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压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8971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电压干式配电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包括套装在同一铁芯上的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和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具有上段第一首端接头、上段第二首端接头、上段第一尾端接头和上段第二尾端接头;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具有下段第一首端接头、下段第二首端接头、下段第一尾端接头和下段第二尾端接头;上段第一首端接头与上段第二首端接头之间、上段第一尾端接头与上段第二尾端接头之间、上段第二首端接头与上段第一尾端接头之间、下段第一首端接头与下段第二首端接头之间、下段第一尾端接头与下段第二尾端接头之间、下段第二首端接头与下段第一尾端接头之间均能通过连接片导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投资成本低、节约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压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线圈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式配电变压器线圈,具体地说是一种双电压干式配电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属于变压器

技术介绍
在已有技术中,10.5kV干式配电变压器高压线圈的每相绕组分成四段结构绕成,段与段绝缘垫块隔开,高压绕组为铜导线绕制,使用玻璃纤维真空浇注技术。但是这种高压线圈一次侧电压只能是10.5kV,在客户使用过程中无法达到6.3kV自由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电压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其结构简单,能够分别实现6.3kV或者10.5kV电压等级输入、满足电网过渡改造的需要、降低投资成本、节约资源。 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双电压干式配电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包括套装在同一铁芯上的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和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与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之间通过绝缘垫块隔开,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与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呈上下对称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具有上段第一首端接头、上段第二首端接头、上段第一尾端接头和上段第二尾端接头;所述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具有下段第一首端接头、下段第二首端接头、下段第一尾端接头和下段第二尾端接头;还配有连接片,上段第一首端接头与上段第二首端接头之间、上段第一尾端接头与上段第二尾端接头之间、上段第二首端接头与上段第一尾端接头之间、下段第一首端接头与下段第二首端接头之间、下段第一尾端接头与下段第二尾端接头之间、下段第二首端接头与下段第一尾端接头之间均能通过连接片连接导通。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片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距离与上段第一首端接头与上段第二首端接头之间的距离、上段第一尾端接头与上段第二尾端接头之间的距离、上段第二首端接头与上段第一尾端接头之间的距离、下段第一首端接头与下段第二首端接头之间的距离、下段第一尾端接头与下段第二尾端接头之间的距离、下段第二首端接头与下段第一尾端接头之间的距离均能配合。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孔为腰形长孔。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能够分别实现6.3kV或者10.5kV电压等级输入,用户既可以把该产品当成6.3kV产品使用,也可以当成10.5kV产品使用,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投资成本,节约了资源,满足电网过渡改造的需要,避免了过渡期完成后更换下来的6.3kV电压等级配电变压器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实现10.5kV电压等级输入时的接线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实现6.3kV电压等级输入时的接线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双电压干式配电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包括套装在同一铁芯上的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I和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I与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之间通过绝缘垫块隔开,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I与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呈上下对称布置;所述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I具有上段第一首端接头la、上段第二首端接头lb、上段第一尾端接头Ic和上段第二尾端接头Id ;所述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具有下段第一首端接头2a、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c和下段第二尾端接头2d ;另外还配有连接片3,上段第一首端接头Ia与上段第二首端接头Ib之间、上段第一尾端接头Ic与上段第二尾端接头Id之间、上段第二首端接头Ib与上段第一尾端接头Ic之间、下段第一首端接头2a与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之间、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c与下段第二尾端接头2d之间、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与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c之间均能通过连接片3连接导通。 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3 —端设有第一连接孔3a,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3b,所述第一连接孔3a和第二连接孔3b之间的距离与上段第一首端接头Ia与上段第二首端接头Ib之间的距离、上段第一尾端接头Ic与上段第二尾端接头Id之间的距离、上段第二首端接头Ib与上段第一尾端接头Ic之间的距离、下段第一首端接头2a与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之间的距离、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c与下段第二尾端接头2d之间的距离、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与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c之间的距离均能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3上的第二连接孔3b优选设置为腰形长孔,这样可以提升连接片3的通用性。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如下: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客户所需要的电压要求来改变连接片3的连接方式:当需要10.5kV电压等级输入时,如图1所示,在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I中,上段第二首端接头Ib与上段第一尾端接头Ic通过连接片3连接;在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中,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与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c通过连接片3连接;这样就将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I与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串联连接起来,即可使本专利技术以10.5kV电压等级输入。 当需要10.5kV电压等级输入时,如图2所示,在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I中,上段第一首端接头Ia与上段第二首端接头Ib通过连接片3连接,上段第一尾端接头Ic与上段第二尾端接头Id通过连接片3连接;在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中,下段第一首端接头2a与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通过连接片3连接,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c与下段第二尾端接头2d通过连接片3连接;这样就将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I与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并联连接起来,即可使本专利技术以6.3kV电压等级输入。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I与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相互独立,均是由铜导线绕制,使用玻璃纤维真空浇注技术制造而成。为方便绕线和装配,其在结构上设计成两段线圈上下对称形式,并在一个模具上完成绕线和浇铸。高压线圈设计过程中合理调整线圈段与层的分布,从而改善电场的分布,避免了局部场强过高,理论上将局部放电降至最小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电压干式配电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包括套装在同一铁芯上的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1)和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1)与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之间通过绝缘垫块隔开,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1)与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呈上下对称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1)具有上段第一首端接头(1a)、上段第二首端接头(1b)、上段第一尾端接头(1c)和上段第二尾端接头(1d);所述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具有下段第一首端接头(2a)、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c)和下段第二尾端接头(2d);还配有连接片(3),上段第一首端接头(1a)与上段第二首端接头(1b)之间、上段第一尾端接头(1c)与上段第二尾端接头(1d)之间、上段第二首端接头(1b)与上段第一尾端接头(1c)之间、下段第一首端接头(2a)与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之间、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c)与下段第二尾端接头(2d)之间、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与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c)之间均能通过连接片(3)连接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电压干式配电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包括套装在同一铁芯上的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I)和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I)与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之间通过绝缘垫块隔开,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I)与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呈上下对称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I)具有上段第一首端接头(la)、上段第二首端接头(lb)、上段第一尾端接头(Ic)和上段第二尾端接头(Id);所述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具有下段第一首端接头(2a)、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c)和下段第二尾端接头(2d);还配有连接片(3),上段第一首端接头(Ia)与上段第二首端接头(Ib)之间、上段第一尾端接头(Ic)与上段第二尾端接头(Id)之间、上段第二首端接头(Ib)与上段第一尾端接头(Ic)之间、下段第一首端接头(2a)与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之间、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亿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