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酯化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01217 阅读:5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酯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酯化塔(2),在所述反应釜(1)和酯化塔(2)之间还设置有再沸器(3),所述反应釜(1)的气相出口与所述酯化塔(2)的入口连接,所述酯化塔(2)的液相回流出口与所述再沸器(3)的底部入口连接,所述再沸器(3)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反应釜(1)的顶部进口连接并伸入所述反应釜(1)的液面以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酯化塔回流至反应釜之间增加一再沸器,用于处理塔釜回流的液相,借此提高蒸发量,减轻酯化釜的热负荷,提高酯化塔效率,提高产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酯化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酯化反应装置主要由反应釜和酯化塔组成。在醋酸正丙酯生产中,要提高酯化塔的效率,主要依靠提高反应釜的蒸馏能力来提高蒸发量及产量。而反应釜的蒸发效果与反应釜夹套的传热面积有很大关联,提高反应釜的就需要提高酯化反应釜的蒸发量, 若采用增加换热面积的方法就必须加大反应釜体积,这样极不经济,且效果并不理想。当增大产能时,即增加反应投料,现有技术中反应釜反应热不足以提供酯化塔所需热能,导致酯化塔蒸发量小,塔顶出料少,塔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酯化塔效率的酯化反应装置。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酯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和酯化塔,在所述反应釜和酯化塔之间还设置有再沸器,所述反应釜的气相出口与所述酯化塔的入口连接,所述酯化塔的液相回流出口与所述再沸器的底部入口连接,所述再沸器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进口连接并伸入所述反应釜的液面以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酯化塔回流至反应釜之间增加一再沸器,用于处理塔釜回流的液相,借此提高蒸发量,减轻酯化釜的热负荷,提高酯化塔效率,提高产量;2、本技术中酯化塔的效率得到提高,总的产量得到提高,并降低反应釜的设备造价,减少设备占地面积,使操作变得更加简单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1 本技术所述酯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酯化塔2,在所述反应釜 1和酯化塔2之间还设置有再沸器3,所述反应釜1的气相出口与所述酯化塔2的入口连接, 所述酯化塔2的液相回流出口与所述再沸器3的底部入口连接,所述再沸器3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反应釜1的顶部进口连接并伸入所述反应釜1的液面以下。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酯化塔内介质通过传质、传热交换,汽相继续往塔顶方向走,液相往塔底方向降落,由塔底进入再沸器底部,经过再沸器的汽化,由顶部进入反应釜液面以下,再次与釜内介质进行传质、传热的过程,轻组分变为汽相返回塔内,重组分留在釜内,完成整个过程。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技术,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权利要求1. 一种酯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酯化塔(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釜(1)和酯化塔(2)之间还设置有再沸器(3),所述反应釜(1)的气相出口与所述酯化塔(2)的入口连接,所述酯化塔(2)的液相回流出口与所述再沸器(3)的底部入口连接,所述再沸器(3) 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反应釜(1)的顶部进口连接并伸入所述反应釜(1)的液面以下。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酯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酯化塔(2),在所述反应釜(1)和酯化塔(2)之间还设置有再沸器(3),所述反应釜(1)的气相出口与所述酯化塔(2)的入口连接,所述酯化塔(2)的液相回流出口与所述再沸器(3)的底部入口连接,所述再沸器(3)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反应釜(1)的顶部进口连接并伸入所述反应釜(1)的液面以下。本技术通过在酯化塔回流至反应釜之间增加一再沸器,用于处理塔釜回流的液相,借此提高蒸发量,减轻酯化釜的热负荷,提高酯化塔效率,提高产量。文档编号C07C69/14GK202164248SQ20112024758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4日专利技术者庆丰, 徐彬彬, 李刚, 李清刚, 林毓勇, 王海霞, 茆心龙, 郑必武 申请人:南京乌江化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酯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酯化塔(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釜(1)和酯化塔(2)之间还设置有再沸器(3),所述反应釜(1)的气相出口与所述酯化塔(2)的入口连接,所述酯化塔(2)的液相回流出口与所述再沸器(3)的底部入口连接,所述再沸器(3)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反应釜(1)的顶部进口连接并伸入所述反应釜(1)的液面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彬彬林毓勇李清刚茆心龙李刚王海霞庆丰郑必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乌江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