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靳晓刚专利>正文

一种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129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包括滤芯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筒体为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包括由内向外的多层人造纤维和固体活性颗粒组成,所述人造纤维层为松散片絮状结构,所述活性颗粒在嵌入或/粘接在所述人造纤维间/表面上。(*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油滤清设备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油滤清器的滤芯。此外,由于大多机动车辆以及其他使用机油润滑的设备必须使用机油滤清器,而滤清器中的滤芯又是决定其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润滑油的清洁度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往往要求提高滤清器相应的过滤精度和具有一定的抗机油酸性污染的能力。现有常用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在润滑油过滤器精度达到5nm以上时,往往会破坏润滑油原有的清净剂、无灰分散剂、抗磨剂等有效成份的组份。此外,现有技术制造的滤芯,大多不可以将润滑油中悬浮着的油泥颗粒过滤掉,无法恢复其原有的颜色和弹性,并阻碍胶联树酯的生成,防止其老化和变质。因此,现有的滤芯往往会影响机油的再生,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变短,导致发动机等设备发生润滑故障。本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较好吸附性和过滤性的机油滤清器滤芯,如专利申请02209357.x,但其结构要求导致制造过程相对复杂,制造设备成本高,且在使用时间和过滤效果上还存在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具有较好活性和过滤性的机油滤清器滤芯,经该滤芯过滤的润滑油不仅再生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而且该滤芯制造设备和制造过程简单,结构优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包括滤芯筒体,其特点在于所述滤芯筒体为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包括由内向外的多层人造纤维和固体活性颗粒组成,所述人造纤维层为松散片絮状结构,所述活性颗粒在嵌入或粘接在所述人造纤维间/表面上。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活性颗粒为多烯多胺类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沸石混合颗粒。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絮片状人造纤维为80-220g/m2,所述人造纤维是指涤纶纤维或聚丙烯纤维。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活性颗粒的直径100-400目。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絮片状人造纤维层的分层密度与所述空心柱体的半径长度成反比。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絮片状人造纤维层的分层密度随所述空心柱体的半径均匀变化。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絮片状人造纤维层的过滤间隙随所述空心柱体的半径而变化,其内侧过滤间隙较小,外侧过滤间隙较大。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滤芯筒体的外直径与内直径之差≥30mm。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人造纤维的松散片絮状结构为熔喷纤维冷却成形结构。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多烯多氨类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和沸石颗粒的混合比例为1∶1,其中,阴离子交换树脂颗粒与阳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混合比例为1∶2。上述采用结构的二维过滤器是由于纤维表面烧结逐层叠加缠绕形成的空心圆柱体,同时对纤维表面通过活性颗粒进行改性,使其形成的产品具有定向、分段吸附的能力,同时不仅能实现一维的阻隔式过滤,而且还可以实现二维的深度吸附、交换过滤。由于通过对纤维表面进行了改性,使通过纤维层的润滑油与改性剂发生化学物理作用,将润滑油因在润滑、冷却作用时溶解和产生的小分子烷基的过氧化物、硫化物和氮化物彻底吸附过滤清除,终止因润滑油中的酸化和过氧化物的作用导致油质变性和油泥的产生。通过纤维表面的改性剂向润滑油中缓慢地以交换方式引入活性分子,补充因磨擦边界的化学作用而消耗的活性分子,实现润滑系统的无污染、“零”排放。采用上述结构的机油滤芯,可保持再现润滑油本色,使润滑油在产生胶联树酯之前,将其有害的沥青酯胶质及产生油泥的碳粉颗粒得到充分的过滤,同时通过改性剂向润滑油缓施有效活性组份,使机油不老化,不变质,保持机油原有质量和品质的90%以上的效果。为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在图4中,由于过滤层的絮片纤维是通过改变风速、风压及空冷时间,改变纤维成丝的粗细,调整混网过程中的烧结点,达到单位密度的调整,使接丝轮的成型产品体现内密外稀的变密度结构。在过滤层2中单位长度上絮片纤维层的层数是不一样的,离中心近层数多,离中心远层数少;因此,可以保证喷丝烧结而成的滤芯内侧过滤精度不低于5nm,滤芯整体过滤精度变化应是均匀的,外侧过滤精度不低于30nm,压力变化梯度范围应在1-40kg内,滤芯制成后轴向承压力10-13kg不变形、横向承压力6kg以上不变形,空气阻力不大于1kg。在图4中,在拉丝、混网的冷却过程中对该人造纤维21进行了皮化处理,参见图5-图7,由于在人造纤维21表面嵌入或粘接固体颗粒,使纤维具有表面活性,保证了滤芯具有了活性吸附能力。本技术确保了滤芯精度提高了容尘空间、有选择地对润滑油中的杂质进行吸附过滤,将阻隔式与吸附式过滤有机的结合,确保了过滤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机油滤芯应满足滤芯外直径与内直径之差≥30mm。例如,外径55mm,内径15mm,高80mm,将4公升的黑色废机油,加热到70℃进行循环式模拟过滤.经4小时后,使机油颜色变为浅明黄色,将12公升的黑色废机油,加热到70℃进行循环式模拟过滤,经4小时后,使机油颜色变为棕红色。上述内容仅是本技术的一个最佳实施例,根据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精神和设计思想,本领域普遍技术人员还可实施多种改进、变通的实施方案,因此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包括滤芯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筒体为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包括由内向外的多层人造纤维和固体活性颗粒组成,所述人造纤维层为松散片絮状结构,所述活性颗粒在嵌入或/粘接在所述人造纤维间/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颗粒为多烯多胺类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与沸石的混合颗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片状人造纤维为80-220g/m2,所述人造纤维是指涤纶纤维或聚丙烯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2和3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颗粒的直径100目-400目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片状人造纤维层的分层密度与所述空心柱体的半径长度成反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片状人造纤维层的分层密度随所述空心柱体的半径均匀变化。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片状人造纤维层的过滤间隙随所述空心柱体的半径而变化,其内侧过滤间隙较小,外侧过滤间隙较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筒体的外直径与内直径之差≥30mm。9.根据权利要求1、2、3、5、6、7或8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纤维的松散片絮状结构为熔喷纤维冷却成形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烯多氨类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和沸石颗粒的混合比例为1∶1,其中,阴离子交换树脂颗粒与阳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混合比例为1∶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包括滤芯筒体,其特点在于所述滤芯筒体为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包括由内向外的多层人造纤维和固体活性颗粒组成,所述人造纤维层为松散片絮状结构,所述活性颗粒在嵌入或/粘接在所述人造纤维间/表面上该滤芯具有较好吸附性和过滤性的机油滤清器滤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晓刚靳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靳晓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