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9884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底座、支撑件以及液晶显示器,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器,支撑件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滑动孔;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液晶显示器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包括第一滑动端和第一连接端,第二支杆包括第二滑动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滑动端和第二滑动端均与滑动孔滑动连接;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通过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相互旋接,以及与底座旋接;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用于通过向内旋转或者向外旋转以控制液晶显示器与底座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不断普及,用户对液晶显示器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的支撑方式示意图。其中,底座10'固定连接液晶显示器30'的支撑件20',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将液晶显示器30'与底座10'间的距离固定,即将液晶显示器30'的高度固定,在需要调整液晶显示器30'的高度时,需要重新拆卸底座10'和支撑件20',过程繁琐,影响用户的观看效果,降低了用户对液晶显示器的体验感。综上,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无法灵活的调整液晶显示器的高度以满足不同坐高的用户的观看角度的技术问题,是液晶显示
研究的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的支撑件与底座固定连接,用户无法灵活的调整液晶显示器的高度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底座、支撑件以及液晶显示器,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器,所述支撑件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滑动孔;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用于支撑所述液晶显示器,所述第一支杆包括第一滑动端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支杆包括第二滑动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滑动端和所述第二滑动端均与所述滑动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互旋接,以及与所述底座旋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用于通过向内旋转或者向外旋转以控制所述液晶显示器与所述底座间的距离。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滑动孔包括相互分开的第一滑动孔和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端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滑动端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滑动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孔。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滑动孔内侧设置有齿轮结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螺柱、第一螺母、第一旋齿以及第一控制钮,所述第一螺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一滑动孔后与所述第一螺母螺接;所述第一旋齿与所述第一滑动孔内侧的齿轮结构适配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螺柱和所述第一旋齿沿水平方向移动,进而控制所述第一滑动端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滑动孔内侧设置有齿轮结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旋钮,所述第二旋钮包括第二螺柱、第二螺母、第二旋齿以及第二控制钮,所述第二螺柱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二滑动孔后与所述第二螺母螺接;所述第二旋齿与所述第二滑动孔内侧的齿轮结构适配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螺柱和所述第二旋齿沿水平方向移动,进而控制所述第二滑动端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滑动孔内侧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第一滑动孔内侧的螺纹结构螺接,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滑动孔内侧的螺纹结构之间的压力压合固定所述第一滑动端。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滑动孔内侧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第二滑动孔内侧的螺纹结构螺接,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滑动孔内侧的螺纹结构之间的压力压合固定所述第二滑动端。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第二连接孔,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连接柱连接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底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凹槽两侧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孔通过所述连接柱连接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件螺接固定于所述液晶显示器上。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液晶显示器的支撑件与底座固定连接,用户无法灵活的调整液晶显示器的高度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用户的观看体验感。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背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滑动孔与第一滑动端连接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滑动孔与第一滑动端连接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背视结构图。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底座10、支撑件20以及液晶显示器30,所述支撑件20固定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器30。更优的,所述支撑件20螺接固定在所述液晶显示器30上,具体为通过在支撑件20和液晶显示器30上设置螺孔(图未标示),并通过螺丝(图未标示)固定连接,鉴于该螺接方式为公知常识,此处不再详细说明。其中,所述支撑件20开设有沿水平方向B延伸的滑动孔。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孔包括彼此分开的第一滑动孔211和第二滑动孔212。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滑动孔也可以为连成一体的形状,此处不再列举。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杆40和第二支杆50,所述第一支杆40包括第一滑动端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滑动端包括第一通孔41 ;所述第二支杆50包括第二滑动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滑动端包括第二通孔51。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第一支杆40的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孔42,所述第二支杆50的第二连接端包括第二连接孔(图未标示),所述第一连接孔42和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连接柱(图未标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容纳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所述第一连接孔4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所述第二连接孔。更优的,所述底座10包括第三连接孔12,更明确的说,所述第三连接孔12设置于所述凹槽11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孔42、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孔12通过连接柱连接固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支杆40和所述第二支杆50向内(Ni)旋转或者向外(拟)旋转来控制所述液晶显示器30与所述底座10间的距离D,其中,控制所述第一支杆40和所述第二支杆50向内(Ni)旋转,即控制所述第一支杆40相对所述第二支杆50逆时针旋转;控制所述第一支杆40和所述第二支杆50向外(拟)旋转,即控制所述第一支杆40相对所述第二支杆50顺时针旋转。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41与所述第一滑动孔21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51与所述第二滑动孔212滑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滑动孔211与所述第一滑动端连接以及所述第二滑动孔212与所述第二滑动端连接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4。在图4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孔211内侧设置有齿轮结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旋钮60,所述第一旋钮60包括第一螺柱61、第一螺母64、第一旋齿62以及第一控制钮63。其中,所述第一螺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底座、支撑件以及液晶显示器,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滑动孔;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用于支撑所述液晶显示器,所述第一支杆包括第一滑动端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支杆包括第二滑动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滑动端和所述第二滑动端均与所述滑动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互旋接,以及与所述底座旋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用于通过向内旋转或者向外旋转以控制所述液晶显示器与所述底座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加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