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泥型同向流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0235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集泥型同向流分离器其主要特征是由多层平行斜折板、多组多只串联布置的集泥斗、阻流板、框支架等组成,使斜板沉淀的泥渣分段汇集,及时排走,可改进同向流分离器工艺条件,提高处理效果,同时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不易积泥、运行可靠等特点。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在新建沉淀池净水设备与老池挖潜改造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点。(*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净水构筑物(或设备)中的固液分离器材。目前国内外净水厂沉淀构筑物(或设备)中的同向流斜板分离器均为集水型的,多半尚存在集水系统构造复什、容易积泥影响水质、清洗困难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同向流分离器--集泥型同向流斜板固液分离器(以下称集泥型同向流),以简化结构,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工程造价与制水成本。集泥型同向流主要由斜折板、集泥斗、阻流板、框支架等四部分组成。本技术的要点是在同向流斜板分离器内V形斜槽底设置多组多只串联的集泥斗,使斜板间的沉淀泥渣,分段汇集,及时排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具有净水效率高,构造简单,制作安装方便,造价低,沉淀泥渣滑移排出路程短,不易积泥,出水水质好,源水浊度适用范围大,容易冲洗检修,管理简便,能耗低等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集泥型同向流分离器的纵向竖剖面图。图2是图1的1~1剖面图。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由图可见,集泥型同向流分离器主要由斜折板1,集泥斗2,阻流板3,框支架4组成。斜折板1为倾斜设置的多层平行折板。斜折板与水平面间夹角α=40~60度,斜长L=600~2000毫米。平行斜折板端面与铅垂面间夹角γ=0~30度,总高度H=600~1500毫米。斜折板横向截面为折线状,形成多道V形斜槽,折点距离b=80~200毫米,折角β=10~30度,总宽度B=400~1600毫米。平行斜折板之间距离d=20~50毫米。V形斜槽底偏一侧设置多只集泥斗2,顺流向间距a=150~500毫米。集泥斗为斜漏斗状,上下串联布置。集泥斗的横截面为矩形或长园形,上口尺寸e=30~50毫米,f=20~40毫米。集泥斗壁与水平面间夹角θ=60~90度,与斜板间缝隙c=10~30毫米。阻流板3为同向流组件顶底层折板折角间设置的三角板。框支架4为确定同向流组件各部几何尺寸的支架结构。源水经加矾混合凝聚后进入集泥型同向流分离器,在平行斜板间均匀地斜向下端流动,悬浮的絮凝颗粒逐渐沉降至斜板面,沉淀泥渣达到一定量时则顺斜板向下游滑移进入集泥斗,再落入下层串联集泥斗而排出。斜板分离的泥渣如此分段及时排走,大大提高了排泥效率和出水水质。权利要求1.一种主要由斜折板1、集泥斗2、阻流板3、框支架4组成的集泥型同向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说斜折板是倾斜设置的多层平行折板,形成多道V形斜槽,并在槽底分段设置多组多只串联的集泥斗。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泥型同向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说斜折板斜长L=600~2000毫米,斜折板与水平面夹角α=40~60度,斜折板折点间距b=80~200毫米,折角β=10~30度,总宽度B=400~1600毫米,平行斜折板之间距离d=20~50毫米,平行斜折板端面与铅垂面夹角γ=0~30度,总高度H=600~1500毫米,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泥型同向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说集泥斗为斜漏斗状,沿槽底的一侧设置,顺流向间距α=150~500毫米专利摘要集泥型同向流分离器其主要特征是由多层平行斜折板、多组多只串联布置的集泥斗、阻流板、框支架等组成,使斜板沉淀的泥渣分段汇集,及时排走,可改进同向流分离器工艺条件,提高处理效果,同时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不易积泥、运行可靠等特点。该技术用在新建沉淀池净水设备与老池挖潜改造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点。文档编号B01D21/02GK2118572SQ9123064公开日1992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5日专利技术者杭听敏, 杭岳中, 杭建平, 漆贯学, 杭健 申请人:宜兴市分水自来水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要由斜折板1、集泥斗2、阻流板3、框支架4组成的集泥型同向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说斜折板是倾斜设置的多层平行折板,形成多道V形斜槽,并在槽底分段设置多组多只串联的集泥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听敏杭岳中杭建平漆贯学杭健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分水自来水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