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启松专利>正文

集装粉状离子交换剂的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041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集装粉状离子交换剂的过滤器,由内滤筒、外滤筒,内滤筒与外滤筒之间有集装粉状离子交换剂,兼具有过滤和离子交换的功能,可实现过滤、吸附、离子交换等化工过程,达到浓缩、分离、提纯、净化、脱色、催化及医疗效果;具有功能兼备、反应速度快、制造和维修方便,可广泛地应用于水处理、电力、化工、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包含有以吸附剂或离子交换剂的圆筒式过滤器。现有的过滤器均不具有离子交换的功能,采用粉状离子交换剂的交换速度要比一般球状离子交换剂的交换速度要快5~15倍,但在现有的体系中均以分散体与溶液进行拌和过滤,其主要问题是再生困难,故一般只用一次而不再回收。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夹套式集装粉状离子交换剂的过滤器,兼具有过滤和离子交换的功能,克服粉状离子交换再生困难之不足。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内滤筒,外滤筒,内滤筒与外滤筒之间有集装粉状离子交换剂,整个过滤装置安装在壳体中。工作状态下是滤液由内滤筒向外流,再生液则由外滤筒向内流,整个操作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因为它兼具有过滤和离子交换功能,可实现过滤、吸附、离子交换等化工过程,达到浓缩、分离、提纯、净化、脱色、催化及医疗等效果;具有功能兼备、反应速度快、制造和维修方便等多种优点;可广泛地应用于水处理、电力工业、金属冶炼、糖类精制、食品加工、原子能科学技术、化学及生物药剂提纯制备、化工生产、医药卫生、分析化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如附图所示,工作状态下,进料压力为0.1~1.5MPa的料液由接管3进入内滤筒5,通过粉状离子交换剂6,然后由外滤筒7排出,经壳体8收集后由接管1输出,接管1可用三通管;再生液由接管2进入,经外滤筒7进入粉状离子交换层6,废液由接管10排出,再生液的渣质由接管1排出,粉状交换剂6中毒后,由接管9放出,新交换剂由接管4重新填入。内、外滤筒5、7的材料可以是粉末冶金,多层丝网,也可以是非金属过滤介质。内、外滤筒微孔孔径分别为3~140μm和25~140μm。粉状离子交换剂6,可以是各种离子交换树脂,也可以是活性碳等无机离子交换剂,粒径为30~150μm,具体根据不同工艺要求可制成各种系列。权利要求1.一种集装粉状离子交换剂的过滤器,本技术的特征是它包括内滤筒,外滤筒,内滤筒与外滤筒之间有集装粉状离子交换剂,整个过滤装置安装在壳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是内、外滤筒微孔孔径分别为3~140μm和25~140μm,内、外滤筒〔5〕、〔7〕的材料可以是粉末冶金、多层丝网,也可以是非金属过滤介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是粉状离子交换剂〔6〕,可以是各种离子交换树脂,也可以是活性碳等无机离子交换剂,粒径为30~150μm。专利摘要集装粉状离子交换剂的过滤器,由内滤筒、外滤筒,内滤筒与外滤筒之间有集装粉状离子交换剂,兼具有过滤和离子交换的功能,可实现过滤、吸附、离子交换等化工过程,达到浓缩、分离、提纯、净化、脱色、催化及医疗效果;具有功能兼备、反应速度快、制造和维修方便,可广泛地应用于水处理、电力、化工、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文档编号B01D24/02GK2136065SQ9223264公开日1993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11日专利技术者陈启松, 朱国辉 申请人:陈启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粉状离子交换剂的过滤器,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它包括内滤筒〔5〕,外滤筒〔7〕,内滤筒〔5〕与外滤筒〔7〕之间有集装粉状离子交换剂〔6〕,整个过滤装置安装在壳体〔8〕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松朱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陈启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