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95781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平面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一控制电路板以及一电子组件。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至显示面板,且具有至少二接垫与至少一开口。开口位于接垫之间。电子组件配置于控制电路板上,且具有二电极部以及位于电极部之间的介电部。电极部分别位于接垫上,而介电部位于开口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平面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用于平面显示器的电路板常有异音(Acoustic noise)的问题。此问题通常与平面显示器所显示的画面及其操作频率有关。一般而言,造成异音的原因不外乎是由电容器 (Capacitor)、电感器Qnductor)或电容器与电感器匹配产生振动而造成的。举例而言,电容器会产生异音的原因为电容材料介电特性所引起的机械共振现象。详细而言,此异音系因承载电容器的电路板与电容器的膨胀系数不同所造成的。具有不同膨胀系数的电路板与电容器之间会产生热应力而形成微裂之间隙,此现象会使电路板与电容器之间产生微小的活动空间,进而让电容器产生伸缩效应,进而形成异音。为解决上述的电容器产生的异音问题,习知发展出一种高分子电容器(Polymer capacitor, P0SCAP)。高分子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异音吸收能力及优良的温度特性。此外, 高分子电容器的安全性亦比普通的电容器佳。高分子电容器主要应用于高效率工作的直流 /直流变换电路,且特别适合做为电源电路的滤波电容器。然而,高分子电容器具有特定的正、负电极,而使运用高分子电容器的电路的布局(layout)受到限制。此外,高分子电容器在有些电路(例如高阻抗电压保持电路、耦合电路、时间常数电路、受漏电影响的电路以及用串联方式增加耐压的电路)中不能使用,且高分子电容器无法在超过额定电压下操作, 否则可能会引起短路。另外,使用高分子电容器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平面显示装置,其可改善异音(Acoustic noise)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平面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一控制电路板以及一电子组件。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至显示面板,且具有至少二接垫与至少一开口,其中开口位于接垫之间。电子组件配置于控制电路板上,且具有二电极部以及位于电极部之间的介电部,其中电极部分别位于接垫上,而介电部位于开口上。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组件为一陶瓷(ceramic)电容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介电部的材质为一压电材料。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开口为一贯孔。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开口的形状包括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椭圆形或圆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通电至上述的电子组件时,电子组件的介电部会产生形变量于控制电路板的开口内。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一软性电路板。 软性电路板连接控制电路板与显示面板。控制电路板藉由软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电性连接。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驱动芯片封装体。驱动芯片封装体配置于软性电路板上且与软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电路板为一印刷电路板。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为一液晶显示面板。基于上述,本技术的平面显示装置可藉由控制电路板上的开口阻绝电子组件与控制电路板发生共振,进而改善异音的问题。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1种平面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区域R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一电子组件通电时的情形。图4为介电部向控制电路板开口上方产生形变量的情形。图5为介电部向控制电路板开口内产生形变量的情形。图中100—平面显示装置,110—显示面板,120—控制电路板,122—接垫,124— 开口,130—电子组件,132—电极部,134—介电部,140—软性电路板,150—驱动芯片封装体,R—区域。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1种平面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绘示为图 1的区域R的放大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平面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10、控制电路板120以及电子组件130。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板120电性连接至显示面板110,且适于驱动显示面板110。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电泳显示面板或可挠式显示面板,于此并不加以限制。此外,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板120例如是印刷电路板 (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其例如是源极驱动电路板或门极驱动电路板。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板120具有至少二接垫122与至少一开口 124。开口 IM位于二接垫122之间。图2中以二个接垫122与一个开口 IM为代表,然而本技术并不特别限定接垫122及开口 IM的数量。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120 可具有多个接垫122与多个开口 124。在本实施例中,开口 IM例如为贯孔。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开口 IM亦可为凹槽。此外,本实施例的开口 IM的形状包括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椭圆形、圆形或其它适当的形状。本实施例的电子组件130配置于控制电路板120上。电子组件130具有二电极部 132以及位于二电极部132的间的介电部134。二电极部132分别位于二接垫122上,而介电部134位于开口 IM上。电子组件130的二电极部132分别焊接在控制电路板120的二接垫122上,进而使电子组件130与控制电路板12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子组件 130例如是陶瓷(ceramic)电容器,电极部132的材质例如是导电金属,而介电部134的材质例如是压电(piezo-electric)材料。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平面显示装置100可进一步包括软性电路板 140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FPC)。软性电路板140连接控制电路板120与显示面板110,且控制电路板120藉由软性电路板140与显示面板110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平面显示装置100更包括至少一驱动芯片封装体150。驱动芯片封装体150配置于软性电路板 140上,且与软性电路板14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芯片封装体150例如是数据驱动芯片(data driver IC)或扫描驱动芯片(scan driver IC)。图3绘示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图1的一电子组件通电时的情形。请参照图 3—图5,当通电至电子组件130时,电子组件130的介电部134会产生一形变量于控制电路板120的开口 IM内。详言之,如图3所示,当输入及输出电子组件130上的电压V涟波变大时,此电压V在电子组件130的二电极部132之间形成电场,进而导致电子组件130的介电部134会产生一以形变量来的方式对抗电场的变化(如图4及图5所示)。也就是说, 电子组件130的介电部134会与控制电路板120产生共振现象。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介电部134所产生的形变量系位于控制电路板120的开口 IM的上方(如图4)或开口 124内 (如图5),因而不易发生习知技术中电子组件与其下方的控制电路板产生共振而造成异音的问题。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平面显示装置藉由在电子组件下方的控制电路板上设置开口,以阻绝电子组件与控制电路板发生共振。如此一来,电子组件与控制电路板共振而造成的异音问题便可获得改善。虽然本技术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面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一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至该显示面板,且具有至少二接垫与至少一开口,其中该开口位于该些接垫之间;以及一电子组件,配置于该控制电路板上,且具有二电极部以及一位于该些电极部之间的介电部,其中该些电极部分别位于该些接垫上,而该介电部位于该开口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世珩彭信渊林雨霆方嘉骏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