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压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8085 阅读:3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电压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包括套装在同一铁芯上的第一高压线圈绕组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第一高压线圈绕组具有第一首端接头与第一尾端接头,第二高压线圈绕组具有第二首端接头与第二尾端接头;还配备有连接片与连接杆,连接片的端部具有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连接杆的端部具有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不同的高压连接方式分别实现10kV和20kV电压等级输入,用户既可以把该产品当成10kV产品使用,也可以当成20kV产品使用,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投资成本,也节约了资源,满足电网过渡改造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式电力变压器线圈,尤其是一种双电压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属于变压器

技术介绍
在已有技术中,20kV干式电力变压器高压线圈每相绕组分成八段结构绕成,段与段绝缘垫块隔开,高压绕组为铜导线绕制,使用玻璃纤维真空浇注技术。一次侧电压只能是 20kV,在电网过渡改造过程中无法达到IOkV自由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IOkV或者20kV电压等级输入、满足电网过渡改造的需要、降低投资成本、节约资源的双电压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线圈。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双电压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包括套装在同一铁芯上的第一高压线圈绕组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第一高压线圈绕组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之间用绝缘垫块隔开,第一高压线圈绕组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呈上下对称布置,第一高压线圈绕组具有第一首端接头与第一尾端接头,第二高压线圈绕组具有第二首端接头与第二尾端接头;还配备有连接片与连接杆,所述连接片的一端部具有第一连接孔,连接片的另一端部具有第二连接孔,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尾端接头、第二首端接头之间的距离配合;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部具有第三连接孔,连接杆的另一端部具有第四连接孔,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首端接头、第二首端接头之间的距离配合,且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尾端接头、第二尾端接头之间的距离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孔为腰形孔。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同的高压连接方式分别实现IOkV和20kV电压等级输入,用户既可以把该产品当成IOkv产品使用,也可以当成20kV产品使用,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投资成本, 也节约了资源,满足电网过渡改造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线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由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第一首端接头1. 1、第一尾端接头1. 2、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第二首端接头2. 1、第二尾端接头2. 2、连接片3、第一连接孔3. 1、 第二连接孔3. 2、连接杆4、第三连接孔4. 1与第四连接孔4. 2等部件构成。该双电压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包括套装同一铁芯上的第一高压线圈绕组 1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之间用绝缘垫块隔开,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呈上下对称布置,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具有第一首端接头1. 1与第一尾端接头1. 2,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具有第二首端接头2. 1与第二尾端接头2. 2 ;还配备有连接片3与连接杆4,所述连接片3的一端部具有第一连接孔3. 1, 连接片3的另一端部具有第二连接孔3. 2,且第一连接孔3. 1、第二连接孔3. 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尾端接头1. 2、第二首端接头2. 1之间的距离配合;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部具有第三连接孔4. 1,连接杆4的另一端部具有第四连接孔4. 2,第三连接孔4. 1、第四连接孔4. 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首端接头1. 1、第二首端接头2. 1之间的距离配合,且第三连接孔4. 1、第四连接孔4. 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尾端接头1. 2、第二尾端接头2. 2之间的距离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孔3. 2为腰形孔。本专利技术的干式电力变压器(20kV或者IOkV)双电压的高压线圈结构,由上下两个独立的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所组成,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之间用绝缘垫块隔开,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IOkV绕组,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 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均为铜导线绕制,使用玻璃纤维真空浇注技术。为方便绕线和装配, 结构上设计成两个线圈上下对称,并在一个模具上完成绕线和浇铸。高压线圈设计过程中合理调整线圈段与层的分布,从而改善电场的分布,避免了局部场强过高,理论上将局部放电降至最小值。当连接片3的第一连接孔3. 1与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的第一尾端接头1. 2连接, 连接片3的第二连接孔3. 2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的具有第二首端接头2. 1连接,实现了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的串联连接,使得本专利技术可以20kV电压等级输入。当使用一根连接杆4的第三连接孔4. 1与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的第一首端接头 1. 1连接,同一根连接杆4的第四连接孔4. 2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的第二首端接头2. 1连接;同时,使用另一根连接杆4的第三连接孔4. 1与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的第一尾端接头 1. 2连接,同一根连接杆4的第四连接孔4. 2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的第二尾端接头2. 2连接;这样,实现了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的并联连接,使得本专利技术可以 IOkV电压等级输入。20kV双电压高压线圈可以根据客户所需要的电压调节,但是需注意连结片3与连结杆4不能同时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双电压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包括套装在同一铁芯上的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之间用绝缘垫块隔开,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呈上下对称布置,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具有第一首端接头(1.1)与第一尾端接头(1. 2),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具有第二首端接头(2. 1)与第二尾端接头(2. 2);其特征是还配备有连接片(3)与连接杆(4), 所述连接片(3)的一端部具有第一连接孔(3. 1),连接片(3)的另一端部具有第二连接孔 (3. 2),且第一连接孔(3. 1)、第二连接孔(3. 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尾端接头(1. 2)、第二首端接头(2. 1)之间的距离配合;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部具有第三连接孔(4. 1),连接杆(4) 的另一端部具有第四连接孔(4. 2),第三连接孔(4. 1)、第四连接孔(4. 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首端接头(1. 1)、第二首端接头(2. 1)之间的距离配合,且第三连接孔(4. 1)、第四连接孔 (4. 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尾端接头(1. 2)、第二尾端接头(2. 2)之间的距离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压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连接孔(3. 2)为腰形孔。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电压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包括套装在同一铁芯上的第一高压线圈绕组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第一高压线圈绕组具有第一首端接头与第一尾端接头,第二高压线圈绕组具有第二首端接头与第二尾端接头;还配备有连接片与连接杆,连接片的端部具有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连接杆的端部具有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同的高压连接方式分别实现10kV和20kV电压等级输入,用户既可以把该产品当成10kV产品使用,也可以当成20kV产品使用,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投资成本,也节约了资源,满足电网过渡改造的需要。文档编号H01F27/30GK102360802SQ201110237230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8日专利技术者王冬钧, 邬小勇 申请人:无锡亿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双电压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包括套装在同一铁芯上的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之间用绝缘垫块隔开,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与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呈上下对称布置,第一高压线圈绕组(1)具有第一首端接头(1.1)与第一尾端接头(1.2),第二高压线圈绕组(2)具有第二首端接头(2.1)与第二尾端接头(2.2);其特征是:还配备有连接片(3)与连接杆(4),所述连接片(3)的一端部具有第一连接孔(3.1),连接片(3)的另一端部具有第二连接孔(3.2),且第一连接孔(3.1)、第二连接孔(3.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尾端接头(1.2)、第二首端接头(2.1)之间的距离配合;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部具有第三连接孔(4.1),连接杆(4)的另一端部具有第四连接孔(4.2),第三连接孔(4.1)、第四连接孔(4.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首端接头(1.1)、第二首端接头(2.1)之间的距离配合,且第三连接孔(4.1)、第四连接孔(4.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尾端接头(1.2)、第二尾端接头(2.2)之间的距离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小勇王冬钧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亿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