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座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94563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机座充机构,包括设于手机内的母端连接器及与母端连接器匹配并与电源电连接的公端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导电片,绝缘壳体上开设有供公端连接器插入的插接孔,插接孔远离其入口的孔壁上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插接孔临近其入口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插接孔相连通的镶嵌槽,导电片一端与手机的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穿过通孔并沿插接孔的内壁伸入镶嵌槽;公端连接器可插接于插接孔内并电性抵触导电片。导电片从远离插接孔的入口的通孔顺着插接孔的内壁伸入临近插接孔的入口的镶嵌槽内,使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之间的接触点有一个大的接触行程,确保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接触良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机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手机座充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经成为了现代人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回顾手机发展的过程,在一次次的变革中,手机的造型和功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已经逐渐从奢侈品发展到了现在十分普及的电子消费产品。现有的手机除了语音通话和短信功能外,还具有游戏机、MP3、照相机、摄影、录音、GPS、上网等功能,因此手机在人们每天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由于人们每天频繁的使用手机,手机耗电较快,从而经常需要充电。传统手机的充电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手机通过数据线与充电插头连接,从而电信号从充电插头导入到手机的电池中,进而将电存储在所述电池中;第二种主要体现为将电池从手机中拆卸下来,装配到充电器上进行充电。由于第一种充电方式需要使用数据线才能够进行充电,因此使用者外出时需要同时携带电源插头和数据线,从而对使用者出行造成不便;第二种充电方式则需要将电池从手机中拆卸下来充电,因此不能边充电边使用且充电操作繁琐。为此,现有技术人员设计了一种使用手机座充方式对手机进行充电的座充机构, 其包括安装在手机内的母端连接器和与电源连接的公端连接器,所述母端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导电片,所述绝缘壳体上开设有供所述公端连接器插入的插接孔,所述导电片部分收容于所述绝缘壳体内且伸入所述插接孔;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与所述插接孔相配合的绝缘插接头以及部分收容于所述绝缘插接头内的导电端子,使用时只需将手机的母端连接器与所述公端连接器插接,使得公端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抵触所述导电片即可进行充电,无需使用数据线,且携带方便,也无需将手机中的电池拆卸下来即可直接充电,简单快捷,然而使用这种充电方式进行充电时,由于手机的母端连接器体积有限,公端连接器插入所述插接孔时容易错位造成导电端子与导电片的接触不良。基于上述的不足,因此,需要一种确保公端连接器与所述母端连接器接触良好的手机座充机构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确保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接触良好的手机座充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机座充机构,包括设于手机内的母端连接器及与所述母端连接器匹配并与电源电连接的公端连接器,所述母端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导电片,所述绝缘壳体上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远离其入口的孔壁上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插接孔临近其入口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孔相连通的镶嵌槽,所述导电片的一端与手机中的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导电片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沿所述插接孔的内壁伸入所述镶嵌槽内;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与所述插接孔相配合的绝缘插接头以及部分收容于所述绝缘插接头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插接头可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且所述导电端子可分离地抵触所述导电片。如上所述,本技术手机座充机构的母端连接器中,由于导电片从远离插接孔的入口的通孔顺着插接孔的内壁伸入临近所述插接孔的入口的镶嵌槽内,有效地加长了与导电端子接触的导电片的长度,使得手机插入座充时,公端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母端连接器的导电片之间的接触点有一个大的接触行程,从而确保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接触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手机座充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手机座充机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手机座充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手机座充机构的俯视图。图5是图4所示手机座充机构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手机座充机构的绝缘壳体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手机座充机构的母端连接器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手机座充机构的母端连接器与手机内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手机座充机构的公端连接器与充电座和电源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图10-图12是本技术手机座充机构的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的插接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手机座充机构1母端连接器10绝缘壳体11插接孔111通孔112镶嵌槽113连接槽114导电片12导向孔13连接端子14弹性抵压臂141电路板15公端连接器20绝缘插接头21端子槽22导电端子23基部231弹性接触部232焊接部233导向边234充电座24电源电路板2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手机座充机构1用于手机充电,其包括母端连接器10及与所述母端连接器10匹配的公端连接器20,所述母端连接器10设于所述手机内并与手机内的电路板15 (如图8所示)电连接,所述公端连接器20与电源电连接,且所述公端连接器20可插接于所述母端连接器10内并与母端连接器10电连接。所述手机座充机构1 具体结构如下参考图6、图7和图8,所述母端连接器10包括绝缘壳体11和导电片12,所述绝缘壳体11上开设有供所述公端连接器20插入的插接孔111,所述插接孔111远离其入口的孔壁上开设有贯穿的通孔112,所述插接孔111临近其入口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孔111 相连通的镶嵌槽113,所述导电片12的一端与手机中的电路板15电连接,所述导电片1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112并沿所述插接孔111的内壁伸入所述镶嵌槽113内。较佳者,参考图7和图11,所述插接孔111的入口向外逐渐扩展延伸形成导向孔 13,更佳者,所述导向孔的内壁呈弧形。所述导向孔13使得公端连接器20与导电片12接触前,先沿导向孔13导入插接孔111,对手机充电时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手机可以正常插入手机座充机构1。较佳者,参考图6和图7,所述母端连接器10呈对称结构,所述通孔112、镶嵌槽 113和导电片12各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绝缘壳体11上。对称结构设计使得手机可以正插入手机座充机构1,也可以反插入手机座充机构1。较佳者,参考图6和图8,所述母端连接器10还包括一连接端子14,所述绝缘壳体 11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112相连通的连接槽114,所述连接端子14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接槽 114内并与所述导电片12相接触,所述连接端子14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弹性抵压臂141 并与手机中的电路板15相接触。参考图3、图5和图11,所述公端连接器20包括与所述插接孔111相配合的绝缘插接头21和导电端子23,所述绝缘插接头21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孔111相连通的端子槽22,导电端子23插入所述端子槽22,使得导电端子23部分收容于所述绝缘插接头21 内,部分显露于绝缘插接头21外,手机充电时,所述绝缘插接头21可插接于所述插接孔111 内,所述导电端子23可分离地抵触所述导电片12。较佳者,所述导电端子23显露于绝缘插接头21外的部位向导电片12方向凸伸形成与所述导向孔13相配合的导向边234。较佳者,参考图5和图10,所述导电端子23包括安装在所述端子槽22内的基部 231、沿基部231向所述绝缘插接头21的底部延伸形成的焊接部233、沿基部231向所述导电片12延伸形成的弹性接触部232,所述焊接部233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绝缘插接头21可插接于所述插接孔111内,且所述弹性接触部232显露于所述绝缘插接头21外并可分离的抵触所述导电片12。具体地,所述弹性接触部232由所述基部沿其末端180度弯折延伸形成,使得所述弹性接触部2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座充机构,包括设于手机内的母端连接器及与所述母端连接器匹配并与电源电连接的公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导电片,所述绝缘壳体上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远离其入口的孔壁上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插接孔临近其入口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孔相连通的镶嵌槽,所述导电片的一端与手机中的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导电片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沿所述插接孔的内壁伸入所述镶嵌槽内;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与所述插接孔相配合的绝缘插接头以及部分收容于所述绝缘插接头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插接头可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且所述导电端子可分离地抵触所述导电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磊杨兵涛吴迎龙陈明江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