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编机地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3752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编机地脚,包括上、下支承板,上支承板具有沿其下端面向下延伸的第一轴部,下支承板具有沿其上端面向上延伸的第二轴部,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滑动连接且气密封配合,在上支承板及其第一轴部与下支承板及其第二轴部之间还设有弹簧和一个密闭的空气腔。上、下支承板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第一轴部呈圆柱形,第二轴部设有圆柱形盲孔;密闭的空气腔由第一轴部与圆柱形盲孔之间形成的第一空气腔、与第一空气腔相连通且沿第一轴部轴向布置的轴向孔形成的第二空气腔及与第二空气腔相连通且沿上支承板径向布置的径向孔形成的第三空气腔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能承受更大的载荷力,并能防止床身倾覆,可在经编机等设备中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脚,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纺织机械如经编机或者其它加工设备中的地脚。
技术介绍
现有的纺织机械,特别是经编机所使用的地脚通常采用以下两种结构,第一种如中国技术专利,专利号为ZL201020114221. 9,名称为一种底座地脚所公开的一种结构, 其包括上板和与上板平行设置的下板,在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形成空腔,安装于所述下板上的螺栓穿过所述下板伸入该空腔。这种结构的地脚,虽然能承受设备所施加的较大的由于其自重所产生的静载荷力和工作时由于震动所产生的动载荷力,但是由于其无法降低设备工作时所产生的震动,使得设备的床身震动幅值较大,因而大大影响了设备的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第二种如中国技术专利,专利号为ZL 200920233218. 6,名称为机床地脚隔振装置所公开的一种结构,其机床的各地脚安装孔包括一通孔和一螺纹孔,隔震装置包括调节螺栓、锁紧螺母、球形垫圈、内六角螺钉、支撑垫和定位螺钉;调节螺栓底面上设有螺纹连接孔;支撑垫设有中心台阶孔和边缘通孔,调节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连接,锁紧螺母连接在螺纹孔上方的调节螺栓上;调节螺栓的底部伸入沉台中,球形垫圈设在调节螺栓的底面与沉台之间,内六角螺钉从支撑垫底面通过中心台阶孔与调节螺栓底面的螺纹连接孔相连;机床地脚安装孔中的通孔与地面定位螺栓相连。在支撑垫底面上设有弹性垫片,弹性垫片固定连接在支撑垫的底面上。这种结构的地脚,虽然具有一定的减震性能,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结构复杂,减震效果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能承受更大的设备所施加的载荷力,而且在工作时还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并能有效防止床身倾覆的一种经编机地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一种经编机地脚,该地脚包括上支承板和下支承板,所述上支承板具有沿其下端面向下延伸的第一轴部,所述下支承板具有沿其上端面向上延伸的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滑动连接且气密封配合,在所述上支承板及其第一轴部与所述下支承板及其第二轴部之间还设有弹簧和一个密闭的空气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下支承板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一轴部呈圆柱形,所述第二轴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轴部滑动连接且气密封配合的圆柱形盲孔; 所述密闭的空气腔由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圆柱形盲孔之间形成的第一空气腔、与所述第一空气腔相连通且沿所述第一轴部轴向布置的轴向孔形成的第二空气腔以及与所述第二空气腔相连通且沿所述上支承板径向布置的径向孔形成的第三空气腔构成。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地脚在上支承板及其第一轴部与下支承板及其第二轴部之间设有弹簧和一个密闭的空气腔,所述密闭的空气腔优选由第一轴部与圆柱形盲孔之间形成的第一空气腔、与第一空气腔相连通且沿第一轴部轴向布置的轴向孔形成的第二空气腔以及与第二空气腔相连通且沿上支承板径向布置的径向孔形成的第三空气腔构成;这样在工作时,床身因其自重所产生的静载荷力可由弹簧承受,同时,由于床身还受到因震动所产生的动载荷力,增加的这些动载荷力可同时由气腔承受,因而本专利技术通过弹簧和空气腔两者的结合使地脚能承受的载荷力更大,从而使经编机工作更可靠。另外,由于弹簧和空气腔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能大大降低经编机工作时所产生的震动,减小床身的震动幅值,因而本专利技术的地脚减震性能优良。而且,由于上支承板具有沿其下端面向下延伸的第一轴部,下支承板具有沿其上端面向上延伸的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滑动连接且气密封配合,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轴部优选呈圆柱形,所述第二轴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轴部滑动连接且气密封配合的圆柱形盲孔,因而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通过滑动连接且气密封配合的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的相互配合,有效地抵抗了经编机所受到的沿水平方向的横向载荷力,从而可靠地防止了床身倾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在沿所述上支承板径向布置的径向孔形成的第三空气腔的外端设有一个与外界空气相贯通的放气孔以及一个用来封闭或者打开所述放气孔的排气螺栓;所述放气孔包括螺纹孔段和锥形孔段,所述排气螺栓包括可与所述放气孔中的螺纹孔段螺合的螺纹段和与所述放气孔中的锥形孔段相适配的锥形头以及分别沿径向和轴向布置且相互贯通的径向孔和轴向孔,所述放气孔中的螺纹孔段通过所述排气螺栓中的径向孔和轴向孔与外界空气相贯通。采用这样的结构,能通过拧紧或拧松排气螺栓以调整放气孔中锥形孔段与所述排气螺栓中锥形头之间的开口大小,来改变空气腔内的空气量及其空气阻尼力大小,从而适应不同重量的设备及其所施加的不同载荷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圆周面上还设有储油槽,在所述第二轴部上设有一个径向的加油孔。采用这样的结构,能使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的滑动连接更为可靠,气密封性能更好,从而使本专利技术的地脚工作更可靠,使用寿命更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弹簧优选由内圈弹簧和外圈弹簧组成,在所述上支承板的下端面和下支承板的上端面上对应地设有用于嵌装所述内、外圈弹簧的成对的嵌合槽,所述成对的嵌合槽沿所述上支承板或者下支承板的中心轴线均布。采用这样的结构, 一方面使弹簧能更准确地安装在上支承板与下支承板之间,另一方面这种内圈弹簧和外圈弹簧的组合方式,能很好地避免弹簧在工作时发生共振效应。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经编机地脚的一种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 — 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上支承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3中沿B— B线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C向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上支承板的仰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下支承板的仰视示意图。图8为图7中沿D — D线的剖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排气螺栓的剖视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排气螺栓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至图10所示的一种经编机地脚,该地脚包括上支承板1和下支承板2, 所述上支承板1具有沿其下端面向下延伸的第一轴部1 一 1,所述下支承板2具有沿其上端面向上延伸的第二轴部2 - 1,所述第一轴部1 一 1与第二轴部2 - 1滑动连接且气密封配合,在所述上支承板1及其第一轴部1 一 1与所述下支承板2及其第二轴部2 — 1之间还设有弹簧3和一个密闭的空气腔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上支承板1及其第一轴部1 一 1 可为经车削一体制成的一整体件,也可为分体制成然后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构成的一整体件,所述下支承板2及其第二轴部2 — 1类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下支承板1,2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一轴部1一 1呈圆柱形,所述第二轴部2 - 1设有与所述第一轴部1 一 1滑动连接且气密封配合的圆柱形盲孔2 — 2 ;所述密闭的空气腔4优选由所述第一轴部1 一 1与所述圆柱形盲孔2 - 2之间形成的第一空气腔4 - 1、与所述第一空气腔4 - 1相连通且沿所述第一轴部1一1轴向布置的轴向孔形成的第二空气腔4 一 2以及与所述第二空气腔4 一 2相连通且沿所述上支承板1径向布置的径向孔形成的第三空气腔4 一 3构成。在本专利技术中, 所述密闭的空气腔4也可仅由所述第一轴部1一 1与所述圆柱形盲孔2 - 2之间形成的第一空气腔4 一 1构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即可将所述第二轴部2 - 1设置成圆柱形,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编机地脚,其特征在于:该地脚包括上支承板(1)和下支承板(2),所述上支承板(1)具有沿其下端面向下延伸的第一轴部(1-1),所述下支承板(2)具有沿其上端面向上延伸的第二轴部(2-1),所述第一轴部(1-1)与第二轴部(2-1)滑动连接且气密封配合,在所述上支承板(1)及其第一轴部(1-1)与所述下支承板(2)及其第二轴部(2-1)之间还设有弹簧(3)和一个密闭的空气腔(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洪莫卫萍刘莉萍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