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久美彭措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0965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它是一种藏药,又称久美消渴降糖2号,它是由活性组分组成或者是由活性成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是由芒果核、蒲桃、大托叶云实、石榴子、熊胆粉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它可以被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内服剂型。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具有润肺清胃,养阴润燥,生津消渴的功能。可用于治疗糖尿病。藏医方面可用于由“赤巴”失调引起的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糖及血糖升高等消渴症。中医方面可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糖尿病,症见方面可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神疲乏力、肢麻疼痛、头晕耳鸣、自汗、大便干燥、脉滑数有力、尿糖及血糖升高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久美消渴降糖2号)及其制备方法,它是一种藏药,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十大疑难病之一。 发病率极高,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资料统计,印度是目前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拥有病人4000多万;中国居第二位,有病人3000万;美国第三位,有病人1000多万;WHO估计,到 2005年,中国糖尿病人将达5000万;在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群近10%为糖尿病患者,中国估计6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达8%以上;有专家预测我国有可能继印度之后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这不仅因为中国人口基数最大,还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快速,使生活迅速改善的国人肥胖者骤增,肥胖人成为糖尿病易感人群;II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的 90 % 95%,糖尿病占死亡原因的前5位,它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疾病之一。中国糖尿病协会最新的调查发现,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 7 %,全国糖尿病人接近一个亿。中国已超越印度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在30 45岁的“事业型”人士中糖尿病发病增长最快。 在20岁以上的成人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 15. 5%,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者。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随之而来,被称作富贵病的糖尿病亦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30年来,全世界有关糖尿病防治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我国对糖尿病防治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也不少,但明显的突破却很少,与国外的进展相比差距很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是科学性不强,因此很难有所突破。糖尿病已成为人类第四大死因,全球每年有超过380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目前全世界已有2. 46亿糖尿病患者。我国近20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增长了 5倍多,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近30年来,全世界有关糖尿病防治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我国对糖尿病防治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也不少,但明显的突破却很少,与国外的进展相比差距很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是科学性不强,因此很难有所突破。而纯藏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目前还未见任何报道。1、国外对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的研究国外对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研究极少,如2003年6月有1万多专家参加的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仅有4篇对人参的研究。2、国内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回顾我国近几十年来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研究,虽然也有一些很好的成果, 但往往不拿到正式的国际会议上去交流,因而在国际上默默无闻。而较多的是一些低水平的重复性工作,因而科学性不强。据统计,中国目前有6000万以上糖尿病患者,目前对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并发症至今尚无有效的方法。如此高的糖尿病发病率催生出潜力巨大的糖尿病用药市场。糖尿病用药领域也已成为各大药企征战的重点。2008年,全球糖尿病市场总销售额高达240亿美元,而在全球糖尿病药物中,口 1服药市场份额略高于胰岛素制剂。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约占80%,并使其预期寿命减少1/3。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升高者在80%以上,血粘度升高者达90%。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缓慢,但属治本范畴,在血糖下降的同时使体质同步增强,对慢性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中医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实质,脾虚是糖尿病不愈的根本,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产生的关键。中药可以把养阴健脾益气活血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糖尿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使用中药可使血糖、尿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中医药的整体调可以在降糖的同时,增强患者体质,纠正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或亲和力,以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抗胰岛素抵抗。中药的整体调节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高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这些因素,造成了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重要脏器损伤的基础。中药在降糖的同时,可以通过益气活血降低血液粘滞度和血脂等,从而防治并发症。藏医学把糖尿病称为“京尼萨古”病,汉语一般译作“尿消症”。所谓“京尼萨古”, “京尼”意为尿频,“萨古”指消耗体能的混浊之液,也就是说小便频繁、尿液混浊、消耗体能是本病的本质特征。《医学·八支经要本释》载“若问此为何因,此乃被饮食等碍及的‘培根’化入膀胱。体内的腐坏物(糟粕)、汗液、油脂、精微精华在不适的饮食下亦可危及体内的‘赤巴’和血液等,由此,体内的腐坏物(糟粕)、汗液等皆可混入尿液,致使尿液浑浊,使人的体能消减。而体内的隆也会因此使人体‘七大物质’流失入膀胱,化为尿液排除体外,从而消减体能。” “‘京尼萨古’其症见乏力嗜睡,汗多且伴异味,消瘦,毛发及爪甲枯燥无华, 口中常感甜味且口咽极干,嗜冷饮,五心烦热尿液浊,尿迹处常有蜜蜂等昆虫聚集。,,藏医理论认为患糖尿病与自身机体的“三因”失调相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 “龙”(相当于风、气)、“赤巴”(指胆、火,是引起一切热症疾病的根源)、“培根”(指水、土, 是引起所有寒症疾病的根源)“三因”处于平衡状态,才能保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行。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因为人体“三因”出现严重失衡,通常较为显著的表现是“赤巴”和“龙”偏盛,“培根”偏弱,导致了人体的七大精微物质(精微、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髓、精液)不能正常分解、排泄和输送,使血液里的秽物聚集过多,引起心肾等人体的重要器官功能受损, 在临床上表现为口干易饥、尿频尿急、乏力多梦、消瘦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热、视力下降、皮肤瘙痒等症状。藏医通过调理、平衡“三因”,达到降“赤巴”和“龙”,扶正“培根”为目的,使体内的七大精微物质得到正常的分解和排泄,降低血液里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使胰腺得到营养,胰岛功能逐步恢复;同时调节饮食规律、改善生活习惯,最终达到营养胰腺,降低血糖,改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和工作质量的目的。目前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包括(1)磺脲类药物;(2)双胍类药物;(3)膳食葡萄糖调节剂;(4)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5)醛糖还原酶抑制剂;(6)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7)其他药物。根据降血糖作用机制的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可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 膳食葡萄糖调节剂)、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和其他药物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非胰岛素降糖激素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分为三代,第一代包括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妥拉磺脲和醋酸己脲; 第二代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波脲、格列齐特和格列喹酮;第三代就有格列美脲。双胍类包括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后者目前国外已经停用,国内也很少使用。膳食葡萄糖调节剂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有罗格列酮、曲格列酮和吡格列酮。非胰岛素降糖激素类药物有普兰林肽和Exenatide。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1、胰岛素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1)过敏反应,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在注射部位会出现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活性组分组成或者是由活性成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芒果核0.5~1.5份、蒲桃0.5~1.5份、大托叶云实0.5~1.5份、石榴子0.5~1.5份、熊胆粉0.1~0.2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美彭措
申请(专利权)人:久美彭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