,5-围堰,6_水罐出口的内侧管口,7-主过滤组件的底座,8-主过滤组件底座的出口管,9-人孔,10-排污口,11-金属薄板,12-滤筒骨架,13-滤网,14-环形卡箍,15-提手,16-滤网,17-外螺纹,18-围堰的两块侧板,19-围堰的端板,20-围堰的底面,21-平筛网,22-开口,23-滤网,24-滤网,25-金属框。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一种罐内过滤装置1,包括一个通过螺纹2与水罐3相联接的主过滤组件4,和一个通过两侧板18与水罐内壁相联的围堰5。水罐出口内侧管口 6带有外螺纹,主过滤组件底座7上的出口管8带有与水罐出口内侧管口 6配套的内螺纹,两者通过螺纹2联接,从而将主过滤组件固定在水罐侧面上。放置过滤装置1的水罐3,其出水口 6位于罐体侧面,其罐顶位于主过滤组件4正上方,罐顶开有检查人孔9,水罐3底部开有排污口 10。如图3所示,主过滤组件4包括底座7、滤筒骨架12、滤网13、环形卡箍14及提手15。底座7上配有与罐内出口管6相配套的内螺纹,底座7下方装有一定精度的滤网16,底座7上方配外螺纹17,其上通过螺纹17联接滤筒骨架12,滤筒骨架12外侧包覆所需精度的滤网13,滤网13由数个环形卡箍14压紧,骨架12上方用金属薄板11封口并配有方便安装的提手15。如图4所示,围堰5由两块侧板18,端板19,底面20及平筛网21组成。围堰两侧板18焊接于水罐3出口两侧内壁上,两侧板间距L及长度至少大于主过滤组件4外径D。底面20低于主过滤组件底座7,底面20与滤筒底座7的距离为Hl,此距离以不影响滤筒底座装卸时旋转为宜。围堰5的上端稍低于或平齐于主过滤组件4,两者的高度差为H2。端板19设有开口 22,底面20由滤网23封住,平筛网21由滤网M和金属框25组成,平筛网21可插于端板开口 22上。使用中当水流量下降时,需清洗过滤器滤网13,此时将水位控制在围堰18高度以下,将平筛网21插于开口 22中,临时过滤水中污物,将主过滤组件4与底座7脱开,由人孔9取出,然后取下环形卡箍14,更换新的滤网13,将主过滤组件4复原回罐内,取出平筛网21。从上述实施例可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的安装占地空间小,过滤面积大,过滤效率高,清理方便等固有优点。实施例2一种罐内过滤装置1,其围堰的两块侧板18上设有开口 22,装置的其他部分同实施例1。实施例3一种罐内过滤装置1,其围堰的端板19和两块侧板18上设有开口 22,装置的其他部分同实施例1。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罐内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围堰和围堰内的主过滤组件;所述的围堰由两块侧板、一块端板和底面相互密闭连接而成;两块侧板焊接于水罐出口两侧内壁上;所述端板与二块侧板中至少有一块板设有开口,当更换所述的主过滤组件时,所述开口还安装有覆盖整个开口的平筛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内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过滤组件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底座、滤筒骨架、滤网、环形卡箍和提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内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其侧面开有一出口管,该出口管与水罐出口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罐内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下方由滤网封住。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内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筒骨架其外侧包覆滤网,滤网由环形卡箍压紧。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罐内过滤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道波张宇叶南飚宁凯军郑明嘉艾磊曾祥斌李骁
申请(专利权)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