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俊峰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09786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日常照明传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包括若干散热单元体,散热单元体通过基片相连接,该基片两端延伸有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向基片中部扭弯且呈中心对称,该散热结构由若干散热鳍片平行排布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大了传散热面积,全方位的空气对流,保证灯具的安全温度以及灯具的正常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常照明传散热
,特指一种通过各层叠散热单元体间的温差,各散热结构的规则扭弯形成的大散热面,以及各基片间的导热介质才来相配合,增大散热面积,实现热量快速传导的高效传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LED灯具作为一种绿色光源,因其具有节约能源,无污染,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应用。但是,LED工作过程中只有10% 40%的电能转换成光能,其余的电能几乎都转换成热能,使LED的温度升高,而LED的使用寿命与散热效果密切相关, 如果光源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排走,持续高温会严重影响LED灯具的使用寿命及降低光的输出,温度过高,光衰严重,光效利用率低,寿命缩短。随着大功率LED的应用,散热问题越发突出;若不加散热措施,则大功率LED的灯芯温度会急速上升,当其结温上升超过最大允许温度时(一般是150°C),大功率LED会因过热而损坏;可见,普通的散热器已无法满足大热量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灯体结构简单,全方位的空气对流,能够更快速地将热量导出,保证灯具的安全温度,避免光衰,保证灯具的正常使用寿命的高效传散热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是该传散热装置包括若干散热单元体,所述散热单元体通过基片相连接,该基片两端延伸有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向基片中部扭弯且呈中心对称,该散热结构由若干散热鳍片平行排布而成。所述散热单元体间的散热结构的旋转角度为5 10°,各该散热结构的散热鳍片的扭弯角度为20° 40°。所述散热单元体的厚度相一致,该散热单元体的散热鳍片的长度、宽度相一致。所述散热单元体的厚度为0. 6 1mm,该散热单元体的散热鳍片的长度为60mm,其宽度为10 15mm。所述散热单元体间以冲压铆接方式连接,各该散热单元体的基片间的连接面涂有导热介质材料。所述散热单元体的数量为16。所述散热结构的散热鳍片的数量为30。所述散热单元体中具最大面积的基片的底面中心设置有光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散热单元体的多层叠加设计,配合散热结构扭弯设计以及散热结构中散热鳍片的平行排布设计,确保在多层铆接后其能增加通风通道,散热结构每层间呈不同角度旋转,使得传散热装置的整体呈半圆型,散热鳍片均勻分布于球面, 以增大传散热面积,全方位的空气对流,加之,基片与基片之间涂有导热介质材料,使得热源就不会由较高层向较低层快速传递,保证灯具的安全温度以及灯具的正常使用寿命;用于设置光源的底面为一开放的空间,有利于灵活设计反射罩,此大平面也有利于产品的防水防尘处理的设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事实方式4的仰视结构图。附图标号说明1-散热单元体;11-基片;12-散热结构;121-散热鳍片;2-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技术关于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包括若干散热单元体1,该散热单元体1通过基片11以冲压铆接方式相连接,各该散热单元体1的基片11间的连接面涂有导热介质材料,该基片11两端延伸有散热结构12,该散热结构12向基片11中部扭弯且呈中心对称,该散热结构12由若干散热鳍片121平行排布而成;其中,散热单元体1间的散热结构12的旋转角度为5 10°,尽最大可能扩大散热空间,各该散热结构12的散热鳍片121的扭弯角度为20° 40°,确保在多层散热单元体1铆接后其能增加通风通道, 更有利于热的传散,各散热单元体1的厚度相一致,均为0. 6 1mm,该散热单元体1的散热鳍片121的长度、宽度相一致,该散热单元体1的散热鳍片121的长度为60mm,其宽度为 10 15mm。本技术揭示了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其采用高纯冲压成形用铝板加工而成, 其表面采用纳米导热材料处理,防止产品氧化,进一步提高导热效果。具体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为具体实施例1所述的传散热装置,其散热单元体1的数量为16,本具体实施例中未解释的技术特征,采用具体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具体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为具体实施例1或2所述的传散热装置,其散热结构12的散热鳍片121的数量为30,本具体实施例中未解释的技术特征,采用具体实施例1或2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具体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为具体实施例1-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传散热装置,其散热单元体1中具最大面积的基片11的底面中心设置有光源 2,本具体实施例中未解释的技术特征,采用具体实施例1或2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包括若干散热单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体通过基片相连接,该基片两端延伸有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向基片中部扭弯且呈中心对称,该散热结构由若干散热鳍片平行排布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体间的散热结构的旋转角度为5 10°,各该散热结构的散热鳍片的扭弯角度为20° 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体的厚度相一致,该散热单元体的散热鳍片的长度、宽度相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体的厚度为0. 6 1mm,该散热单元体的散热鳍片的长度为60mm,其宽度为10 1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体间以冲压铆接方式连接,各该散热单元体的基片间的连接面涂有导热介质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体的数量为16。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的散热鳍片的数量为30。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体中具最大面积的基片的底面中心设置有光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日常照明传散热
,公开了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包括若干散热单元体,散热单元体通过基片相连接,该基片两端延伸有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向基片中部扭弯且呈中心对称,该散热结构由若干散热鳍片平行排布而成,本技术增大了传散热面积,全方位的空气对流,保证灯具的安全温度以及灯具的正常使用寿命。文档编号F21V29/00GK202158543SQ20112029135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1日专利技术者陈俊峰 申请人:陈俊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传散热装置,包括若干散热单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体通过基片相连接,该基片两端延伸有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向基片中部扭弯且呈中心对称,该散热结构由若干散热鳍片平行排布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陈俊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