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5831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显示装置,其为直视型的显示装置(100a),包括:显示面板(10),其具有显示区域(31)和形成在显示区域的外侧的边框区域(30);和导光元件(20),其具有入射面(21)、出射面(22)和形成在入射面(21)与出射面(22)之间的多个导光部。多个导光部包括透明部,在透明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金属部,导光元件(20)的入射面(21)被配置成:与沿着第一轴(J1)和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30)相邻的周边显示区域的一部分(32)重叠,并且,与显示面板(10)的表面平行,导光元件(20)的出射面(22)的自入射面(21)的距离,沿着第一轴(J1)从周边显示区域的一部分(32)向着边框区域(30)增大。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供结构比以往简便且轻量,并且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或拼接时的接缝不容易看到的直视型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特别涉及直视型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视机和信息显示用显示装置有着大型化的强烈要求。作为大型显示装置的代表,虽然有将发光二极管(LED)等自发光元件呈矩阵状排列的显示装置和投射型显示装置,但这些在画质方面不足,所以期待能够高画质显示的直视型液晶显示装置(LCD) 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PDP)的进一步大型化。直视型液晶显示装置和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由于基本上是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的,所以其画面大小依赖于基板尺寸。当前,液晶显示装置制造中使用的玻璃基板(母基板)最大是第八代(2200mmXM00mm),使用该基板能够制造对角线长约100英寸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量产使用的基板虽然越来越大型化,但其速度缓慢,难以立即供给当前市场所需的进一步大面积的显示装置。于是,历来作为实现显示装置的大画面化的方法,正在尝试将多个显示装置排列 (被称为“拼接”),来虚拟地实现大画面显示装置。但是,如果使用拼接技术,则存在能够看到多个显示装置的接缝的问题。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例来说明此问题。另外,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源装置;对液晶显示装置供给各种电信号的电路;电源;和收纳这些的壳体。液晶面板主要具有一对玻璃基板和设置在它们之间的液晶层。在一对玻璃基板中的一个玻璃基板例如呈矩阵状形成有像素电极,并设置有TFT、总线和用于对这些供给信号的驱动电路等;在该一对玻璃基板中的另一个玻璃基板设置有彩色滤光片和对置电极。另外,液晶显示面板具有排列有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和其周围的边框区域。在边框区域使一对基板相互相对,并且设置有用于密闭、保持液晶层的密封部和用于驱动像素的驱动电路安装部等。像这样,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中存在对显示无贡献的边框区域,当通过将多个液晶显示面板排列来构成大画面时,会在图像中产生接缝。此问题不只存在于液晶显示装置,是 PDP、有机EL显示装置、电泳显示装置等直视型显示装置共同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覆盖显示面板整个面的光纤面板,将从显示区域出射的光通过光纤面板导光到非显示区域,由此进行无接缝的显示的结构。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显示面板的整个面设置光纤面板复合体,将从显示区域出射的光通过光纤面板导光到非显示区域,由此进行无接缝的显示的结构。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具有由多个倾斜薄膜和充填在其间的透明体构成的光补偿机构,通过光补偿机构导光到非显示区域,由此进行无接缝的显示的结构。作为倾斜薄膜,公开了使用金属膜或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或聚碳酸酯这样的透明树脂)的膜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特开平7-128652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0-56713号公报专利文献3 特开2001-54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由于光纤面板是光纤的集合体,所以面积越大制造越困难,成本越高昂。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现有技术中,需要覆盖显示面板的大致整个面的光纤面板,特别是对于大型显示装置而言,从制造方法和成本的观点来看并不现实。另外,专利文献3记载的技术,就利用由多个倾斜薄膜和充填在其间的透明体构成的光补偿机构这一点而言,虽然与专利文献1和2的技术不同,但还是需要覆盖显示面板大致整个面,具有与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相同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能够将配置在显示区域的平行板(入射面与出射面平行的光纤面板)省略。但是,当省略平行板时,配置在显示区域的边缘部的块状(截面为矩形)的光纤面板的端面部就会在显示区域内形成台阶,所以图像变得不连续,显示品质受到损害。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对于光补偿机构的制造方法,记载了在外型框处将倾斜薄膜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地设置固定,在其间注入液状的透明体而进行充填之后,使之硬化。为了防止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的模糊,需要以至少与像素间距相同,或者其以下的细间距制作倾斜薄膜。另外,为了空出充填液状的透明体的空隙来制作倾斜薄膜,虽然可以考虑例如通过光刻法形成超高纵横比的肋,但这是非常困难的。另外,制作倾斜角大(例如从显示面法线方向倾斜30°以上)的倾斜薄膜也较困难,而且在这样倾斜角大的倾斜薄膜间的空隙内以没有气泡的方式充填液状的透明体也较困难。这些课题,显示装置的画面尺寸越大,难度越增大。制作这样的光补偿机构时,存在量产性低、成本高昂的问题。另外,为了使倾斜薄膜自身能够自立,需要制作成具有一定程度以上的膜厚,但如果该膜厚相对于倾斜薄膜的间距不是充分小,则导光元件的透过率会降低,导致显示装置的亮度降低。例如,当使膜厚为0. 5mm,使倾斜薄膜的间距为Imm时,透过率为50% (实际上因为还存在由充填到倾斜薄膜间的透明体导致的吸收,所以透过率还会进一步降低)。另外,实际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像素间距更小,不得不使倾斜薄膜的间距进一步变小,透过率进一步降低。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以往制造容易或是比以往成本低的、使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或拼接情况下的接缝不容易被看到的直视型显示装置。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直视型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和形成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的边框区域;和至少一个导光元件,其具有入射面、出射面和形成在上述入射面与上述出射面之间的多个导光部,上述多个导光部包括至少一个透明部,在上述至少一个透明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金属部,上述至少一个导光元件的上述入射面被配置成与沿着第一轴和上述至少一个显示面板的上述边框区域相邻的周边显示区域的一部分重叠,并且,与上述至少一个显示面板的表面平行,上述至少一个导光元件的上述出射面的自上述入射面的距离,沿着上述第一轴从上述周边显示区域的上述一部分向着上述边框区域增大。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一个导光元件具有层叠有多个透明层和多个金属层的层叠体。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金属层包括厚度为IOOnm以上5μπι以下的金属层。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金属层包括厚度为IOOnm以上Iym以下的金属层。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一个透明部是大致圆柱形,并且,上述至少一个透明部的上述侧面被金属部覆盖。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一个显示面板包括相互相邻的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上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侧面,以上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表面和上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表面所成的角超过0°不足180°的方式,与上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上述边框区域重叠,上述至少一个导光元件包括第一导光元件和第二导光元件,上述第一导光元件的体积大于上述第二导光元件的体积。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导光元件的上述出射面的上述第二显示面板一侧的端部,与上述第二导光元件的上述出射面的上述第一显示面板一侧的端部接触。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导光元件的上述出射面与上述第二导光元件的上述出射面平行。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导光元件和第二导光元件的形状是三角柱。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导光元件和第二导光元件的形状是等腰三角柱。在某个实施方式中,设上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表面和上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表面所成的角为θ,上述第一导光元件和第二导光元件的形状是顶角为θ/2的等腰三角柱。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导光元件和第二导光元件的上述出射面的形状是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视型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和形成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的边框区域;和至少一个导光元件,其具有入射面、出射面和形成在所述入射面与所述出射面之间的多个导光部,所述多个导光部包括至少一个透明部,在所述至少一个透明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金属部,所述至少一个导光元件的所述入射面被配置成:与沿着第一轴和所述至少一个显示面板的所述边框区域相邻的周边显示区域的一部分重叠,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显示面板的表面平行,所述至少一个导光元件的所述出射面的自所述入射面的距离,沿着所述第一轴从所述周边显示区域的所述一部分向着所述边框区域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寿史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