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仁刚专利>正文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637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是一个柱形反应塔结构,反应吸收塔的上部设有一个出口连通一除尘器,反应吸收塔的底部设有灰渣排出口,反应吸收塔(1)下部为烟气入口(4)和一文丘里管(3),烟气入口(4)和文丘里管连通,文丘里管的上部设有石灰干消化器和水雾喷头(5),烟气从入口经在文丘里喉管与干消石灰粉和喷入的雾化水互相作用,塔的出口处连通一除尘器。设置烟气再循环管道(10-1),从反应吸收塔的出口外的净烟烟道(14)处连接至反应吸收塔的烟气入口,以提高烟气流速,防止塌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脱硫效率高,占地面积较少,且能适应较大幅度范围的负荷变化,既适用于大机组,也适用于中小机组和老机组的脱硫改造。(*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厂烟气脱硫装置,尤其是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装置。二
技术介绍
早在70年代初,德国Lurgi公司就将循环流化床用于处理炼铝设备尾气,80年代中期用于处理电站锅炉烟气。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是以循环流化床原理为基础,通过吸收剂在反应塔内多次的再循环,使烟气中SO2、HF、HCl等气体与吸收剂充分接触,接触时间多达30min,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吸收剂的利用率,在Ca/S(摩尔比)为1.2~1.5时,该工艺的脱硫率可达93%~97%,相当于湿法脱硫工艺的高水平。烟气循环流化床采用石灰作吸收剂。主要优点是①系统简单,运行可靠。②工程投资少,为湿法的1/2-2/3,且占地面积也小。③对煤种适应性强,既可处理燃用低、中硫煤的烟气,又可处理燃用高硫煤的烟气。④钙利用率较高,在较低的Ca/S摩尔比下(1.2-1.5)可达到与湿法相当的脱硫效率。⑤处理后的烟气不需再加热。⑥系统(包括设备和管道等)基本不存在腐蚀问题,可用碳钢制造。⑦无废水排放。缺点是①要用消石灰或石灰作吸收剂。②反应塔出口烟尘质量浓度过高,加重了除尘器负荷。③脱硫产物为CaSO3、CaSO1、未反应的CaO和飞灰等的混合物,综合利用受到一定限制。④一般用于处理中、小容量机组烟气,现已应用到相当于处理300MW机组的烟气。因此,对现有的循环流化床脱硫装置需要进行改进。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脱硫装置,将石灰消化装置与吸收塔合为一体,且能适应较大幅度范围的负荷变化,尤其是用于处理大、中容量机组烟气。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是一个柱形反应塔结构,反应塔的上部设有一个出口连通一除尘器,反应塔的底部设有灰渣排出口,塔下部为烟气再循环入口10-1、吸收塔烟气入口4和一文丘里管,烟气入口4和文丘里管连通,文丘里管的上部设有石灰干消化器和水雾喷头5,烟气从入口经在文丘里喉管得到加速,使烟气在塔内分布均匀,在文丘里管上方与加入的干消石灰粉和喷入的雾化水互相作用。本技术石灰消化器使系统更为简单,且设置烟气再循环,可适应锅炉低负荷运行。出口连通一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除尘器前,先经一个百叶窗式分离器。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锅炉来烟气通过电除尘器输入脱硫反应塔,外围设备还包括吸收剂(生石灰粉)制备、吸收剂再循环和除尘器等组成。由锅炉排出的未除尘或经第一次除尘的烟气从反应塔下部进入。为使烟气在塔内分布均匀,防止低负荷时物料下漏,反应塔下部设一文丘里管,在文丘里上方与加入的干消石灰粉和喷入的雾化水剧烈混合,Ca(OH)2与烟气中的SO2、SO3、HCl和HF等气体发生如下反应,生成CaSO4、CaSO3、CaCl2和CaF2等混合物 此外,由于烟气中有CO2存在,还会产生下面的反应而消耗一部分Ca(OH)2 脱硫后的烟气在反应塔出口的烟尘质量浓度高达800-1000g/m3,进入除尘器前,先经一个百叶窗式分离器,百叶窗式分离器的除尘效率为50%,然后进入后续除尘器收集脱硫灰。脱硫除尘后的烟气温度为70~75℃,不必再加热,可直接从烟囱排出。本技术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与其它CFB技术相比,主要特点(1)不设独立的吸收剂制备系统、消石灰仓及消石灰给料计量装置,仅在吸收塔旁设一个小型的石灰消化器,根据原烟气量和反应塔进、出口SO2浓度控制石灰的给料量,石灰经消化器消化后直接进入吸收塔。(2)为保证脱硫装置在低负荷时不出现蹋床现象,脱硫装置设置烟气再循环系统,在引风机出口接一根烟道返回至吸收塔前,并设置风门。当锅炉低负荷运行时,打开循环烟道的风门,使部分净烟气返回至吸收塔前,保持吸收塔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烟气流速,保证脱硫装置在30-100%BMCR工况条件下能正常投入运行。(3)脱硫塔出口高浓度粉尘采用电袋结合除尘器收集,一方面可降低设备投资,另一方面可保证ADCF B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装置出口粉尘浓度小于50mg/Nm3。本技术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高,建设投资较省,占地面积较少,在能满足高品位石灰供应和妥善处理脱硫灰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且能适应较大幅度范围的负荷变化,既适用于大机组,也适用于中小机组和老机组的脱硫改造。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塔1、灰渣排出口2、文丘里管3、烟气入口4、水雾喷头5、石灰干消化器6、塔顶7、除尘器8、引风机9、回风管10、挡板门11、星形给料机12、双轴干消化器13、净烟烟道14、烟气再循环入口10-1、脱硫灰渣仓15、脱硫灰渣管道16、百叶窗式分离器17、仓泵18。五具体实施方式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是一个圆柱形反应塔结构,反应塔的上部设有一个出口连通一除尘器,反应塔的底部设有灰渣排出口,塔下部为烟气入口4和一文丘里管,烟气入口4和文丘里管连通,文丘里管的上部设有石灰干消化器和水雾喷头5,石灰干消化器供料,烟气从入口经在文丘里与加入的干消石灰粉和喷入的雾化水互相作用。烟气从入口经在文丘里喉管与干消石灰粉和喷入的雾化水互相作用,塔的出口处连通一除尘器。另一实施例是塔的出口先接一个百叶窗式分离器,再连接除尘器。本技术石灰消化器使系统更为简单,且设置烟气再循环,可适应锅炉低负荷运行。石灰干消化器包括双轴干消化器、空气料槽、星形给料机等组合构成。本技术设置烟气再循环管道(10-1),从塔的出口外的净烟烟道(14)处连接至吸收塔的烟气入口,以提高烟气流速,防止塌床。权利要求1.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是一个柱形反应塔结构,反应吸收塔的上部设有一个出口连通一除尘器,反应吸收塔的底部设有灰渣排出口,反应吸收塔(1)下部为烟气入口(4)和一文丘里管(3),其特征是烟气入口(4)和文丘里管连通,文丘里管的上部设有石灰干消化器和水雾喷头(5),烟气从入口经在文丘里喉管与干消石灰粉和喷入的雾化水互相作用,塔的出口处连通一除尘器。2.由权利要求书1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是塔的出口先接一个百叶窗式分离器,再连接除尘器。3.由权利要求书1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是设置烟气再循环管道(10-1),从反应吸收塔的出口外的净烟烟道(14)处连接至反应吸收塔的烟气入口。专利摘要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是一个柱形反应塔结构,反应吸收塔的上部设有一个出口连通一除尘器,反应吸收塔的底部设有灰渣排出口,反应吸收塔(1)下部为烟气入口(4)和一文丘里管(3),烟气入口(4)和文丘里管连通,文丘里管的上部设有石灰干消化器和水雾喷头(5),烟气从入口经在文丘里喉管与干消石灰粉和喷入的雾化水互相作用,塔的出口处连通一除尘器。设置烟气再循环管道(10-1),从反应吸收塔的出口外的净烟烟道(14)处连接至反应吸收塔的烟气入口,以提高烟气流速,防止塌床。本技术脱硫效率高,占地面积较少,且能适应较大幅度范围的负荷变化,既适用于大机组,也适用于中小机组和老机组的脱硫改造。文档编号B01D53/50GK2843598SQ200520077100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4日专利技术者李仁刚 申请人:李仁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是一个柱形反应塔结构,反应吸收塔的上部设有一个出口连通一除尘器,反应吸收塔的底部设有灰渣排出口,反应吸收塔(1)下部为烟气入口(4)和一文丘里管(3),其特征是烟气入口(4)和文丘里管连通,文丘里管的上部设有石灰干消化器和水雾喷头(5),烟气从入口经在文丘里喉管与干消石灰粉和喷入的雾化水互相作用,塔的出口处连通一除尘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刚
申请(专利权)人:李仁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