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178516 阅读:3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其包括由至少一列直线天线阵列组成的辐射天线阵列层,所述直线天线阵列含有若干第一系统及第二系统复合辐射阵元;对于每个所述直线天线阵列:从第一系统射频口到各所述复合辐射阵元相连有的第一系统馈电网络,从第二系统射频口到各所述复合辐射阵元相连有的第二系统馈电网络,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系统馈电网络和/或第二系统馈电网络上的电下倾角调节功能模块。这样,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可为第一系统及第二系统提供彼此独立的自由电下倾角,可以更灵活方便地控制无线基站网络信号的覆盖,大大提升双系统共站共天馈下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的规划和优化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
技术介绍
目前,第二代移动通信(2nd Generation,2G)网络建设已相当成熟,第三代移动通信Generation,3G)网络的建设正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广泛展开。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针对3G的下一步演进制式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也已展开深入研究及实验网部署。可以预料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3G及3G演进移动通信(Beyond 3G,3G+) 制式将共存。若每种通信制式都采用独立的天馈系统,不但移动通讯基站选址难、基站建设成本高,而且也背离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因此,不同通信制式天馈系统的共享成为未来基站设备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对两种制式的天线进行集成式设计的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以节约基站建设成本及建设资源,并大大提升双系统天线共基站情况下的网络覆盖规划和优化能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包括由至少一列直线天线阵列组成的辐射天线阵列层,所述直线天线阵列含有若干第一系统及第二系统复合辐射阵元;对于每个所述直线天线阵列从第一系统射频口到各所述复合辐射阵元相连有的第一系统馈电网络,从第二系统射频口到各所述复合辐射阵元相连有的第二系统馈电网络,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系统馈电网络和/或第二系统馈电网络上的电下倾角调节功能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系统馈电网络及第二馈电网络上均设置有电下倾角调节功能模块;或者,所述第一系统馈电网络上设置有电下倾角调节功能模块,所述第二系统预置电下倾角。进一步地,所述电下倾角调节功能模块包括移相器子单元,以及与所述移相器子单元相连并用于电下倾角电子调节的远端控制单元。进一步地,所述电下倾角调节功能模块包括移相器子单元,用于移相器子单元之间联结的拉杆,以及与该拉杆相连并用于电下倾角机械调节的传动机构。进一步地,至少两个复合辐射阵元合为一路至一功分器,且该功分器输出至一合路器,该合路器再通过级联的功分器将其输出的各路射频信号对应分到所述第一系统射频口及第二系统射频口。进一步地,所述合路器为一进二出单个放置或二进四出肩并肩成双放置,单个所述合路器四周屏蔽后加有金属上盖,或者,各所述合路器共用金属上盖。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系统馈电网络及第二馈电网络上均设置有电下倾角调节功能模块时,各所述功分器形成第一功分层,各所述合路器形成合路器层,所述第一系统馈电网络上各所述移相器子单元形成第一系统相移网络层,所述第二系统馈电网络上各所述移相器子单元形成第二系统相移网络层,该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所包括的各相位补偿功能模块形成相位补偿网络层;所述相位补偿网络层分别与所述第一功分层及合路器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功分层与相位补偿网络层一体化设计形成复合层,所述辐射天线阵列层位于一反射板上并且各复合辐射单元均通过穿过所述反射板的馈电芯与所述复合层相连,所述复合层下方连接有第一系统相移网络层,所述第一系统相移网络层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复合层连接的第二系统相移网络层;当所述第一系统馈电网络上设置有电下倾角调节功能模块,所述第二系统预置电下倾角时,各所述功分器形成第一功分层及第二功分层,各所述合路器形成合路器层,所述第一系统馈电网络上各所述移相器子单元形成第一系统相移网络层,该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所包括的各相位补偿功能模块形成相位补偿网络层;所述相位补偿网络层分别与所述第一功分层及合路器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功分层与相位补偿网络层一体化设计形成复合层,所述辐射天线阵列层位于一反射板上并且各复合辐射单元均通过穿过所述反射板的馈电芯与所述复合层相连,所述复合层下方连接有第一系统相移网络层,所述第一系统相移网络层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复合层连接的第二功分层,所述合路器层位于底层。进一步地,所述辐射天线阵列层、第二功分层、合路器层、第一系统相移网络层、第二系统相移网络层、复合层及传动机构中的至少两个组件两两之间由金属板隔开。进一步地,所述辐射天线阵列层中各所述第一系统射频口之间及各所述第二系统射频口之间均耦合有校准网络,该校准网络具有校准端口,所述第一系统射频口、第二系统射频口与校准端口采用集束接头并置于所述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下方端盖上;或者,所述第一系统射频端口/第二系统射频端口采用普通接头并置于所述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下方端盖,同时所述第二系统射频端口 /第一系统射频端口采用盲插接头并置于所述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背部。进一步地,所述辐射天线阵列层由三列或四列直线天线阵列组成,所述第一系统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时分长期演进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其包括由至少一列直线天线阵列组成的辐射天线阵列层,所述直线天线阵列含有若干第一系统及第二系统复合辐射阵元;对于每个所述直线天线阵列从第一系统射频口到各所述复合辐射阵元相连有的第一系统馈电网络,从第二系统射频口到各所述复合辐射阵元相连有的第二系统馈电网络,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系统馈电网络和/或第二系统馈电网络上的电下倾角调节功能模块。 这样,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可为第一系统及第二系统提供彼此独立的自由电下倾角,可以更灵活方便地控制无线基站网络信号的覆盖,大大提升了双系统共站共天馈下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的规划和优化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第一细节图3是图1的第二细节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的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正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的第一实施例的RCU第一种控制方式的接口示意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的第一实施例的RCU第二种控制方式的接口示意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的第一实施例用于11个复合辐射阵元23的馈电原理框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的第一实施例两个输入口四个输出口的合路器D肩并肩成双放置结构示意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的第二实施例的RCU第一种控制方式的接口示意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的第二实施例的RCU第二种控制方式的接口示意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的第二实施例用于11个复合辐射阵元23的馈电原理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至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的第一实施例,该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主要包括天线外罩13 ;由4列直线天线阵列组成的辐射天线阵列层14,直线天线阵列含有11个第一系统及第二系统复合辐射阵元23,第一系统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系统,第二系统为时分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Long Term Evolution, TD-LTE)系统,第一系统对应频带A,第二系统对应频带 B ;对于每个直线天线阵列从第一系统射频口到各复合辐射阵元23相连有的第一系统馈电网络,从第二系统射频口到各复合辐射阵元23相连有的第二系统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双系统共天馈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至少一列直线天线阵列组成的辐射天线阵列层,所述直线天线阵列含有若干第一系统及第二系统复合辐射阵元;对于每个所述直线天线阵列:从第一系统射频口到各所述复合辐射阵元相连有的第一系统馈电网络,从第二系统射频口到各所述复合辐射阵元相连有的第二系统馈电网络,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系统馈电网络和/或第二系统馈电网络上的电下倾角调节功能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勇高晓春吴中林陆文付香牙谢建华张利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