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JST公司专利>正文

具有闭锁机构的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58943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大体盒状的连接器外壳和杆。杆枢转地连接至连接器外壳并被操作以从第一固定位置移动到第二固定位置。在第一固定位置处,杆可释放地连接至连接器外壳以阻止杆朝向第二固定位置移动。在第二固定位置处,杆可释放地连接至连接器外壳以阻止杆朝向第一固定位置移动。随着杆从第一固定位置处释放,杆被操作以从第一固定位置枢转地移动到第二固定位置。电连接器适于与工件连接器的可匹配地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指向具有闭锁机构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具有闭锁机构的电连接器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例如,美国专利No. 7090518教导一种这样的电连接器。这个电连接器包括外壳和枢转地支撑在设置在外壳上的枢轴的杆。 杆被构造以在从预接合位置到最终接合位置的范围之内在枢轴上旋转。杆包括凹部,该凹部被构造以根据杆的旋转运动容纳设置在其中匹配连接器上的凸台。杆还包括具有棘爪的闭锁机构以与设置在外壳上的接合部分在最终接合位置处接合。此外,外壳包括设置在其表面上的闭锁机构。闭锁机构与杆的边缘部分在预接合位置处接合。当与匹配连接器接合时,闭锁机构初始地与凸台干涉并移动从而释放与杆的边缘部分的接合。因此,与边缘部分的接合被释放并从而杆在枢轴上自由地旋转而凸台被配合进入凹部。这种类型的传统电连接器对于非防水电连接是特别有用的。设置在外壳表面上的闭锁机构不能被整合在防水连接器中,原因在于,匹配连接器被外壳覆盖。而且,为了防水目的,杆不能位于外壳和匹配连接器之间。此外,设计在阴型外壳上的预锁闭锁在防水连接器上没有用,原因在于,其不能通过由阴型外壳覆盖的阳型外壳释放。有利地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闭锁机构的电连接器,其能用作防水连接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这个好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锁定机构的电连接器,其能用作防水连接器。因此,接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锁定机构的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包括大体盒状的连接器外壳和杆。杆枢转地连接至连接器外壳并被操作以从第一固定位置移动到第二固定位置。在第一固定位置,杆可释放地连接至连接器外壳以防止杆朝向第二固定位置移动。在第二固定位置,杆可释放地连接至连接器外壳以阻止杆朝向第一固定位置移动。 当杆从第一固定位置处释放时,杆被操作以从第一固定位置枢转地移动到第二固定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适于与工件连接器的可匹配地连接,该工件连接器具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工件连接器侧壁,每个工件连接器侧壁具有纵向延伸的导轨和从其横向地突出的凸台。首先,当杆在凸台接收位置时,锁定机构在正常松弛状态,并且一对闭锁机构在闭锁状态。工件连接器插入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连接器腔内,而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一对连接器通道的各自一个可滑动地接收工件连接器的一对导轨中的各自一个。各自一个导轨随后与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一对闭锁机构的各自一对闭锁突出部接触,引起各自闭锁机构从闭锁状态移动到释放状态。当工件连接器被插入到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连接器腔中时,各自一个凸台被至少部分地接收在杆的各自凹部中。此后,作用力施加到在凸台接收位置中的杆上,引起杆枢转地移动至凸台捕获位置,从而将各自凸台捕获在各自凹部中并且继续枢转地移动直至在正常松弛状态的一对锁定机构移动至弯曲状态,并且然后回到正常松弛状态,从而将杆锁在最终凸台捕获位置,以防止杆枢转地移动回到凸台接收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能取得更好的理解,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具有可配合工件连接器的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顶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前正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的侧视图,其中杆处于第一固定位置,也称为凸台接收位置。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的侧视图,其中杆处于凸台捕获位置。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其中杆处于第二固定位置,也称为凸台捕获位置。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杆的局部立体图。图8是电连接器的局部剖开的立体图,说明一对闭锁孔和与该对闭锁孔的各自一个连通的一对连接器外壳通道闭锁。图9是沿着图11中的线9-9获得的显示在闭锁状态的闭锁机构的闭锁突出部的局部剖视放大顶俯视图。图10是沿着图11中的线10-10获得的显示在释放状态的闭锁机构的闭锁突出部的局部剖视放大顶俯视图。图11是被定位以接收假想工件连接器的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杆处于凸台接收位置。图12A是接收假想工件连接器的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杆处于凸台接收位置。图12B是沿着图12A中的线12B-12B获得的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横截面的前视图,杆处于凸台捕获位置。图12C是接收假想工件连接器的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的侧视图,假想凸台被杆接收在凸台捕获位置。图12D是沿着图12C中的线12D-12D获得剖视局部侧视图。图13是接收假想工件连接器的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杆处于最终凸台捕获位置而锁定机构处于正常松弛状态并阻止杆朝向凸台接收位置移动。图14A是具有第一改进后的闭锁机构的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4B是沿着图14A中的线14B-14B获得的剖视的局部侧视图。图14C是14A和14B中所示的杆和第一改进闭锁机构的局部立体图。图15A是具有第二改进闭锁机构的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5B是沿着图15A中的线15B-15B获得的剖视的局部侧视图。图15C是15A和15B中所示的杆和第二改进闭锁机构的局部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部件相同的结构部件和与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部件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对于它们的重复描述。接下来结合图1-10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10的示例性实施例。最好如图1,2和 5所示的,电连接器10包括大体盒型连接器外壳12和杆14。连接器外壳12具有沿着并围绕纵轴线L、横轴线R和竖轴线T延伸的盒型延伸,如图1所示,纵轴线L、横轴线R和竖轴线T彼此垂直交叉以形成传统的笛卡尔坐标系。如本领域公知,连接器外壳12包括纵向延伸末端接收孔13。杆14枢转地连接至连接器外壳并被操作以从第一固定位置(图1和4) 移动到第二固定位置(图6)。在第一固定位置(图1和4)处,杆14可释放地连接至连接器外壳12以防止杆14朝向第二固定位置移动(图6)。在第二固定位置(图6)处,杆14 可释放地连接至连接器外壳12以防止杆14朝向第一固定位置移动(图1和4)。当从第一固定位置(图1和4)处释放杆14时,杆14被操作以从第一固定位置(图1和4)枢转地移动至第二固定位置(图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当从第二固定位置(图6)释放杆14时,杆14还可被操作以从第二固定位置(图6)枢转地移动至第一固定位置(图1和4)。换言之,如果需要,杆14被操作以在第一固定位置(图1和4)和第二固定位置(图6)之间枢转地移动。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10包括成“对”部件的多个部件。为了便于描述,对每“对”的标记通过如下方式描述参考数字后缀“a”描述第一成对部件,而用参考数字“b”描述剩下的成对部件。如图2和3所示,电连接器10还包括一对枢销16a和16b。该对枢销16a和16b 彼此分开设置并沿着共同的枢转轴CP固定地连接至连接器外壳12,共同的枢转轴CP与图 1中的横轴线R平行地延伸。如图1和2最佳所示,杆14包括横向构件141、连接至横向构件141的一对臂构件14 和142b,以形成颠倒的大体U型杆14。一对臂构件14 和142b 中的每一个通过一对枢销16a和16b的每一个枢转地支撑。在图1中,连接器外壳12包括顶连接器外壳壁121、与顶连接器外壳壁121分开设置并平行延伸的底连接器外壳壁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大体盒状的连接器外壳;和杆,所述杆枢转地连接至连接器外壳并被操作以从第一固定位置移动到第二固定位置;其中,在第一固定位置处,杆能够释放地连接至连接器外壳以阻止杆朝向第二固定位置移动;在第二固定位置处,杆能够释放地连接至连接器外壳以阻止杆朝向第一固定位置移动;并且,杆从第一固定位置释放时,杆被操作以从第一固定位置枢转地移动到第二固定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咏道
申请(专利权)人:JST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