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该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能够有利地改善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制造的聚氨酯泡沫体的隔热性能、长期稳定性以及尺寸稳定性,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上述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发泡及固化而形成的实现优异的隔热性能的聚氨酯泡沫体。将二氧化碳用于发泡来制造聚氨酯泡沫体时,以酚醛树脂类多元醇和芳香族胺类多元醇的总量占多元醇成分的60质量%以上的比例使用酚醛树脂类多元醇和芳香族胺类多元醇作为多元醇成分,所述酚醛树脂类多元醇是在线型酚醛树脂上加成环氧烷得到的,所述芳香族胺类多元醇是在芳香族二胺上加成环氧烷得到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及聚氨酯泡沫体,特别涉及用于有利地改善将二氧化碳用于发泡而制造的聚氨酯泡沫体的隔热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技术。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聚氨酯泡沫体凭借其优异的隔热性和粘合性,作为隔热构件主要被用于建筑用内外墙壁材料和板材等的隔热、金属侧线和电气电冰箱等的隔热、公寓建筑·冷冻仓库等的主体、壁面、天花板、屋顶等的隔热及防止结露、输液管等的隔热。另外,上述聚氨酯泡沫体通常如下制造,即,在多元醇成分中配合发泡剂,进而根据需要配合催化剂整泡剂或阻燃剂等各种助剂形成多元醇配合液(预混合物溶液),将该多元醇配合液和异氰酸酯成分通过混合装置连续或间断地混合形成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利用板发泡法 (slab foaming process)、注入发泡法、喷涂发泡法、层压连续发泡法等方式将该发泡性组合物发泡,固化,由此制造聚氨酯泡沫体。鉴于破坏成层圈臭氧层之类的环境问题,所用的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中作为发泡剂使用氟代烃类发泡剂(例如HFC-M5fa,HFC-365mfc等),该类发泡剂对臭氧层的破坏少或对其不产生破坏,是氯氟代烃化合物的替代品。但是,据推测在不远的将来氯氟代烃化合物替代品的使用也会受到限制,所以近年来人们对使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作为发泡剂而制备的聚氨酯泡沫体进行了研究,其中二氧化碳被用作氯氟代烃化合物类发泡剂替代品等现有发泡剂的部分或全部替代品。例如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一种利用所谓“水发泡法”制造的聚氨酯泡沫体,利用多异氰酸酯成分与水的化学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聚氨酯泡沫体,所述聚氨酯泡沫体是通过同时使用由水与多异氰酸酯成分的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超临界状态、亚临界状态或液体状态的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进行制造得到的。但是,使用上述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制造的聚氨酯泡沫体,隔热性能基本上比利用其他发泡法制造的聚氨酯泡沫体差,另外,存在隔热性能经时恶化、长期稳定性差的问题。除此之外,作为生成二氧化碳的发泡剂源的水和亚临界状态或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与其他溶剂类发泡剂相比,均对多元醇配合液低粘度化的帮助极小,因此,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时,必需使多元醇成分本身低粘度化、或通过组合使用聚醚多元醇等低粘度多元醇来实现低粘度化,将多元醇配合液的粘度降低至能够实用的程度。特别是作为多元醇成分,使用从赋予泡沫体耐热性和阻燃性的方面考虑而受到关注的酚醛树脂类多元醇时,由于多元醇成分本身的粘度高,所以针对其低粘度化进行了研究,例如专利文献4 6 中公开了一种在酚醛树脂上加成有环氧烷的酚醛树脂类多元醇。但是,上述文献中,对于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制造的聚氨酯泡沫体中的上述问题、即隔热性能降低,没有进行任何探讨。并且,即使在使用上述酚醛树脂类多元醇的情况下,其本身也存在制造的聚氨酯泡沫体的尺寸稳定性不充分等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下述内容在水发泡用硬质聚氨酯泡沫体用多元醇组合物中,通过使用在芳香族二胺上加成有环氧烷形成的具有叔胺基的聚醚多元醇(芳香族胺类多元醇)作为多元醇化合物之一,可以制造隔热性和强度优异的硬质聚氨酯泡沫体。 但是,即使在使用上述多元醇化合物的情况下,其本身仍然存在上述隔热性能不充分,阻燃性差,而且隔热性能经时恶化的问题。日本特开平4-22764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5964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107376号公报日本特开平5-17085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217431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0-4894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34407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6专利文献
技术实现思路
此处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该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能够有利地改善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制造的聚氨酯泡沫体的隔热性能、长期稳定性以及尺寸稳定性,并且提供一种使上述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发泡及固化形成的实现优异的隔热性能的聚氨酯泡沫体。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同时使用在线型酚醛树脂(phenolic novolak resin)上加成环氧烷(alkylene oxide)得到的酚醛树脂类多元醇和在芳香族二胺上加成环氧烷得到的芳香族胺类多元醇作为多元醇成分,可以有效地改善所得聚氨酯泡沫体的隔热性能及尺寸稳定性,并且可以长期保持优异的隔热性能, 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所述发泡性组合物用于使多元醇成分与多异氰酸酯成分反应并发泡而制造聚氨酯泡沫体,其特征在于,在发泡中使用二氧化碳,作为上述多元醇成分包括酚醛树脂类多元醇和芳香族胺类多元醇, 且酚醛树脂类多元醇和芳香族胺类多元醇的总量占多元醇成分的60质量%以上,所述酚醛树脂类多元醇是在线型酚醛树脂上加成环氧烷得到的,所述芳香族胺类多元醇是在芳香族二胺上加成环氧烷得到的。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案之一,作为上述二氧化碳,优选采用通过水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线型酚醛树脂以1 50质量%、较优选5 35 质量%、更优选10 30质量%的比例含有游离酚类。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作为上述芳香族二胺,使用甲苯二胺。进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作为加成到上述线型酚醛树脂或上述芳香族二胺中的环氧烷,使用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或它们的混合物。进而,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加成到上述线型酚醛树脂上的环氧烷为环氧乙烷,或是50质量%以上的环氧乙烷和50质量%以下环氧丙烷的组合,优选加成到上述线型酚醛树脂或上述芳香族二胺上的环氧烷中的10 100质量%为环氧丙烷。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的另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案, 以占上述多元醇成分的30质量%以上、特别是40质量%以上的比例分别含有上述酚醛树脂类多元醇和上述芳香族胺类多元醇。另外,优选按照以质量比计为3/7 7/3的比例含有酚醛树脂类多元醇和芳香族胺类多元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上述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发泡、固化得到的聚氨酯泡沫体,另外,如上所述得到的聚氨酯泡沫体可以有利地发挥导热率(初期值) 小于0. 022W/(m · K)的特征。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中,虽然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但由于同时使用规定的酚醛树脂类多元醇和芳香族胺类多元醇作为多元醇成分,所以所得聚氨酯泡沫体的导热率(初期值)与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的现有聚氨酯泡沫体的导热率(初期值)相比进一步有利地降低,可以有效地改善其隔热性能。另外,也可以进一步有利地抑制导热率的经时升高,从而可以长期地持续获得优异的隔热性能。并且,如上所述得到的聚氨酯泡沫体不但阻燃性优异,而且尺寸稳定性也优异,可以有利地适用于各种用途。另外,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泡沫体是使用如上所述的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形成的,所以可以享有与上述相同的效果,可以有利于进一步改善隔热性能、长期稳定性及尺寸稳定性、阻燃性。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氨酯泡沫体用发泡性组合物,含有多元醇成分与多异氰酸酯成分,用于使多元醇成分与多异氰酸酯成分反应并发泡而制造聚氨酯泡沫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泡中使用二氧化碳,作为所述多元醇成分包括酚醛树脂类多元醇和芳香族胺类多元醇,所述酚醛树脂类多元醇和所述芳香族胺类多元醇的总量占多元醇成分的60质量%以上,所述酚醛树脂类多元醇是在线型酚醛树脂上加成环氧烷得到的,所述芳香族胺类多元醇是在芳香族二胺上加成环氧烷得到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本贵司,
申请(专利权)人:旭有机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