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97812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粒装置,其通过合理地形成通过用槽的形状,能够减轻驱动脱粒筒时的驱动负荷,并且,能够避免脱粒处理物进入割取谷秆内。通过用槽(33)在将随着脱粒筒(9)的旋转而向割取谷秆的茎根侧流下的脱粒处理物朝脱粒筒(9)引导的引导板(30)上形成为,用于使脱粒齿(32)通过的通过用槽(33)的切口宽度方向的中心线(L)沿着脱粒齿(32)的旋转轨迹形成,且相对夹持输送机构的谷秆输送方向呈倾斜姿态,此外,槽入口侧部分(33A)的横向宽度(W1)大于槽里侧部分(33B)的横向宽度(W2)。(*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脱粒装置,包括夹持输送机构,其夹持割取谷秆的茎根侧输送割取谷秆;脱粒筒,其通过旋转驱动,对由所述夹持输送机构输送的割取谷秆的穗梢侧进行脱粒处理;引导板,其将随着所述脱粒筒的旋转而流向割取谷秆的茎根侧的脱粒处理物朝所述脱粒筒引导;所述引导板被设置成,相对所述脱粒筒的旋转轴心,谷秆输送上游侧位于下侧且越靠谷秆输送下游侧越位于上侧而呈倾斜姿态,并且,在所述引导板上以切口状形成有随着所述脱粒筒的旋转而使设置在所述脱粒筒的脱粒齿通过的通过用槽。
技术介绍
上述引导板通过将带枝谷粒、单粒化的谷粒等脱粒处理物向脱粒筒引导,以防止该脱粒处理物进入由夹持输送机构输送的割取谷秆的茎根侧内,该脱粒处理物随着脱粒筒的旋转被脱粒筒具有的脱粒齿带动旋转而在脱粒筒内部飞散,并且,朝向由夹持输送机构夹持茎根侧在脱粒室内部输送的割取谷秆的茎根侧部位流下。由于具备这种引导板,能够防止通过脱粒处理得到的谷粒进入割取谷秆内与脱粒处理后的割取谷秆一起排出机外,从而能够提高谷粒回收率。并且,在现有的脱粒装置中,通过用槽在引导板上形成为,用于使脱粒筒具有的脱粒齿通过的通过用槽沿着脱粒齿的旋转轨迹形成,并且相对引导板的沿谷秆输送方向延伸的延伸方向呈倾斜姿态,该通过用槽的横向宽度为从槽入口侧部分至槽里侧部分的最里侧部大致相同,为了发挥脱粒处理物的引导功能,该宽度呈窄的形态(例如,参照特许文献 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83456号公报在上述的现有结构中,通过用槽的横向宽度被形成为从槽入口侧部分至槽里侧部分的最里侧部大致相同,如果脱粒处理物被脱粒齿带动旋转而旋转,当脱粒齿通过通过用槽时,可能在通过用槽的槽入口侧部分至槽里侧部分的最里侧部的大范围内产生堵塞,导致驱动脱粒筒时的驱动负荷变大。尤其是,带枝谷粒等容易缠在脱粒齿的脱粒处理物滞留在脱粒齿,从而导致脱粒齿通过通过用槽时的驱动负荷变大。因此,为了降低该脱粒筒的驱动负荷,虽然可以考虑在从通过用槽的槽入口侧部分至槽里侧部分的最里侧部的大范围内扩大槽的横向宽度,但是,此时存在防止脱粒处理物进入割取谷秆的功能下降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粒装置,其通过合理地形成通过用槽的形状, 能够减轻驱动脱粒筒时的驱动负荷,并且,能够避免脱粒处理物进入割取谷秆内。本技术的脱粒装置,包括夹持输送机构,夹持割取谷秆的茎根侧输送割取谷秆;脱粒筒,通过旋转驱动,对由所述夹持输送机构输送的割取谷秆的穗梢侧进行脱粒处理;引导板,将随着所述脱粒筒的旋转而流向割取谷秆的茎根侧的脱粒处理物朝所述脱粒筒引导;所述引导板以沿着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谷秆输送方向延伸的状态被设置成,相对所述脱粒筒的旋转轴心,谷秆输送上游侧位于下侧且越靠谷秆输送下游侧越位于上侧而呈倾斜姿态,并且,在所述引导板上以切口状形成有随着所述脱粒筒的旋转而使所述脱粒筒具有的脱粒齿通过的通过用槽;所述脱粒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用槽在所述引导板上形成为,所述通过用槽的切口宽度方向的中心线沿着所述脱粒齿的旋转轨迹形成,且相对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谷秆输送方向呈倾斜姿态,并且,所述脱粒齿的基端侧部位通过的槽入口侧部分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脱粒齿的前端侧部位通过的槽里侧部分的横向宽度。根据第一特征结构,如果脱粒筒被旋转驱动,虽然脱粒齿以通过通过用槽内的状态进行旋转,但是,在该通过用槽中,脱粒齿的基端侧部位通过的槽入口侧部分的横向宽度大于脱粒齿的前端侧部位通过的槽里侧部分的横向宽度。其结果,由于脱粒齿的前端侧部位通过的槽里侧部分的横向宽度窄,因此,当被脱粒齿的前端侧部位带动旋转的脱落处理物通过宽度窄的槽时,易于被引导板挡住而从脱粒齿分离,并被引导板朝脱粒筒引导,从而能够防止脱粒处理物进入割取谷秆内。另一方面,由于脱粒齿的基端侧部位通过的槽入口侧部分的横向宽度宽,因此,被脱粒齿的基端侧部位带动旋转的脱落处理物不被引导板挡住,容易和脱粒齿一起通过通过用槽,因此,在脱粒处理物被带动旋转的状态下,能够降低脱粒齿通过通过用槽时的驱动负荷。并且,由于脱粒齿的基端侧部位对从由夹持输送机构输送的割取谷秆的茎根侧部位靠近穗梢侧的部位施加脱粒作用,因此,能够减少被脱粒齿的基端侧部位带动旋转的脱粒处理物进入由夹持输送机构输送的割取谷秆的茎根侧内的可能性,而且易于在脱粒室内飞散并向设置在脱粒筒下方侧的筛选部落下。并且,由于引导板被设置成,通过用槽的切口宽度方向的中心线沿着脱粒齿的旋转轨迹形成,且相对所述引导板的沿着谷秆输送方向延伸的延伸方向呈倾斜姿态,因此,当脱粒齿通过通过用槽时,脱粒齿通过通过用槽的切口宽度方向的中心附近。其结果,能够确保脱粒齿与通过用槽的切口宽度方向的内侧端缘之间的缝隙在左右两侧分别相同,例如,不管是否通过使脱粒齿的基端侧部位与单侧的内侧端缘之间变窄来扩大槽入口侧部分的横向宽度,可以避免驱动负荷变大的缺点,能够降低驱动负荷。因此,能够提供通过合理地形成通过用槽的形状,减轻驱动脱粒筒时的驱动负荷, 并且避免脱粒处理物进入割取谷秆内的脱粒装置。本技术的第二特征结构为,在第一特征结构的基础上,在沿着割取谷秆的输送路径形成为长条状的所述引导板上,隔着间隔形成有多个所述通过用槽;所述通过用槽在所述引导板上形成为,多个所述通过用槽的所述槽里侧部分的最里侧部以接近所述脱粒齿的前端部的旋转轨迹的方式排列成圆弧状轨迹。虽然所述引导板沿着斜向被设置成,相对脱粒筒的旋转轴心,输送上游侧位于下侧且越靠输送下游侧越位于上侧,但是,根据第二特征结构,由于通过用槽在引导板上形成为,多个通过用槽的槽里侧部分的最里侧部以接近脱粒齿的前端部的旋转轨迹的方式排列成圆弧状轨迹,因此,能够使多个通过用槽的槽里侧部分的最里侧部分别尽可能地接近脱粒齿的前端部通过的旋转轨迹。通过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在多个通过用槽的排列方向的大致整个范围内,易于使脱粒处理物被弓I导板挡住而从脱粒齿分离,朝脱粒筒弓I导。进而,由于脱粒筒的外周面为圆筒状,且多个脱粒齿的前端部通过的轨迹也沿旋转轴心形成为圆筒状,因此,例如,如果通过用槽在引导板上形成为使多个通过用槽的槽里侧部分的最里侧部排列成直线状轨迹,则在多个通过用槽的排列方向的中间部,脱粒齿的前端部的旋转轨迹最接近槽里侧部分的最里侧部,在排列方向的输送上游侧部位和输送下游侧部位,槽里侧部分的最里侧部远离脱粒齿的前端部的旋转轨迹。其结果,在多个通过用槽的排列方向的中间部,被脱粒齿的前端侧部位带动旋转的脱粒处理物易于被引导板挡住而从脱粒齿分离,被引导板朝脱粒筒引导,但是,在多个通过用槽的排列方向的输送上游侧部位和输送下游侧部位,由于槽里侧部分的最里侧部远离脱粒齿的前端部,因此,脱粒处理物难以被引导板分离。与此相对,在第二特征结构中,由于通过用槽形成为多个通过用槽的槽里侧部分的最里侧部以接近脱粒齿的前端部的旋转轨迹的方式排列成圆弧状轨迹,因此,在所述排列方向的输送上游侧部位和输送下游侧部位,脱粒齿的前端部也会接近槽里侧部分的最里侧部,在多个通过用槽的排列方向的整个范围内,脱粒处理物易于被引导板挡住而从脱粒齿分离,朝脱粒筒引导。本技术的第三特征结构为,在第一特征结构的基础上,在沿着割取谷秆的输送路径形成为长条状的所述引导板上,隔着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粒装置,包括:夹持输送机构(7),夹持割取谷秆的茎根侧输送割取谷秆;脱粒筒(9),通过旋转驱动,对由所述夹持输送机构(7)输送的割取谷秆的穗梢侧进行脱粒处理;以及引导板(30),将随着所述脱粒筒(9)的旋转而流向割取谷秆的茎根侧的脱粒处理物朝所述脱粒筒(9)引导;所述引导板(30)以沿着所述夹持输送机构(7)的谷秆输送方向(Q)延伸的状态被设置成,相对所述脱粒筒(9)的旋转轴心,谷秆输送上游侧位于下侧且越靠谷秆输送下游侧越位于上侧而呈倾斜姿态,并且,在所述引导板(30)上以切口状形成有随着所述脱粒筒(9)的旋转而使所述脱粒筒(9)具有的脱粒齿(32)通过的通过用槽(33);所述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用槽(33)在所述引导板(30)上形成为,所述通过用槽(33)的切口宽度方向的中心线(L)沿着所述脱粒齿(32)的旋转轨迹形成,且相对所述夹持输送机构(7)的谷秆输送方向(Q)呈倾斜姿态,并且,所述脱粒齿(32)的基端侧部位通过的槽入口侧部分(33A)的横向宽度(W1)大于所述脱粒齿(32)的前端侧部位通过的槽里侧部分(33B)的横向宽度(W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雅志平田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