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肿胀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94919 阅读:4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除肿胀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牛蒡子1~10份、冰片1~10份、薄荷1~10份、马勃1~10份和生甘草1~10份。该消除肿胀的外用中药,直接涂抹于患处所对应的颈部或咽喉肿胀处的皮肤表面,或者将成型的膏剂直接贴附于患处所对应的颈部皮肤表面,以2天为一疗程,一般2~3疗程,1~2天即可见效,见效快作用时间短,能够缓解病患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
,涉及消除肿胀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治疗颈部及咽喉的肿胀。
技术介绍
颈部及咽喉部肿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药物过敏、感染及机械损伤(包括喉癌术后及放疗)是常见原因。咽喉肿胀可引起颈部疼痛,声嘶、吞咽障碍、咽喉异物感等。《张氏医通》对《内经》“喉痹”的病位问题曾指出“凡经言喉痹者,谓喉中呼吸不通,言语不出而天气闭塞也;云咽塞、云隘痛者,谓咽喉不能纳唾与食,而地气闭塞也”。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及静脉静滴激素、抗抗感染药物等,严重者甚至需行气管切开术。但常规的激素治疗虽然缓解肿胀效果不错,但激素的副作用仍不容忽视。因此,亟需一种快速、疗效高、副作用小的药物来解除上述患者的痛苦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尤其是治疗颈部及咽喉的肿胀,见效快、毒副作用小且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消除肿胀的外用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牛蒡子1 10份、冰片1 10份、薄荷1 10份、马勃1 10份和生甘草1 10份。进一步,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牛蒡子2 5份、冰片2 5份、薄荷2 5份、马勃2 5份和生甘草2 5份。以及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牛蒡子3份、冰片3份、薄荷3份、马勃3份和生甘草3份。消除肿胀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质量份数计,将牛蒡子1 10份、薄荷1 10份、马勃1 10份和生甘草1 10份粉碎后充分混合,然后加入混合物3 5倍质量的水煎煮1 池,过滤,收集滤液,并将滤液浓缩至每ml含3 5g原生药,得到药液A ;或者,以质量份数计,将牛蒡子1 10份、薄荷1 10份、马勃1 10份和生甘草1 10份粉碎后充分混合,然后加入混合物3 5倍质量的体积浓度为60 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 池,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浓缩至每ml含3 5g原生药,得到药液B ;2)以质量份数计,将1 10份的聚乙烯醇加水溶胀后,搅拌下加入药液A或药液B,再加入溶解有1 10份冰片的乙醇溶液,以及药液A或药液B体积20 30%的甘油、5 10%的氮酮,充分混勻后制成外用中药制剂。所述的步骤1)中的加水煎煮是将原料药用水多次煎煮,合并滤液后进行减压浓缩;用乙醇回流提取是将原料药多次回流提取,合并滤液后进行减压浓缩。所述步骤2)的乙醇以将1 10份的冰片溶解为准。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剂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3 10 %,药液A或药液B的体积分数为15 30%,乙醇的质量分数为10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消除肿胀的外用中药,直接涂抹于患处所对应的颈部或咽喉肿胀处的皮肤表面,或者将成型的膏剂直接贴附于患处所对应的颈部皮肤表面,以2天为一疗程,一般2 3疗程,1 2天即可见效,见效快作用时间短,能够缓解病患的痛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消除肿胀的外用中药,为外用型中药,处方新颖,安全无毒,使用方便,实际使用结果表明对临床患者、实验动物咽喉部肿胀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消除肿胀的外用中药,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无毒副反应,易于推广使用。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处方新颖,安全无毒,见效快。该外用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牛蒡子1 10份、冰片1 10份、薄荷1 10份、马勃1 10份和生甘草1 10份。各组分当中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对急慢性颈部肿胀及咽炎、喉炎、扁桃腺炎等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牛蒡子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外散其热内泄其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兼能通利二便。可配伍清热泻火解毒等药,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冰片,可以促进药物吸收作用;并有抗菌、抗炎、镇痛作用。薄荷可以治疗咽喉肿痛。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同时有抗刺激作用,可使气管产生新的分泌物,而使稠厚的粘液易于排出,故有祛痰作用,并有良好的止咳作用。马勃清肺利咽,解毒,止血;治喉痹咽痛,咳嗽失音。甘草具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而对于具体的制剂可制成药剂学上任意一种适于外用的剂型,根据剂型的不同,可含有各种药用载体、赋形剂及其它添加剂。优选剂型为凝胶剂及膏剂。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动物药效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实施例1消除肿胀的外用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牛蒡子3份、冰片3份、薄荷3份、马勃3份和生甘草3份。具体制成凝胶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处方量的牛蒡子、薄荷、马勃、生甘草,充分混合,加5倍于组方重量的蒸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过滤后合并滤液,浓缩至每ml含5g原生药,得到药液A,备用;2)称取处方量的冰片用乙醇溶解,以冰片溶解为准,不做具体量的要求;另取聚乙烯醇5g,加水溶胀M小时,滤过,不断搅拌下依次加入药液A20ml、用乙醇溶解的冰片、甘油5ml以及氮酮anl,用纯化水定容100ml,搅勻即得。该制备工艺的特点工艺简单,原料药成分浸出完全,但制成品外观浑浊,不够透明。实施例2消除肿胀的外用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牛蒡子3份、冰片1份、薄荷2份、马勃2份和生甘草2份。具体制成凝胶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处方量的牛蒡子、薄荷、马勃、生甘草,充分混合,用70%乙醇回流提取2次,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每ml含原生药5g,得到药液B,备用;2)称取处方量的冰片用乙醇溶解,以冰片溶解为准,不做具体量的要求;另取聚乙烯醇5g,加水溶胀M小时,滤过,不断搅拌下依次加入药液B 20ml、用乙醇溶解的冰片、甘油5. 5ml以及氮酮1. 5ml,用纯化水定容100ml,搅勻即得。该制备工艺特点工艺稍显复杂,但醇提取液中含有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外观基本澄明。实施例3消除肿胀的外用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牛蒡子10份、冰片3份、薄荷5份、马勃3份和生甘草5份。具体制成凝胶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处方量的牛蒡子、薄荷、马勃、生甘草,充分混合,加5倍于组方重量的蒸馏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过滤后合并滤液,浓缩至每ml含3g原生药,得到药液A,备用;2)称取处方量的冰片用乙醇溶解,以冰片溶解为准,不做具体量的要求;另取聚乙烯醇20g,加水溶胀M小时,滤过,不断搅拌下依次加入药液A20ml、用乙醇溶解的冰片、甘油6ml以及氮酮1ml,用纯化水定容100ml,搅勻即得。该制备工艺的特点工艺简单,原料药成分浸出完全,但制成品外观浑浊,不够透明。实施例4消除肿胀的外用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牛蒡子1份、冰片1份、薄荷3份、马勃2份和生甘草1份。具体制成凝胶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处方量的牛蒡子、薄荷、马勃、生甘草,充分混合,用60%乙醇回流提取2次,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每ml含原生药3g,得到药液B,备用;2)称取处方量的冰片用乙醇溶解,以冰片溶解为准,不做具体量的要求;另取聚乙烯醇5g,加水溶胀M小时,滤过,不断搅拌下依次加入药液B 20ml、用乙醇溶解的冰片、甘油細1以及氮酮anl,用纯化水定容100ml,搅勻即得。该制备工艺特点工艺稍显复杂,但醇提取液中含有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外观基本澄明。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除肿胀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牛蒡子1~10份、冰片1~10份、薄荷1~10份、马勃1~10份和生甘草1~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晓勇祝康梁建民康全清许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