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渣对辊带式滤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870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浸提植酸钙的糟渣进行脱水的压滤装置。该装置整个滤水过程达到连续自动作业,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维修方便,设备台时产量高,生产费用低,由于采用了对辊带式压滤,因而有效地提高了脱水效率,使出渣含水在45%以下。(*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浸提植酸钙的糠渣进行脱水的压滤装置。以米糠粕为原料浸提植酸钙后的糠渣脱水工艺,目前国内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离心机脱水,这种方法属于间歇脱水,进出料靠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设备生产能力小,由于糠渣在离心机内容易形成偏心,使之产生剧烈振动,乃至损坏机件,造成离心机不能连续甩干,因而降低脱水效率,其出渣含水达55%以上;这是板框真空脱水也仍属间歇脱水,虽然脱水效率较高,但生产能力小,成本费用高,尤其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尽管双辊挤压脱水属于连续脱水,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然而糠渣接触辊间时间短,因此脱水效率低,其出渣含水高达60%以上;即使象中国专利局以公告号为GG87212880公告的《带有脱水网带的压滤机》,只是属于一种从酒糟液中分离浮粒子的压滤装置,由于其功能与本技术提供的功能不同,因此在结构上必然有各自的特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对浸提植酸钙后的糠渣进行脱水处理所存在的缺陷,使之整个滤水过程达到连续自动作业,且设备台时产量高,生产费用低,出渣含水在45%以下的糟渣对辊带式滤水机。本技术的喂料器通过安装在料斗内的齿辊上的排齿伸入其右边的固定栅栏与左边的活动栅栏的相对作用对滤水带进行连续定量给料。即当辊上的齿伸入右边栅栏时,能够不断地将结拱的物料破拱挤出至滤水带上,同时可将夹杂在物料中的石块、铁块、螺钉等物排出,当齿轮上的齿伸入左边栅栏时,粘结在齿辊上的物料则被栅栏刮削而落入滤水带上,由于左边栅栏活动可调,因而可以控制对粘结在齿辊上的物料的刮削量。这样既达到均匀连续给料的目的,又起到不断破拱和排杂的作用。糠渣经过接料辊时,由于先后受到滤水带自身张紧作用的压滤和1#压滤辊、2#压滤辊的两次机械压滤,其压出的水液按照通常情况都将沿着接料辊垂直方向端点落入2#聚水糟,这样势必形成“水液倒流”现象,也就相应提高了糠渣在每次受压前的水份含量,影响压滤效率。为此,本装置特设计了一块导流板和1#聚水槽,分别将1#压滤辊和2#压滤辊挤压出来的水液一并引流到2#聚水槽,从而避免了“水液倒流”,提高了压滤效果。同时,为了使导流板和1#聚水槽能紧靠接料辊,本装置采用了弹簧张紧。4#导辊既是滤水带的传动导向辊,又是滤水带的自动张紧辊,其自动张紧功能是借助设置在其传动轴径向沿导辊端面的水平中心线的弹簧张紧装置--弹簧和调节手柄--来实现的当糠渣尚未进入接料辊间时,4#导辊的张紧弹簧迫使其向左移动,使滤水带张紧而不致于打滑跑边;一旦糠渣进入接料辊间后,滤水带则拉动4#导辊并压迫弹簧使其向右移动,由于弹簧受压而产生反作用力,致使滤水带更加张紧而导致接料辊受到了一个较大的张紧力。1#压滤辊和2#压滤辊对接料辊的挤压作用,直接影响本装置的压滤效率,其挤压力的大小均由弹簧张紧装置--弹簧和调节手柄--进行自动调节当糠渣还未进入接料辊间时,弹簧迫使压滤辊压向接料辊,一旦糠渣进入接料辊间后,由于增加了料层,使压滤辊与接料辊之间径向距离加大,于是,使安装在1#压滤辊和2#压滤辊上的径向弹簧受压而产生反作用力,迫使压滤辊增强对接料辊的挤压作用,从而提高了压滤效率。基于本技术的上述结构特征,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整个滤水过程达到了连续自动作业,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二是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维修方便;三是设备台时产量高,生产费用低;四是由于采用了对辊带式压滤,有效地提高了脱水效率,使其出渣含水率在45%以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细节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编号分别是1--机架2--喂料器2a--齿辊2b1--固定栅栏2b2--活动栅栏3--滤水带4--接料辊5--1#压滤辊6--2#压滤辊7--刮刀8--1#导辊9--2#导辊10--3#导辊11--4#导辊12--出料器13--1#聚水槽14--导流板15--2#聚水槽16--铲刀糠渣由喂料器2内的齿辊2a与其右边的固定栅栏2b1和左边的可调活动栅标2b2的相对作用,不断均匀地送到滤水带3上,在动力作用下,滤水带3将糠渣带入接料辊4进行压滤,由于载有糠渣的滤水带环绕1#导辊8、2#导辊9、3#导辊10和4#导辊11作均速运动,因而整个过程不但受到一次由于4#导辊11所起的双重作用而使滤水带自动张紧的压滤,而且同时受到1#压滤辊5和2#压滤辊6先后两次机械压滤。具体地说,即当糠渣进入接料辊4的A-B区段时,由于借助安装在4#导辊11上的弹簧张紧装置使滤水带3自动张紧作用,形成了初压阶段,部分“自由水”被压出并流入2#聚水槽15;当糠渣进入接料辊4的B点时,第一次受到了来自1#压滤辊5的挤压作用,压出的水液由导流板14引入2#聚水槽15;当糠渣进入接料辊4的B-C区段时,料层内部的水份不断相互渗透;当糠渣进入接料辊4的C点时,第二次受到了来自2#压滤辊6的强制挤压作用,压出的水液由1#聚水槽13引入2#聚水槽15,并由此排出机外;当糠渣离开接料辊4的C点后,铲刀16便将接料辊4上的糠渣和刮刀7将残留在滤水带3上的糠渣同时去除而一并落入出料器12送出机外。权利要求一种糟渣对辊带式滤水机,它由机架1、滤水带3、接料辊4、刮刀7、1#导辊8、2#导辊9、3#导辊10、出料器12、2#聚水槽15、铲刀16等构成,其特征是在机架1左中上部有一个通过其内的齿辊2a上的排齿与在它右边的固定栅栏2b1及左边可调的活动栅栏2b2的相对作用对滤水带3进行连续定量给料的喂料器2,在机架1内左下方有一只通过安装在其传动轴径向沿其端面水平中心线的弹簧张紧装置对滤水带3既起导向作用又能自动张紧的4#导辊11和有两只分别与接料辊4沿水平中心线右端的B点及沿垂直中心线顶端的C点相切并在其端面各采用弹簧张紧装置以增强对接料辊4挤压作用的1#压滤辊S和2#压辊6,以及有一块其下端用弹性元件相固定使之上端紧靠接料辊4离右端B点不远的下方的导流板14和一个其右端用弹性元件相固定使之左端紧靠接料辊4离顶端C点不远的右方的1#聚水槽13。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浸提植酸钙的糟渣进行脱水的压滤装置。该装置整个滤水过程达到连续自动作业,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维修方便,设备台时产量高,生产费用低,由于采用了对辊带式压滤,因而有效地提高了脱水效率,使出渣含水在45%以下。文档编号B01D33/04GK2141316SQ9120826公开日1993年9月1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9日专利技术者马岩波 申请人:江西省高安县粮油工业公司, 高安县粮食局油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糟渣对辊带式滤水机,它由机架1、滤水带3、接料辊4、刮刀7、1#导辊8、2#导辊9、3#导辊10、出料器12、2#聚水槽15、铲刀16等构成,其特征是在机架1左中上部有一个通过其内的齿辊2a上的排齿与在它右边的固定栅栏2b↓[1]及左边可调的活动栅栏2b↓[2]的相对作用对滤水带3进行连续定量给料的喂料器2,在机架1内左下方有一只通过安装在其传动轴径向沿其端面水平中心线的弹簧张紧装置对滤水带3既起导向作用又能自动张紧的4#导辊11和有两只分别与接料辊4沿水平中心线右端的B点及沿垂直中心线顶端的C点相切并在其端面各采用弹簧张紧装置以增强对接料辊4挤压作用的1#压滤辊S和2#压辊6,以及有一块其下端用弹性元件相固定使之上端紧靠接料辊4离右端B点不远的下方的导流板14和一个其右端用弹性元件相固定使之左端紧靠接料辊4离顶端C点不远的右方的1#聚水槽1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岩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高安县粮油工业公司高安县粮食局油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